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若馨
近两年的电视荧屏对于谍战题材的消费已经稍显透支了,但是此次由全勇先编剧、刘进导演、张嘉译主演的《悬崖》,却将千篇一律的“潜伏”冷峻格调打造出了新的压迫形式感,它回馈给国产影视剧的,不仅是新一次的“老调重弹”,更是一种委婉的诘问。其实很多时候,真正束缚我们的,既不是脚下的地心引力,也不是同剧种类型前者的过度消费,而是故事内置中的那些莫名的恐惧和杂耍,以及属于创作者的那些眼界、思维中的惯性。
作为一部悬疑谍战类作品,《悬崖》在预留伏笔的处理上表现得较为有特色。就不听话而惹麻烦的“实力”而言,《潜伏》中姚晨(微博)饰演的村姑翠平,远远不及《悬崖》中知识分子身份的假老婆小宋佳(微博),无论是她在发报事件中所显出的自负和执拗,还是在最后撤离哈尔滨时说的一套“精神丈夫”的理论,都不禁让人感叹,在特定的环境中,有知识比没文化,更可怕。《悬崖》对于人物行为的原因阐释,还是比较用力和诚恳的,这也使得荧幕上的角色人物不至于沦落为单纯情节线上的“空中楼阁”。
正如《悬崖》中的张嘉译所说,“特务是一个以说谎为生的职业”,这也较为精准地阐释出本剧“爱太声而静至无声,悲太重而忘记伤痛”的感情特点。没有大喜大悲的情绪起伏,没有大喊大叫的故事高潮,有的只是张嘉译、程煜的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激烈波澜的暗战都在不动声色间吹响号角。《悬崖》的情感张力也在如此的暗涌中得到释放,不经意的触点,便会使每一个拥有全知视角的观众情绪崩塌,而剧情也在含蓄中层层递进,暗流中酝酿着滴水穿石的力道。
但是,不可否认,《悬崖》仍是又一次对于“前辈”的“此致敬礼”。作为《潜伏》的孪生姐妹,《悬崖》中也既有端庄贤惠的原配,又有美丽善良的假妻,既有被诸葛神明附身的魅力男一号,又有棋逢对手般的机警大反派,虽然《悬崖》把空间背景设置在了“东方莫斯科”的哈尔滨,虽然北国风光万里雪飘的景色确实动人,但是依然抵不过观众对于套路模式的“新瓶旧酒”的辨识。值得安慰的是,《悬崖》中没有出现主角爱上敌人的狗血桥段,也没有把“正义之战”引入“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套路大结局,这使得观众成功规避掉一次头顶避雷针,冲着天空说“你好,雷阵雨”的厄运。
相比于之前的《追捕》《剑谍》《黎明之前》,《悬崖》算得上是一部较为正统的男人大戏,剧中女性角色都竭诚地完成了“绿叶”的烘托使命,这虽使得革命爱情的光辉大打了折扣,却也立志于把EQ、IQ的心理战打的漂漂亮亮。之所以张嘉译饰演的周乙形象格外鲜活,除了演员本身的功力之外,更源自于他一次次地自我剖白“我每天都提心吊胆的”,与那种说假话时脸不红心不跳的万能特工比起来,会恐惧会颤栗的周乙,反而更得人心,毕竟观众在谍战剧中并不想看到《超人日记》。
对于国民党和日本方面的直接刻画,导演刘进都是显得甚惜笔墨的,对于满洲政权的群像描摹也付之阙如,只把一个反派代表的“高彬”高高耸立起来。政治图景的小家子气,有些阻碍了观众对于时局的感官体会,以至影响对于人物行为的“感同身受”。但是,《悬崖》有一突出的亮点,就是镜头对于角色信仰的挖掘和揭示都较为客观,此剧中没有脸谱化的“坏人”,没有死的不明不白的路人,每一个人都为了自己的“信仰”而战,而亡,而有价值。导演刘进对于“牺牲”的定义,对于200年前欧洲启蒙运动“自由、平等”的人文解读,或许也都暗藏在影片背后的诘问之中,一个人信仰什么追求什么,便会效忠什么奉献什么,每一种牺牲都是伟大的,这样的正面结论,也在剧集正反派对决的论辩中渐渐清晰。
《悬崖》中直戳人的笑点,或许就在于男一号一遍遍地向观众解释片名的由来了——“我们每天就像站在悬崖边儿上”,这话听得人耳朵起茧。
(责编: 葱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