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雨果》:斯科塞斯的百年寻梦之旅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28日09:27  东方早报

  最佳摄影、艺术指导、音效剪辑、音响效果、视觉效果

  一个创作力充沛的导演,这大约是马丁·斯科塞斯留给外界的最主要印象,但这只是他的多重身份之一。归根结底,斯科塞斯首先是个超级影痴,这个身份决定了他做的所有事,包括从事电影的制作。但远不限于此,他还是个电影历史学家,《斯科塞斯的美国电影之旅》和《我的意大利之旅》是他的影像著述。他也是电影保护事业的推动人和身体力行者,早在1980年代,斯科塞斯就呼吁业内重视柯达胶片的褪色问题,又在1990年成立了“电影基金会”,协助各国电影档案馆发现、保护、修复影片超过500部。他还是电影文化和教育的促进者,为很多专业学生提供进修和培训的机会。

  在电影《雨果》中,斯科塞斯第一次把自己的所有这些身份融为一体,讲了一个关于追溯电影传统、保护电影遗产的寻梦故事。影片改编自布莱恩·塞兹尼克的《造梦的雨果》。塞兹尼克说过,这本书既不是绘本小说,也不是画书,也不是翻书动画,它是所有形式的结合。这本书生来就是为了改编成电影的。

  塞兹尼克在插图中运用了很多电影的技巧,比如他会让连续的几页画面景别逐渐缩小,就像是电影里镜头一直推到特写;一旦小雨果提到或去看电影,下一页经常就是那部电影的剧照。斯科塞斯保留了很多原著的视觉特色,因为故事的场景有一大部分是在车站钟楼的过道或楼梯间,他让摄影机在这些狭小的空间流畅地运动。有几处处理更是神来之笔,比如原著中只提到雨果和伊莎贝尔将梅里爱的画稿打翻在地,斯科塞斯夸张地让画稿漫天飞舞,并且用动画的形式让纸上的怪兽复活,真是想像力和技术的完美结合。他还借雨果借阅影史著作的机会,让若干部经典电影在书上动了起来,无论观众是否熟悉那些著名的影史代表作,只要看到《火车进站》《工厂大门》《寻子遇仙记》《月宫宝盒》《将军号》依次在银幕上呈现,怎能不激动万分?

  《雨果》也是斯科塞斯的第一部3D电影作品,尽管斯科塞斯不是詹姆斯·卡梅隆、彼得·杰克逊那样的技术狂人,但千万别以为他是抱残守缺的好莱坞老古董,《蜡像馆》《电话谋杀案》等1950年代的3D电影是他童年的挚爱,也是几十年来挥之不去的情结,所以在技术成熟之后他立马就涉足了这一领域。用3D来再现百年前的早期电影,这种大胆的想法背后隐含的逻辑是:3D电影其实是2D电影的自然延续,活动影像的魅力并不受限于呈现它的维度。这无疑是对目前正面临质疑的3D电影的强力背书。

  如果要问,将3D用到哪个默片时期的电影人身上最合适,那这个答案只能是梅里爱。他的魔术师加工程师的气质,以及“特效之父”的神圣加冕,使他成为他那个时代的卡梅隆和杰克逊。今天会有人把十多年前的《泰坦尼克号》《星战前传》利用数字技术重新转制成3D再度公映,是否有人想过,将梅里爱的代表作,如《月球旅行记》《敏豪生男爵奇遇记》也如法炮制?这是否会引发类似1980年代泰德·特纳给黑白电影上色的电影伦理争议?无论如何,3D版的梅里爱绝对会是非常有意思的体验。magasa

(责编: 琉璃)
分享到: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