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于重口味节目究竟该持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被动接受的态度,抑或是一棒子打死,扯起反重口味的大旗?关于重口味的电视节目,又该如何看得真切明白呢? ”——韩垒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国内电视台在广电总局下发“限娱令”后再接再厉用“重口味”话题节目引发口水之争,目的当然是为了收视率和数字背后的广告份额。我们对于重口味节目究竟该持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被动接受的态度,抑或是一棒子打死,扯起反重口味的大旗?关于重口味的电视节目,又该如何看得真切明白呢?这里有三个疑问要和读者分享。
首先是这些重口味节目给谁看?不同年龄、职业、文化层次的观众,对电视节目的需求不同,对“重口味”节目的理解也各有不同。对未成年人来说,在屏幕上接个吻就是重口味,而对思维成熟的成年人来说,无伤大雅才是轻重之间的那道线。因此对电视台而言,首先应该搞清楚自己的受众是哪些人。在电视分级制度尚无法于短期内实现的时候,不如效仿一些电影的做法进行收视指导,比如适合成年人观看的节目就标注“18+”字样,对于合家欢节目则标“适合所有人观看”,对于广告商而言,这样的收视指导成了精准投放的依据,更重要的是不会让电视观众有一不小心踏进万丈深渊之感。
其次是怎样的节目算重口味?社会潮流在变化,人的审美情趣也在变化。祖父母辈看到比基尼美女会大声呵斥,令80后、90后感到吃惊。这就要求电视台有把握风向、精准导入的能力。比如在目前这个时候,关注物质拜金,引发观众思考,这算不得重口味,但如果跳脱社会思潮,一味夺人眼球的低级娱乐,就该打“重板”下去。
最后是传递怎样的价值观?我看过的最重口味的节目,绝对不是国内诸如《心跳阿根廷》之流,而是美国一档名叫 《面对恐惧》(《FEAR FACTOR》)的节目。节目中的参赛选手通过吃虫子、玩窒息等超乎常理的竞赛,突破内心恐惧,最后获得巨额奖金。虽然看的时候会皱眉,但这档节目强调团队协作,强调付出、坚持就会有收获,回想起来正面价值多过负面效应。如果国内的节目也都可以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那么形式感上是否重口味,反而成了退居其次的问题。
(责编: Graceto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