跳转到正文内容

纽约影评人协会奖:特立独行者的胜利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01日17:52  东方早报
最佳导演迈克尔-哈扎纳维希乌斯 最佳导演迈克尔-哈扎纳维希乌斯

  当地时间11月29日,整个上午,纽约林肯中心的电影俱乐部里进行了一场热烈、各持己见的投票——来自《今日美国》、《滚石》、《村之声》、《时代周刊》、《纽约客》等各大媒体的30多位纽约影评人在此评选出第77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New York Film Critics Circle Awards)的得奖者。

  创始于1935年的纽约影评人协会奖在北美的所有影评人协会奖中历史最悠久、地位最崇高,同北美广播影评人协会奖、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并称“三大影评人风向标”。该协会奖素以胆大妄为著称,偏好先锋性的电影。

  这一历来被视为奥斯卡重要风向标的奖项,今年将最佳影片奖和最佳导演奖的殊荣给了同一部影片——由法国导演迈克尔-哈扎纳维希乌斯执导的黑白默片《艺术家》。而演员奖项中,除了最佳女主角奖颁给了“撒切尔夫人”梅丽尔-斯特里普外,最佳男主角奖和最佳女配角奖都颇有奖励年度劳模的意思,前者给了在《生命之树》和《点球成金》中皆有不俗表现的布拉德-皮特,而杰西卡-查斯汀则凭借《生命之树》、《帮助》、《避难》三部影片合力问鼎最佳女配角奖。

  就如今年纽约影评人协会主席、来自《名利场》杂志的知名影评人约翰-安德森在10月初所写下的感言中所提到的:“我们的社会文化无论是从娱乐的角度还是从政治层面,都正在越来越多地讨好受众们既定的观点、品位以及无知。”在他看来,影评人是一群永远的乐观主义者,他们一年中要看300多部新片,无惧其中的烂片和闷片,这使得他们做出的选择对大众有着除娱乐之外的引领之意——用电影打破思维定势。

  一部惊喜之作的诞生

  对于观众和当今言必称3D的电影界来说,拍默片这个念头从迸发开始就是个异数;而对于法国导演、演员迈克尔-哈扎纳维希乌斯来说,拍摄一部默片完全是出自对那个电影时代说不清道不明的迷恋,“与其说我迸发了一个念头,不如说是一种渴望。因为是出自内心深处的渴望,你不会去计算什么。”

  在最初的阶段,最需要被说服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因为当时每个人都在说现在已经不再拍这样的影片了,拍摄过程中也屡屡遭到投资人中途撤资的打击。虽然默片在很多人看来已经丧失了生命力,年华老去风采不再,但哈扎纳维希乌斯的想法是,“形式只是形式,形式是不会老的。人们觉得它老不过是因为在1920年代的时候是它的顶峰期。我和很多导演谈过,他们都非常希望尝试,因为默片对电影导演来说是一种最纯粹的电影形式。”

  哈扎纳维希乌斯为了这个与众不同的渴望搬去了好莱坞寻求资助,并开始收集大量资料。爱好是一回事儿,如何拍摄默片则是另一项需要重新学起的大工程——看了近百部默片,阅读大量默片时代导演和演员的自传,听当时的电影音乐,“无时无刻不在听这些配乐,无论是我在写作的时候还是在家里。”最后,故事产生了,讲述一个默片时代的男星在有声电影兴起以后面临窘境,最后被自己的粉丝、后来成为有声片时代大明星的女星所拯救,重获辉煌。“怎样让默片这个形式在故事当中也有意义?我想这个默片时代演员的故事可以做到这一点。”哈扎纳维希乌斯说。

  在今年5月举行的第64届戛纳电影节上,《艺术家》作为“惊喜片”在最后时刻从展映单元直送主竞赛单元并且最终将最佳男主角奖收入囊中。在当时的观影现场,特殊的形式和效果突出的表演就曾经频频引发剧院内的笑声和掌声。和有声电影中演技派强调情绪的内敛和精确不同,因为没有台词,《艺术家》中演员的表演无论是神情还是肢体动作都幅度更大,表现力更强。影片更以戏中戏的方式,让男主角展现拍摄无声电影的一整套套路,颇具喜剧效果。在戛纳首映之后,几乎立刻就传出该片被有奥斯卡最佳推手之称的维恩斯坦公司以七位数买下版权,当时就称维恩斯坦有意让此片在年底上映竞逐奥斯卡。在11月22日此片北美首映礼上,哈维-维恩斯坦更是颇费心思地请来了“默片之王”查理-卓别林的两位美女孙女助阵,其中一位称:“我认为我的祖父也会喜欢这部影片的。”

  奥斯卡仍远,但维恩斯坦相中的这部年度惊喜之作目前势头确实不错。除了摘获纽约影评人协会奖之外,《艺术家》在美国独立精神奖(Independent Spirit Awards)已经公布的提名中也收获最多提名。有美国媒体分析,专注于美国本土影片的独立精神奖之所以将此片也划入评选范围,主要是因为其制作经费有美国投资而且拍摄场景也多在好莱坞,此外,导演的永久美国居留身份也为此片征战美国本土奖项加分。

  和奥斯卡距离微妙

  除了摘获大奖的《艺术家》让人隐约感觉到纽约影评人协会奖和戛纳之间的一致倾向,在戛纳电影节摘获金棕榈的《生命之树》也在纽约收获最佳男主角奖、最佳女配角奖和最佳摄影奖。最佳外语片奖给了年初在柏林电影节上摘获金熊奖的《纳德和西敏:一次别离》。在柏林影展上颇受好评的德国大导演维尔纳-赫尔佐格的3D纪录片《被遗忘的梦之洞穴》则收获最佳纪录片奖。

  虽然目前中东的形势风起云涌,阿斯哈-法哈蒂导演的《纳德和西敏:一次别离》却试图从伊朗人的现实生活切入。故事开始于一个5分钟的长镜头,纳德和西敏面对镜头背后的法官,争执不休。这对夫妻想要离婚,因为西敏想离开这个国家,但纳德不想这样,他担心自己走了之后,患有老年痴呆症的父亲得不到照顾。法院驳回了西敏的“无理请求”,离婚不成的西敏搬到娘家住。纳德不得不雇了一个名叫瑞茨的钟点工照顾老人,瑞茨怀有身孕,还带着一个女儿,她偷偷出来工作,并没有得到丈夫的同意。而一个意外的盗窃事件改变了两家人的命运,性别、种族、阶层,这些问题被卷到了一起。

  赫尔佐格的3D纪录片《被遗忘的梦之洞穴》没有入围奥斯卡最近公布的最佳纪录片初选名单。片中,第一次使用3D拍摄技术的赫尔佐格选择将自己的镜头对准法国南部阿尔代什的萧韦岩洞(Chauvet Cave),拍摄其中有3万余年历史的表现动物的岩画。一块岩石挡住了绘画,因而岩画保存极度完好。谁也不知道这些岩洞中的“艺术家”是何许人也,为何要在这里创作,也不知道是否还有其他岩洞中存在着这一时期的绘画。赫尔佐格将这些全拍了下来,伴着赫尔佐格自己的解说和3D技术的曲径通幽,镜头跟踪着起伏的岩壁表面的动物图绘:马、猛犸象、狮子、豹、熊和犀牛。是梦境还是现实,在完整精确的镜头面前已经无从分辨。

  向戛纳和柏林两大奖项的靠拢似乎折射出纽约影评人协会奖近年来和奥斯卡之间的微妙关系——近几年纽约影评人奖以称颂独立制片的文艺小品为主,看好新锐题材,这使得其和奥斯卡之间的分歧有所加大。就拿去年来说,纽约影评人评选《社交网络》为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国王的演讲》在此地只收获了最佳男主角;但在奥斯卡上,《社交网络》虽提名拿到手软,但最终在面对《国王的演讲》一役上仍可谓惨败。传统的题材、精湛的演技、励志的故事,至少在上届的奥斯卡上仍然被证明是评委的心头好。

  或许是因为这个原因,今年纽约影评人协会特地将奖项的评选时间从以往的12月底、1月初前移了一个月,以期能够更大程度地发挥奖项对于此后颁奖季的影响力。在发布提前颁奖的消息时,协会发言人称奖项很乐意承担踢爆年终电影热门话题的角色。《艺术家》确实符合热门话题的所有条件,但作为一部特立独行,并且无法被复制的影片,此片恐怕未必符合奥斯卡的大众口味。

  另一方面,这一老牌奖项急吼吼地提前颁奖也引发了些许争议,因为还有一些颇有分量的影片没有上映,其中包括备受期待的根据热门小说、“9-11伤痕文学”的代表作品《特别响,非常近》改编的同名影片。此外,纽约影评人协会不得不将原定的11月28日投票日后延一天,以确保影评人至少看了大卫-芬奇的《龙文身的女孩》,但显然,这部影片并未改变评选结果。来自《今日美国》的影评人随后在微博上评论说:“这部影片必将票房大卖,但将和奖项无缘。”

  获奖名单

  最佳影片:《艺术家》(The Artist)

  最佳导演:迈克尔-哈扎纳维希乌斯(《艺术家》)

  最佳男主角:布拉德-皮特(《点球成金》《生命之树》)

  最佳女主角:梅丽尔-斯特里普(《铁娘子》)

  最佳男配角:艾伯特-布鲁克斯(《亡命驾驶》)

  早报记者 蔡晓玮

(责编: sisi)

分享到: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