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为忠(本报特约评论员)
贺岁是一个概念,“岁”字来自于农历计时,通常指正月,《史记》中写道:“以正月为岁首”。宋朝诗人王安石在《元日》中云:“爆竹声声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彤彤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现在的贺岁已经泛化了,西方人的新年也成为国人“贺岁”的日子。
于是,电影也有了“贺岁档”这个概念,“贺岁档”最早似乎从香港流入内地,至今已有十几个年头了。现在的“贺岁档”也沿袭了香港的概念,“贺岁档”为电影走向市场提供了巨大的商机。
据报道:今年有二十多部影片集结贺岁档,其中包括《金陵十三钗》、《龙门飞甲》、《亲密敌人》、《大魔术师(微博)》等影片,在给影迷提供充足的选择空间的同时,当然,这也预示着一场残酷的厮杀,这几天,《金陵十三钗》和《龙门飞甲》已经打得不可开交。据业内人士分析,今年贺岁档血拼出现在圣诞节后元旦之前。与此同时,影片上映时间相撞的情况严重,两片甚至三片、四片同日上映的情况普遍。档期过于拥挤,大片又热衷于同室操戈,混战之下恐怕胜者寥寥。新影联副总经理高军(微博)一针见血地指出:“前三季度国产片的‘欠收’,直接导致了国产片对进口片票房比重的下降,也使得更多手握大片的电影人将宝押在了贺岁档,也让贺岁档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贺岁档”现在还出现了另一个奇怪现象,这就是影片的题材和内容与“贺岁”两个词毫无关系,硬是安排在“贺岁档”放映,失去了贺岁的本意。早期贺岁档都是冯小刚(微博)的喜剧电影一枝独秀;现在,什么题材都来贺岁,“贺岁档”已经变成群雄逐鹿的厮杀场。
有数据表面,贺岁档之外也有金矿。这已有先例在前,对“贺岁档”出现的大家都挤独木桥的现象,主管部门是否也应该出个“限制令”?主管部门如果坐视不管,会由两种后果,一是败坏了“贺岁档“的口碑;二是,不少影片只会是来“打酱油”,走过场而已。与其盯着“贺岁档”这块蛋糕不放,退一步可能一马平川。
(责编: 葱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