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评论:《到阜阳六百里》谦逊的现实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02日18:11  东方早报

  吴觉人

  《到阜阳六百里》就像一件老式衬衫,一点也不时髦,但它的朴素和大方,整洁和低调,却能传递出一种力量,一种谦逊的力量。影片描绘的对象是城市里的打工女,或许影片的初衷是来自于知识分子的启蒙性良知,但是影片并没有过多着墨于身份歧视,也没有向通常的阶级压迫逻辑就范。导演将视线拉到平视的角度,观察着她们的日常状态。

  影片使用了大量的长焦镜头,从远处“偷拍”这些打工女,在纷杂的场景中捕捉她们。这或许是为了让众多非职业演员避免被摄像机逼视的窘迫,也让角色更好地“处在”背景当中。

  但导演并没有抛弃城市景观,他抓住了城市,尤其是上海这样的大都市最重要的一点:蒙太奇。这里是各种元素并呈冲撞的舞台,从建筑到服装、从语言到气味。影片收集着城市里的视觉信息,但是并没有将其抽象化、符号化,而是错落在画面的内部,形成内部的蒙太奇。

  影片在方言的不准确和地点场所的错位拼贴上或许会被熟悉个中的观众所诟病,但是真正重要的是经验的真实,而不是具象的精准。比如片中女主角在川流的人群中头倚电线杆休憩的场景等等,影片抓住了日常生活中这些瞬间的神韵,这才是现实的动人之处和现实主义的目标。

  影片没有涉猎国内现实主义题材常有的极度边缘的“暗黑”题材,而是构建了一个庞大的底层普罗群体的白描。就这一点来说,这部影片在当下是重要而独特的。如果将它和范立欣(微博)的《归途列车》放在一起,它们就构成了一组处于家乡——城市临界的立体图像。

  影片和澳大利亚学者杰华的著作《都市里的农家女》一样,都在试图抓住这些打工女的生存体验。影片的缘起是导演的工作室里一位安徽阿姨的回乡故事,之后通过众人的聊天构成了影片具有群像性质的脚本。然而正因为这种社会学意义,使得秦海璐(微博)扮演的这个角色并不是一个戏剧人物,而是一场冒险的主人公。在某种程度上,她是尤利西斯式的冒险家,她不需要一个完整的故事,她要做的是穿梭于场景的切换,穿针引线。

  相较之下,这次金马奖最佳女配角唐群所扮演的谢琴,则拥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她努力地试图融入城市,成为“市民”,不惜被侮辱的命运,承担着污名化的后果,想为女儿填平与都市之间的那条鸿沟。但最后她失败了,撞得头破血流,背叛和欺骗使她破产,而女儿则走上了她的老路。谢琴摇晃着臃肿的身体,吃力地在外白渡桥上蹬踏自行车,这是都市里的打工女们的一幅缩影,其结局往往让人无奈沮丧。影片暗中勾勒出了这条由都市里系统性的不公与偏见所组成的、横亘在梦想与现实之间的鸿沟。然而影片并没有局限于了无出路的绝望之中,片中那些蒙骗的伎俩成为了她们在都市里的生存手段,这些无伤大雅近乎荒诞的哄骗,最终成为那辆破破烂烂的大巴,摇曳着驶往归乡之路。无论是《钢的琴》里那台钢铁浇筑的钢琴还是这里无中生有的巴士,都承载着社会没落群体的狡黠和生命力。

  影片正是以这种平视的谦逊姿态,描绘了这些都市打工女真实的情感、顽强的态度和恪守的伦理观。它没有表现出丝毫的野心,只是以日志的态度描绘当下的时代,让被遮蔽的社会生活跃然于银幕上。

  电影《到阜阳六百里》

(责编: sisi)

分享到: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