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的娱乐圈,让你觉得收获大吗?新鲜吗,热闹吗,好玩吗?
身在家门口,你看了《丁丁》、《海洋》、《钢的琴》、《失恋33天》吗?你看了鲍勃-迪伦,老鹰,小红莓、柏林爱乐和《妈妈咪呀!(微博)》了吗?
身在2011,你发现明星都在微博,粉丝疯狂转,天天都出热点,事事都炒话题了吗?
Hold住的,是指给力的,掌控一切的,被大家认可的作品。
悲催的,是指有口碑但市场并不如意,生不逢时或被严重低估的好作品。
坑爹的,是泛指那些质量和宣传出入很大,令人失望之作。
亮了的,则是指那些被关注着的众人和现象,它们,有的获得了广泛赞许,有的则是收获了嘲笑。
无论如何,回头望,2011年,因为他、她、它们的横空出现或合理存在,这一年的娱乐圈,是充实的、斑斓的、纠结的、有趣的。至少让我们在做这例行的岁末盘点时,不但觉得好玩,并干劲十足。
年终盘点之后的寄语,是希望2012年,能Hold住的作品越来越多,悲催的作品不再被埋没,坑爹的作品几近于无,而对于那些铺天盖地的网络消息,我们大家能进一步做到:不让水军指挥大脑,不把好时光给蹉跎掉。龚学智
2011盘点关键词:Hold住
今年的文艺作品中,不缺乏能HOLD住的。要想HOLD住观众越来越难,除了有个人才气、优秀团队、强大气场,还得看运气愿不愿意让你HOLD住。还有更重要的,就是要有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好心肠。至于正在热映的《金陵十三钗》和《龙门飞甲》,时候未到,明年再盘吧。
1《桃姐》气质霸道
许鞍华的《桃姐》前不久刚刚成为金马奖的最大赢家——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女主角。之前,《桃姐》就在威尼斯电影节一鸣惊人。许鞍华曾说,最为自豪的,是能够请动多年不拍电影的叶德娴重出江湖,恰恰正是后者,在威尼斯摘下了影后桂冠。当然,许鞍华要感谢的还有刘德华,这位天王对文艺片不舍不弃的坚持和投入,令《桃姐》在资金和人气上都有了保证。
许鞍华的情怀,加上叶德娴的表演以及刘德华的人气,《桃姐》流露出的气质,要比其他文艺片霸道很多。明年年初,《桃姐》将在内地上映。有人说,许鞍华拍出了一部香港与内地观众都能产生共鸣的地道港片。
2《失恋33天》是黑马
电影《失恋33天》是2011年中国电影市场上最大的黑马,没有之一。从一部小成本影片,变成一个社会时尚话题,进而成为电影圈纷纷效仿研究的对象,《失恋33天》拿下的3.4亿票房以及一系列后续反应,是导演滕华涛想都没想过的。
无数例子证明,靠忽悠和炒作吸引观众的电影,最多只能维持一个星期的虚假繁荣。《失恋33天》上映之后,一些业内人士也预测,这部片子热卖只能维持一个星期。但它上映4周却依旧坚挺,其后劲之强,就算再高明的宣传手段,也不会有如此强悍的功效。说到底,《失恋33天》最成功的地方在于,它有着明确的观众群落,并不遗余力地贴近了这个群落,影片的好口碑正是由这种放低身段的创作引发的。
3 柏林爱乐的力量
作为世界一等一的古典音乐表演团体,柏林爱乐乐团在全世界享有盛誉。六年前,西蒙-拉特带着这支乐团为北京国际音乐节震撼落幕。阔别六年,他们又来了。
座无虚席!这就是柏林爱乐,这就是“柏林之声”的力量。观众席上,除了乐迷,还有明星粉丝,作曲家叶小纲、指挥家谭利华等众音乐人,主持人张泉灵(微博)、王刚、歌手崔健等也都迫不及待地坐在台下。
加座!大剧院首次严重“超载”,于是在楼座的环廊里,史无前例地加了近70把椅子。
热情!现场,拉特充满激情地挥舞“魔棒”让乐团发出了振聋发聩的世纪之声,他们的表现无可挑剔。观众甘之如饴地品尝了一顿人间美味,洪水般的掌声和热烈的情绪都给了西蒙-拉特和他的乐团。
4 帕尔曼够疯狂
在国家大剧院(微博)的舞台上,伊扎克-帕尔曼恐怕是一位看过之后一辈子都难以忘怀的音乐家之一,不仅仅是因为优美的琴声,同时是唯一一位坐在轮椅上拉琴的人。那晚,这位66岁的传奇小提琴大师坐在轮椅上让大剧院为之疯狂为之沸腾,而那天两次返场,加演五曲,够疯狂吧!
当帕尔曼“驾驶”着那辆小型电动轮椅缓缓驶向舞台中央,人们充满敬意与感情地用掌声与欢呼声向这位大师致敬。当晚,在大师醇厚绵长的琴声中,人们仿佛随着那琴弦游走在百年前奥地利的乡村小路,呼吸着带着阳光的自然气息,欣赏着数不尽的只属于那个年代的风景。坐在轮椅上拉琴的帕尔曼本身就是一幅风景。
5《妈妈咪呀!》落地
今年,中文版《妈妈咪呀!》落地生根了,完美的原版音乐配上作词大家陈乐融的中文歌词,都牢牢HOLD住观众的眼球观众的心。
上海首演32场场场爆满,北京80场驻演更是票房一路飘红。那些天,世纪剧院每天都是过节般的人来人往,《妈妈咪呀!》成为一种时尚、一个办公室热聊的话题。无论此前有没有看过原版《妈妈咪呀!》,本土版一样叫好不绝。令人兴奋的是,当演出超百场之时,中演公司已经对外得意地宣布,总票房高达4500万元,这个数字意味着已经收回了4000万元的制作成本。百场演出不仅培养了大量的音乐剧观众,同时也吸引了为数众多的明星粉丝前来捧场。
6 凯文-史派西最大牌
奥斯卡影帝凯文-史派西今年来京演出莎翁名剧《理查三世》。中国观众对史派西与导演门萨德非常熟悉,他们之前合作的电影《美国丽人》是奥斯卡获奖佳作。史派西的到来,令人又惊又喜;惊的是,国家大剧院吸引了奥斯卡影帝;喜的是,北京舞台迎来了近十年来最大牌的明星演员。
史派西表演很卖力,很投入。我们无需再过多描绘他的精彩表演。让我们念念不忘的,是这样一位得过奥斯卡影帝的大演员,愿意在多个国家巡演莎翁名剧,并乐此不疲。
7 谭咏麟(微博)创造神话
在这个艺坛无王的时代,谭校长相隔18年后再度来京开唱,却一如既往地享受到了王者的礼遇。不过,来自歌迷们的崇敬,都要归功于这位老天王的敬业与卖力。62岁的谭校长,在首体连续演唱了三个小时之久,其中返场环节长达一小时,并且曲曲都是快歌;最后连看台上载歌载舞的歌迷都不忍再跟着校长跳下去,可他自己却仿佛浑然不觉,他说,这样的疯狂才叫做“永远25岁”。除了高水准,谭校长此次创造的神话要归功于他永不消退的激情与超乎常人的敬业精神。“踏踏实实做人,老老实实做事”,谭校长把这句为我们所不屑的准则发挥到了极致。
谭校长王者风范的背后,是最低的姿态与最执著的前行。
8《步步惊心》难拒绝
今年“清穿剧”一部接一部,有点倒人胃口,但论制作质量和故事的精彩程度,其中也不乏精品,比如《步步惊心》,很多观众认为,虽然该剧好像与《宫》如出一辙,但看起来更加精彩,让人很难拒绝,大多数观众对该剧都是持赞同态度,观众群体更是涵盖各个年龄层、海内外。剧中几位主演吴奇隆(微博)、刘诗诗(微博)、郑嘉颖(微博)等虽然都不是一线大明星,但表现都可圈可点。
一流的作品未必有一流的回报,让我们记住以电视纪录片《我的抗战》为代表的这些作品,以此为鉴,不要总是被“鸿篇巨制”“数亿投资”“明星名导”的标签遮住双眼,错过那些真正值得欣赏值得尊重的作品。
(责编: sis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