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半月谈:《金陵十三钗》如何解读“救赎”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1月15日12:52  半月谈网
《金陵十三钗》如何解读“救赎” 《金陵十三钗》如何解读“救赎”

  很多人根本没有看过(或者理性、公正地看过)《金陵十三钗》,单凭这些人在网络的谩骂,你就习惯性地跟着附和,我觉得你根本不值与这些人为伍。

  我们就处在这样一个话语权被霸占的环境中,所以我们要理解贾樟柯(微博)拍电影,想不到竟然是一些老百姓不断写告状信告他伤风败俗;所以我们要理解,郝杰(微博)拍热片《光棍儿》,同村混成了大官的某领导竟然骂他揭露丑恶,威吓他“要把你抓起来”……尽管我们都很无奈,但这就是现实。

  《金陵十三钗》本来是一个救赎的故事,主角约翰·米勒本来是美国的一个殡葬化妆师,在南京寻找教堂只是为了钱,开口闭口也是为了money,到教堂翻箱倒柜寻找的也是钱。在被传统教化了的我们的眼里,这是个“坏”人,所以,陈乔治骂他是“二流子”。

  十三个妓女,都是千百年来被主流社会唾弃的自私的人,她们毫无疑问是“坏”人;所以,教堂纯洁的女学生不愿意让她们共用卫生间。

  为了救女儿,变卖家产,违心地给日本人做事的孟先生,更是汉奸一样的“坏”人,所以,女学生们骂,连女儿书娟也不想理他。

  教导队的李教官,因为战斗剩下了一个人,为了救浦生逃到教堂,连妓女都骂他“丢了南京”,是“坏人”,所以不愿给他端水救人。

  他们在任何时代,都是处在社会低端的草根,都是“沉默的大多数”,所以,在把持着话语权的精英们眼里,这些“坏”人根本没有资格去“牺牲、拯救”国家和他人,也不相信他们可以做到。而且,“牺牲、拯救、英雄……”这些高尚的褒奖从来都是他们的专利。所以,昨天他们不相信被八路军押解的八个“坏人”会在危亡之际杀向日本人、以身殉国(郭小川诗和电影《一个和八个》);所以,今天他们吃惊被汽车碾压了多次,无数的正常人多熟视无睹,却只有一个身处底层,从来被精英们嫌弃“臭”(见《人生》高加林担粪)的拾荒的陈贤妹救起了小悦悦。这和他们多年来建立和笃信的“只有纯洁、精英才是社会栋梁”的价值观逻辑实在不相通,所以,他们想不通这个贪生怕死的美国“二流子”,能在日本人当面要集体强奸女学生时挺身而出,最后放弃坐船逃离,要“当英雄”救学生;他们更想不通这13个妓女怎么可能去救他们心中纯洁的教堂女学生(这无疑像阿婆陈贤妹的举动一样打了他们的耳光),尽管最后12个妓女还有陈乔治明知凶多吉少,仍怀揣着碎玻璃做成的利刃义无反顾地上了日本人的汽车(那一刻无疑像一个战士,尽管也有人动摇,尽管人人流着眼泪);他们也不相信孟先生做了汉奸还能冒着杀头的危险为“教父”偷着带来修理汽车的工具,因为他没有大公无私想办法救所有学生,而是自私的只想救自己的女儿;他们认为南京沦陷就是因为这些士兵“教导队就这些兄弟了,再几步就可以出城了”,所以真实情况不是表现的视死如归那样,尽管在无数次中华民族国破家亡时,太多的人没有选择,只能以血肉之躯去“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他们不但不信,甚至,他们还要反问1972年来到中国拍摄摄纪录片《中国》的意大利导演安东尼奥尼,为什么拍摄中国不拍摄高楼大厦,而是拍摄贫苦而生动的农民、崎岖不平而真实的街道,你到底居心何在?他们也要反问犹太人斯皮尔伯格,歌颂救赎,为什么不找个犹太人精英,世界那么多英雄,你为什么偏偏找个纳粹党员辛德勒,你的立场在哪里,你是不是忘本了?

  那么,面对这部电影,到底谁该被救赎?

  是那个在危难之间张扬人性光辉的“坏人”美国人?是那些个个都有血泪史“被从业”的“坏人”妓女们用救学生来救赎自己?是那个眼看着兄弟们为救学生而拼死光的“坏人”队长,为不使兄弟们的血白流而视死如归?是那个为救女儿与日本军官据理力争的“坏人”父亲?是书娟到最后相信父亲不是坏人一样救赎自己?

  至少,通过这部电影,张艺谋在救赎自己,向自己的盲点和局限告别。而遗憾的是,最该被救赎的人选择了拒绝,而且还要揪住已经在救赎自己的张艺谋和他的过去不放,办法无非是上纲上线、以偏概全。比如:

  有些人说张艺谋不会讲故事,这个故事不是张艺谋编的,而是优秀的华人作家严歌苓的小说(多年前还有记者夸张艺谋,说中国只有不到3个认读小说了,张就是其中之一);编剧不是张艺谋,而是优秀的编剧兼小说家刘恒(《黑的雪》改为电影《本命年》,姜文主演;小说《伏羲伏羲》改为《菊豆》,编剧《画魂》、《红玫瑰与白玫瑰》、《漂亮妈妈》;电视剧本《大路朝天》、《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少年天子》等)、严歌苓。而这种态度就是张艺谋认识到自己的局限,在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大家一起多赢。

  还有一些人总是说张艺谋就是靠色彩取胜,拿奥运会说事,但他虽是总导演,你看看那些辞职和罢工的艺术家们,看看八集纪录片《张艺谋的2008》,他顶着“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办不好只能流亡海外”的压力,个人又能决定多少?或者很多人拿《英雄》、拿《十面埋伏》说事,但那本身就是探索性的商业片,主要诉求点探索和商业成功了,你何必像“不下蛋的公鸡最爱批评母鸡”那样苛求“摸着石头过河”的人一定是个完人?在《十三钗》里,这些问题是不是得到改观,如果还有,相对紧张的救人情节和故事,有多重要?

  如果我是观众,我仍选择张艺谋,因为我知道他没有选择阳春白雪,因为十三亿中国人有十二亿农民;但也没有选择“小品和相声模式”,因为他知道百姓们不会只满足果汁(姜文对冯小刚(微博)言:你不能只是把葡萄榨成汁,而是要酿成酒),他以自己的探索为后来者铺路。

  如果我是投资人,我仍选择张艺谋,因为他知道如何对得起“股东”(连中国企业家教父柳传志也说,企业第一位是生存,首先要对得起投资人,然后才是社会责任),因为拿的钱每一份都是投资人的血汗钱,他不像别的导演那样有“皇粮”可以不担心收不回成本,及时不停地亏损还有“皇粮”继续给,反正纳税人也没办法;他是个有责任、有良心的男人。

  如果我是交朋友,我仍选择张艺谋,因为他即使在世界范围内成功了,也不会像走不出国门的冯小刚那样不颐指气使地大骂曾经捧他的记者们,更不为了自己的女人而在公众面前博取眼球,始终知道自己是谁。

  最后说一下,我看的是元月2日晚上8:20的,7点50在深圳太平洋影院已经没有几张空位可选,8点钟赶到保利剧院,票也不多了。这么多人选择我相信是自愿的,大家看电影时安静(除过几个幽默桥段)、紧张的气氛,足以说明还有很多人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的独立见解。肖永革/文

(责编: 琉璃)

分享到: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