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评论:《金陵十三钗》李教官原型大揭密(图)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29日15:05  新浪娱乐微博
《金陵十三钗》佟大为贝尔倪妮剧照 《金陵十三钗》佟大为贝尔倪妮剧照

  近期大热的电影《金陵十三钗》上映两周后,其关注度仍持续稳步上升。该片改编自严歌苓的原著《金陵十三钗》,总体来说,这是一部成功的改编作品:保留了原作的精华与核心事件,将人物的行动线进行了很清晰的梳理,为人物增添前史找寻动机,去掉一些不合时宜的“蕾丝花边”,增添符合商业电影视觉元素的场景……

  该片因“国军”、“妓女”、“强奸”、“神父”这些带有某种政治的、伦理的、意识形态的敏感词汇而被大家讨论。抓住任何一个词,都能触发一系列的联想,不去影院真切观影的人很容易将其视为一个符号。可是在这部影片里,这些敏感词汇变成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演员的表演与出色的改编很难让你能够一边啜泣一边将一切概念加之于主人公身上。这里以敏感词“国军”的载体李教官为代表,讨论影片《金陵十三钗》的人物改编。

  一、人物的出场

  李教官的原型是小说中的戴涛,一个少校。中篇小说《金陵十三钗》中戴涛是这样出场的:“两位受伤的中国士兵此刻腿泡在坑道结着冰茬里,被女孩们的祈颂安抚了。”相比佟大为(微博)饰演的李教官的出场,戴涛的出场是有些“怂”气的。两个人物出场的核心动作有着天壤之别,李教官是“救”女学生,戴少校是“逃”并被“安抚”;一个主动,一个被动。这种出场的改编就预示了结局的不同,是被捉住枪毙,还是战死。逃的结局无非两种,逃脱和被捉住,都不好,不够表现中国军人的血性,原作者其实是想还原出南京沦陷的真实场景也想替南京沦陷找个理由,但是张艺谋是个有血性的汉子,他得让男人为女人和孩子再做点什么,男人应该反抗的,《红高粱》里就是有反抗的。

  二、如何体现原小说戴涛的书卷气

  “这是能把任何衣服都穿成军服的男子”这是小说中书娟眼里的戴涛,“军服虽褴褛,但右胸的口袋别了一支钢笔”。

  这是小说中英格曼神父面前的戴涛,“很对不住您”,这是戴涛说的话。这是一个有教养的军官,他与佟大为的书卷气相符,但佟大为饰演的李教官怎样表现出军官文质彬彬细腻而有教养的一面呢?插只钢笔总不够吧,需要有更视觉化更直观的体现。所以出现了关键道具——书娟遗落的鞋。李教官捡起鞋,细心地揩拭,悄悄地将鞋放在门外,并作了个“嘘”的动作,就像哥哥与妹妹的约定那样温柔而小心翼翼。这两个直观的动作加上演员的选择,成功自然地将原作中戴教官书卷气的一面展示了出来。热血男儿汉也有柔情的一面,这样残酷的战事,让一个铁血男儿将自己对妻儿的一片柔情全移情到一只鞋上。

  三、与玉墨的关系

  书中的戴教官与玉墨有一段暧昧的情愫,玉墨的热舞也曾让戴涛脸红心跳。小说中有心态描写做铺垫,这段情愫的生发容易被体谅,但这段关系放在电影中就有些不合时宜了。李教官与玉墨的唯一一次交集变成防止贝尔饰演的“二流子”侵犯骚扰妓女玉墨,依旧回到李教官的主题“保护女人,不论妓女还是孩子”。这场玉墨道歉,李教官保护玉墨尊严的戏,也体现出了原作戴涛作为一名年轻少校应有的教养。

  四、李教官的死

  原著里戴涛的死看似英勇实则窝囊,一个军人,就那样被日本人轮流给毙了,连反抗都没有,虽说是为了救女学生和妓女们,但终归让女人和孩子们为他掉了眼泪。

  佟大为饰演的李教官没有让女人孩子们为他掉眼泪,甚至不知道他是为他们而死。电影中李教官走后并没有走远,而是默默躲在教堂外的纸店,当起教堂的“守护神”。在第一次日本兵闯入教堂时,以一己之力将他们悉数消灭,而自己亦同归于尽,壮烈牺牲。战争是很讲配合的,狙击手被发现,还是在巷战中,只要正面压制,两面迂回,手榴弹加上人数优势,狙击手必死。狙击的距离太近了,如果拉开距离,先打伤一个,但是不打死,让他躺在地上哀嚎,谁过去救接着打谁呢?当年二战德军就是这么干的. 这招对付日本兵根本没用,日本人只求杀敌不求救伤兵的。李教官没准备活着离开,只是选个成仁的地方罢了。

  其原著作者严歌苓说过,她说自己的这部小说是“一鱼多吃”,最初是一部中篇小说,然后是中篇改长篇,长篇之后又是翻译成英文中篇,之后又是剧本……小说《金陵十三钗》是一个骨子里就带有话题性的故事,可能因为揭开了民族一块久难愈合的伤疤,综合来说,李教官这个角色比原著更有血性了,也更男人了。少了些亡国相,少了些战争的后遗症与哀愁,让我们多了些民族安全感。

分享到: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