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林兆华追求表演的极自然 反拨国内戏剧重复局面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1月17日17:27  人民网-人民日报
裴艳玲(左)与林兆华(右)。谢荣泉摄 裴艳玲(左)与林兆华(右)。谢荣泉摄

  徐馨

  2011年戏剧舞台热点频出,以北京为例,有新戏《喜剧的忧伤》、《家》、《深度灼伤》、《我们的荆轲》、英国老维克剧团的《理查三世》、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诸多作品……

  一部部戏看下来,发觉对中国当代戏剧发展具有警示和启发性的是2011林兆华(微博)戏剧邀请展。为什么?导演林兆华通过邀请展,道出他来自数十年舞台实践的思考:拓展戏剧艺术,不能仅依靠或满足于舞台表现手段的创新——导演和演员共同探索表演的可能性,比舞台形式、技术手段的翻新更接近创造的含义;中国传统戏曲及曲艺的剧场精髓,可让中国戏剧凭借表演,在世界剧坛中独树一帜。

  林兆华不善言辞,相信无法言说的艺术直觉,这让他不会以直白的语言将此心得告诉人们。邀请展上,他以问号“戏剧到底是什么”为线索,邀请大家走进剧场,各自揣摩。

  10台中外剧目中,戏曲表演艺术家裴艳玲最直接地“点题”:戏剧是什么?表演,表演,还是表演。不上妆只穿一袭水衣子的裴艳玲凭同一支曲牌“新水令”,在唱念做打间幻化出林冲、哪吒、石秀和武松——没有实景,灯光只是照明,时空和人物的瞬息万变都在演员身上。林兆华新戏《伊万诺夫》的最大亮点亦是以演员为中心。导演模糊了时空,让自己隐身,在嘈杂的群戏中,将观众目光牵引到伊万诺夫一人身上,主演濮存昕(微博)亦凭借表演将观众吸引。此外,德国戏《毒》、复排的戏《建筑大师》受到关注,亦主要因为表演深得人心。

  得益于北京人艺现实主义传统,林兆华追求表演的极自然、极生活;取法戏曲及曲艺表演的自由境界,他强调“扮演”意识,追求“既是人物又不是人物”的表演状态,实验表、导演双重结构——林兆华用邀请展道出他的戏剧观,这亦是他对数十年斯坦尼体验说一统天下、近年来国内戏剧耽于重复的反拨。

  林兆华力图传递的这一思考和探索,并未随着2011年远去而落幕,相反,尚有待我们的研究和实践。

(责编: 葱尾)

分享到: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