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北京晚报:央视春晚不可或缺,衍生三大现象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1月22日14:40  北京晚报微博

  刘琳

  从1983年第一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诞生,到今年已经是第29个年头了。29年中,春晚是除夕夜陪伴在全中国人民身边的一道温馨大餐,是一个历经20多年的重要文化事件,是走马灯式的造星工厂,也是所有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有人形容,你看或不看,春晚就在那里,演绎着三十儿晚上的欢欢喜喜;你念或不念,春晚就在那里,畅想着中国人近30年的新春记忆。套用这个句式,对于饱受诟病、并且已经发力锐意进取的央视春晚(微博)——你爱或不爱,它就在那里,不可或缺。

  众说春晚

  你爱或不爱

  春晚就在那里

  不可或缺

  春晚对于很多人来说是除夕夜最重要的娱乐活动,一年年的异彩纷呈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欢乐。而自从有了博客和微博,观众们表达春晚的感受也变得更加直观。

  新浪网友史博文:“每年看春晚是一种习惯,我的家人也非常喜欢春晚。每年的年夜饭都在晚上7:30上桌,早早地摆在电视机前,一边吃年夜饭,一边期待春晚登台。温馨团圆,其乐融融。”

  网友巧克力泡芙:“与其说感怀春晚,不如说是对青春与成长的见证与回眸,自懂事开始,每逢年三十,最叫人期待的时刻就是一家人聚在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了。作为80后的我们,伴随着春晚的脚步,苦乐酸甜,一路相随,很多年,还在看……”

  网友“布衣人家女”在博客中写道:“我与春晚相识整整29年。儿时,每到看春晚时都很激动,因为不仅有好看的节目,还可以认识不少喜欢的演员、明星。记得张明敏穿着一身米色的西装一出场,我们都被吸引住了,因为衣服太漂亮了。后来,《我的中国心》、《外婆的澎湖湾》等歌曲唱遍了大江南北。自那年以后,每年的除夕之夜,全家人都会一起守着电视机看春晚,一直延续至今,从未间断。至今记忆中最难忘的温馨场面,就是大年三十儿全家人守着电视机的情景,我想,我们守着的不仅仅是一台晚会,更是一份祥和、温馨与快乐。”

  但是近几年,春晚似乎陷入了某种尴尬境地。随着时代的进步,观众欣赏水平和业余生活的极大丰富,对春晚的要求自然也水涨船高。很多人认为春晚总是摆脱不了老面孔和老模式,再加上近几年越来越遭人诟病的植入性广告,甚至有网友喊出:“不要在广告中插播春晚”……一台晚会看下来,扫兴者不少,批评声更加不绝于耳。

  新浪网友阿里多:“节目除了丰富多彩以外,还应增加节目内容的新奇度与文化知识的科学性。回头看看上世纪80年代的晚会,虽然条件各方面不如现在,但看后让人不疲,演员不贫。特别是相声。现在的小品也有下滑趋势。”

  一些网友甚至开始讨论春晚还有没有继续办下去的必要。不过,对于这一大胆设想,绝大多数人持否定态度。在记者街头随机采访中,市民王先生就表示,除夕夜全家一起收看春晚,历来是中国人的传统,这是多年形成的春晚情结,其实电视里演什么可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大家子人能坐在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也许春晚就是大家打麻将、聊天时的背景音,从过去大部分人除夕夜里的主角变成了配角。可如果要是没了春晚,肯定也就没了节日的喜庆气氛,“20多年的习惯,不是说改就改的。”

  与国内观众不同的是,漂泊海外不能回家过年的游子,对春晚却是充满期待。

  2011年9月3日去美国读书的大四学生刘硕今年是第一次在外国过春节。她说,以前在国内她都是和家人一起吃年夜饭、看春晚。而今年她准备一个人早上6点起来收看网络直播的春晚。刘硕说,她在国外时常想家,尤其在这种团圆的节日,但是一想到春晚她就会觉得倍感亲切。“我可以和我的家人、我的朋友一起同步观看,拉近了我们的距离,仿佛我们在一起迎新春。”刘硕说。

  春晚现象

  对于春晚,虽然众口难调,但不管称赞也好“毒舌”也罢,都是一种关注。关注即态度。随着观众对春晚的期待值越来越高,一些前所未有的“春晚现象”也逐渐显露。

  现象1

  民间节目单不断出炉

  关键词:恶搞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近几年越发明显:每每临近年根儿,网络上都会出现网友们精心炮制的春晚节目单。这些节目单有的可以说是制作精良,非常逼真。比如,2008年春节前夕本报曾经报道过的民间版节目单,当时,距离2008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还有两个月的时候,春晚节目单就已“现身”猫扑网、chinaren等多家网站上。节目单中详细列明了节目名称以及具体到以分钟计的节目时间。

  在这个“逼真版”的春晚节目单中,冯巩、郭达、蔡明(微博)、潘长江(微博)、姜昆、郭冬临这些语言类明星大腕儿仍牢牢占据舞台。赵本山、范伟(微博)、方青卓的小品《都是自己人》也在节目单上一目了然,最后,春晚总策划人秦新民澄清此节目单纯属网友自己恶搞。

  一边是春晚导演们的连连否认,一边却是民间节目单的不断出炉,网友们无所不在的讽刺和幽默也展现得淋漓尽致。如果说上面提到的节目单是以假乱真,那么,不靠谱的民间节目单在2011年也开始出现。

  2011年是“大事件”年,这一年,微博风生水起,社会上发生的“大事件”几乎都是从微博最先曝光并发酵产生影响。于是,马上就有网友根据这些热点事件,将其浓缩成恶搞版的春晚节目单。比如《我爱十字红》,表演者:郭美美(微博);双簧《我爸是李刚》;女声二重唱《美丽的毒药》等等。节目单一经曝光即引来无数网友热议。

  现象2

  春晚衍生产品市场大热

  关键词:流行

  “要想火,上春晚!”春晚是一个超级造星舞台,张明敏、小沈阳(微博)、刘谦(微博)……很多明星都把能登上春晚的舞台看做事业的巅峰。其实,在历数这些明星的时候,不难发现春晚带火的不仅是明星,甚至包括明星的服装和配饰。

  例如,2009年春晚带火的绝不仅仅是小沈阳和他的苏格兰裙裤。魔术火了,刘谦红了,就连他在春晚表演中佩戴的一枚小小胸针,现如今也受到很多人追捧。记者在天涯、我爱打折网、百度贴吧里看到,很多网友发帖关注刘谦,就连别在他右侧胸口处的土星造型胸针也没能逃脱网友犀利的“法眼”。

  网友“谁比我帅”发帖说:“春晚刘谦的魔术没有特别吸引到我,反而是他那枚土星胸针让我两眼放光。”更有人直截了当地发问道:“2009年春晚上,魔术师刘谦胸前的胸针在哪有卖的?”

  在虎年春晚中,演员牛莉(微博)那件将近3万元的PRADA新款粉色大衣,让不少女性观众一见倾心,当时有眼尖的网友一下“嗅”出了衣服的品牌和价格,网络店铺顿时“山寨”一片。2011年春晚小品《午夜电话亭》中,李小冉(微博)的彩虹手机链也是一夜爆红,在当天晚会还未结束时,淘宝网上就已经火热开卖。

  现象3

  春晚捧红的服装设计师

  关键词:定制

  春晚上吸引人的不仅是丰富多彩的节目,演员和主持人精致多彩的礼服也是一场夺目的视觉盛宴。这些礼服华美高贵,甚至飙出天价,而演出服背后的女人——郭培,也通过春晚红了起来。

  不少人熟悉郭培,是通过各大媒体对她的报道。她是各路演艺名人的御用服装师、北京奥运会颁奖礼服的设计师、玫瑰坊服装公司董事长兼首席设计师,是中国高级定制梦工厂的掌门人。她曾连续十年为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主持人和重要演员制衣。

  2008年春节联欢晚会,国际著名影星章子怡(微博)的一首《天女散花》惊艳全场,比歌声更让人记忆深刻的是章子怡身上的那件礼服,而这正是出自郭培之手。在2009年春晚,宋祖英魔术般地上演了“场上换装秀”,一身洁白纯净的礼服裙瞬间万花齐放,这也是郭培的得意之作。像名嘴周涛、董卿等主持人的礼服,也均是由郭培操刀设计。不难看出,因为春晚,郭培和她的“玫瑰坊”火了,高级定制也逐渐被普通人熟悉。

  当然,高级定制也不再是明星们的专享。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郭培表示,来玫瑰坊做服装的客户除了那些明星以外,她的普通客户也很多,他们有的是通过媒体或者是电视、网络上了解到玫瑰坊,然后慕名前来的;也有的是通过曾在店里做过服装的朋友口口相传知道的。总之,玫瑰坊的客户正在一年一年增多,从原来的明星、名流、企业精英等,又逐渐增加了一大部分普通客户,像来国贸和王府井分店的客户中,绝大多数都是咱们的普通百姓。

(责编: 琉璃)

分享到: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