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每日新报:奥斯卡之问 权贵PK新锐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26日16:54  天津网-每日新报
让·杜雅尔丹和克鲁尼 让·杜雅尔丹和克鲁尼
梅丽尔-斯特里普 梅丽尔-斯特里普
《纳德与西敏:一次别离》 《纳德与西敏:一次别离》

  时长三个小时,网罗世界最多一线巨星,演绎影史上最戏剧性的情节,这就是奥斯卡颁奖典礼。“预测哥”章鱼帝已逝,在27号颁奖典礼揭晓之前,谁也别想知道结果。既然没必要再做什么得奖影片的预测,不妨让我们把电影回归到电影本身。

  有趣的是,纵观提名名单,奥斯卡似乎陷入了一种权贵与新锐的纠结,老人老当益壮,新人咄咄逼人。3次入围影帝提名的克鲁尼遭到了首次入围影帝提名的让·杜雅尔丹的强力阻击,数次陪跑的梅丽尔·斯特里普这次是否会被鲁妮·玛拉终结,年届70岁的马丁·斯科塞斯能不能力压45岁的迈克尔·哈扎纳维希乌,在击败《金陵十三钗》后,伊朗的《纳德与西敏:一次别离》(以下简称《一次别离》)会不会在奥斯卡上笑到最后?不管最后得奖的是哪一部,有时间能找来看一看,无异于是喝了一碗“心灵鸡汤”,足以治愈我们饱受烂片摧残的心灵。因为,奥斯卡永远是电影的争斗,影迷的福音。

  “十四次”还是“第一次”

  “梅姨”这次能加冕吗?

  14次被提名奥斯卡影后,梅丽尔·斯特里普被提名本身就是一种传奇了,更何况这次“梅姨”出演的还是雷厉风行的《铁娘子》,《综艺》杂志甚至开玩笑说,“如果美国有贵族的话,她早就该封为爵士了。”其实,“梅姨”的演艺履历本身就是一部奥斯卡提名的简史,今年她刚刚凭借成功塑造了英国政坛“铁娘子”撒切尔夫人的形象而获得了自己的第17次奥斯卡提名(含最佳女配角),这也继续创造着奥斯卡表演类提名的新纪录。

  早在1979年,“梅姨”就凭借一部《克莱默夫妇》,斩获了当年的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而1982年感动无数影迷的《苏菲的选择》更是让“梅姨”首度尝到影后的滋味。不过颇令“梅姨”唏嘘的是,她虽然经常入围,但却以“陪跑”为主。奥斯卡的逻辑或许是:她受到的肯定已经那么多,不需要另一尊小金人来证明了,更何况她今年的对手还是一名初出茅庐的小妮子。而在观众心里,“梅姨”永远是“无冕之后”。

  相比“梅姨”的坎坷经历,鲁妮·玛拉实在幸运得出奇。她前年就在奥斯卡大热影片《社交网络》中崭露头角,去年的《龙文身的女孩》更是令她大放异彩。而她显赫的身世可能更让人大跌眼镜:出身体育豪门,却转身踏进了娱乐圈。

  《龙文身的女孩》改编自瑞典推理小说《千禧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她所饰演的丽思贝丝反叛、暴力、特立独行,为了寻找戏中人的感觉,她在斯德哥尔摩和纽约的文身店里完成了各种穿刺手术,钉上了鼻环、唇环、眉钉、耳钉。

  不过就奥斯卡而言,27岁的玛拉还是嫩了点,更何况她的竞争对手除了强大的“梅姨”,还有《帮助》里大放异彩的维奥拉·戴维斯。《综艺》杂志认为,“尽管奥斯卡曾经将影后颁给奥黛丽·赫本和格温妮丝·帕特洛这样的新人,但实际获奖的新人还是寥寥无几。”

  两个“克鲁尼”之争

  法国选手能打破奥斯卡“魔咒”吗?

  “外貌协会”的观众这次有福了,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今年入围最佳男主角奖项的五位演员,清一色是迷死人的帅哥。而最令观众揪心的是,今年的影帝对决基本属于两个人:乔治·克鲁尼和被誉为法国“克鲁尼”的让·杜雅尔丹。

  51岁的克鲁尼,目前在好莱坞如日中天。已经3次被提名影帝的克鲁尼今年铆足了劲,在影片《后裔》中颠覆帅哥形象,如愿以偿地获得了金球奖等多个影帝荣誉,正朝奥斯卡影帝奔去。但是很不幸,乔治·克鲁尼这次碰到了让·杜雅尔丹这样的劲敌。

  与克鲁尼相比,让·杜雅尔丹基本算是个“毛头小子”,除法国人外,他演过的那些喜剧片绝大部分人都没看过。然而2011年《艺术家》的横空出世,让让·杜雅尔丹名扬天下。在片中,让·杜雅尔丹饰演一位默片时代的好莱坞巨星,两撇小胡子、光滑的油头,举手投足都满是克拉克·盖博的风韵。这个角色已为让·杜雅尔丹获得了23个影帝提名,最终拿下了包括戛纳电影节、美国金球奖、英国电影学院奖在内的6个最佳男主角,其热度正在超越此前几乎板上钉钉的乔治·克鲁尼。现在只剩下一个问题,从来没有法国演员拿过奥斯卡影帝,让·杜雅尔丹能打破这个“惯例”吗?

  黑白默片死扛3D《雨果》

  《艺术家》,大赢家?

  奥斯卡的众多奖项之争,大体上可以缩写为《雨果》VS《艺术家》,老牌导演马丁·斯科塞斯的《雨果》以11项提名领跑,迈克尔·哈扎纳维希乌斯的《艺术家》则以10项提名紧随其后。无论如何,这都是一场令人期待的对决。

  《雨果》被誉为是马丁·斯科塞斯写给电影与时间的情书,讲述的是12岁孤儿雨果和一个破旧机器人之间发生的奇幻故事,“老马”用立体的影像让观众重回梅里耶的“造梦玻璃屋”,亲身体验世界上第一座摄影棚的魔力,用3D向往昔电影致敬。相较之下,《艺术家》则“致敬”得更加彻底,完全回归到黑白默片时代,以默片男明星的沉浮追忆好莱坞的黄金年代。

  从评委构成来说,在学院的5765名会员中有94%的人是白人,77%是男性。这些投票者的平均年龄高达62岁,“高龄”评委无疑对默片有着更深的情感,《艺术家》显得比《雨果》更讨巧。只不过《艺术家》的软肋在于,这部影片做得再好,也依然是部默片,更多是电影人的自发性怀旧和孤芳自赏。

  换句话来说,就算《艺术家》真的摘得最佳影片,也不会掀起世界影坛的“默片热”。但《雨果》不同,“老顽童”马丁·斯科塞斯此番以70岁高龄,首尝3D技术,将3D技术从科幻片专属转移到儿童影片中,用立体的视角重新看待这个世界,势必让3D技术扩展到更多领域。不管《艺术家》与《雨果》对决最后的结果如何,两部电影都用事实告诫远在彼岸的国产电影,投资、明星都不重要,回到电影的本质才是“冲奥”的王道。

  “十三钗”的《一次别离》

  伊朗风能否吹到奥斯卡?

  跟《一次别离》的导演阿斯哈·法哈蒂相比,张艺谋无疑是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老朋友,《菊豆》和《大红灯笼高高挂》都入围过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提名名单,但今年《金陵十三钗》在提名时就完败于《一次别离》,让不少影迷对这部伊朗影片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一次别离》的故事题材并不新鲜,讲述了伊朗夫妻纳德和西敏因离婚发生的一系列纠葛。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家长里短的格局却让《一次别离》在各大国际电影节上出尽风头,甚至可以说是引起一阵“别离旋风”。从去年在第61届柏林电影节囊括金熊奖、最佳男女主角,到在作为奥斯卡前哨战的金球奖上,轻松把最佳外语片的奖杯纳入怀中。如今只差奥斯卡这座小金人,《一次别离》就可实现世界影坛的“大满贯”了。

  《一次别离》中每个人都在真实与谎言、道德与金钱、信仰与现实的冲突中备受煎熬,从评委角度来说,这样的主旨极为触动心灵,著名影评人周黎明坦言:“内在观念能引发跨文化共鸣的作品,这样的作品才能够获得奥斯卡乃至全世界影迷的认可。”

  新报记者 于穆铭

分享到: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