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环球银幕》:《白鹿原》王全安的柏林宣言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09日15:11  《环球银幕》
《白鹿原》掀起一场燎原之火 《白鹿原》掀起一场燎原之火
《白鹿原》剧照 《白鹿原》剧照
张丰毅剧照 张丰毅剧照

  在落幕不久的第62届柏林电影节上,王全安的《白鹿原》作为唯一参赛 华语片,获得了最佳摄影银熊奖,为王 全安的国际电影节履历再添荣誉。

  抛开删改的结尾不谈,第一次公开与海内外观众见面的《白鹿原》正如王全安所说,仍是一部充满力道的电影,也正是在这一时刻,王全安在柏林第一次系统地谈了中国传统文化 对世界的意义和对中国电影的见解,言语间耐人寻味。

  王全安的柏林宣言

  中国需要用文化与世界沟通(王全安在柏林的谈话节选)

  中国几千年不变的帝制从清末崩塌以后,我们其实是遭遇了外来的打击。被击垮后中国人在精神上陷入了一种困境、迷茫、愤怒、反抗,变得很不稳定。我们曾经用极端的精神解决所有问题,行不通之后,现在摆动到极端的物质,但是我们依然痛苦,我们会思考自己如何面对生死、面对这个世界,而我们却失去了自己的解释。

  我们之所以失去自己的解释,是因为从根本上来说我们还是不自信,就像中国人所谓家丑不可外扬,比如说美国可以跟伊朗准备开战,但依然可以把最重要的电影奖项颁给一部伊朗电影,这就是它强大之处。美国之所以在世界上能够立足,不单是有武力,它还有文明作为支撑,能接纳不同的东西,滋养和各种各样的智慧,这就是强大。一种文明的强大,经济只是基础。

  中国已经在经济上很强大了,所以现在的国策主导是要把中国优秀的历史文化传达给世界,这绝对是完全有感而发和势在必行的。但是到了具体的实施环节,体制和文化界本身都有点滞后于时代的需要,不如经济那么敏感。经济已经在前面过营拔寨、一路前行,但文化 没有跟上。我可以坦率的讲,这还不是真正的强大,还不是真正的文明。

  文明其实就是一种智慧,现在中国经济影响力的到来,这个世界对了解中国的需要就变得特别迫切。原来如果说你去给他讲,他会愿意听一听,那么现在他是特别需要来听,因为他要与你有经济上的联系,特别想知道你们是怎么样的人?你们是怎么看待世界的和物质的?你们的文明又是什么?这时文化艺术就是冲破隔膜、质疑、偏见最有力量的方式。艺术的作用就是沟通和讲述自己。

  《白鹿原》后,让我们更坦荡地讲述自己

  从《白鹿原》这部电影开始,我们必须回到我们的根系上去,不管我们中间出现了什么问题,曾经膨胀到以为我们自己就可以砸烂一切、把它们踩在脚下,也不管这一切对我们的打击有多大。回到根系上去,我们就会自信的多,因为中国传统文明包含了太多先人的智慧,对世界和生死、自然有一套中国式很详尽的解释。它有独到的智慧,对世界来讲也有非常大的价值。世界需要东方智慧,因为西方的经济在经历着一些挫折,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 太贪婪,东方文明里的天人合一、注重和自然的关联,注重自己和外部关系的协调是非常有智慧的。这对世界也是 一种贡献。一种文明只有你在文化层面上对世界有所贡献时,你才能真正赢得世界的尊重。我们现在理解世界的能力比较低下,就像一个五岁的孩子,不能理解原来的先人们是如何理解世界的,而那个时候他们也非常强大也是很包容的。

  我对未来的环境一点也不悲观,因为至少中国电影在转向工业化和商业化的时候,审查的完善和清晰化正在推进。在这个节点上,《白鹿原》以这样一个长度参加柏林电影节,这已经是我们在整体环境里能够做到的最大水准了。出现在柏林电影节的《白鹿原》是我们的时代记录。

  我希望《白鹿原》面世以后,我们能够获得一种新的经验,大家能够认识到,当我们比较坦率、坦荡地讲述自己的时候,并不会给我们带来什么不好的东西,而且可能会赢得更大的尊重,而这正是我们目前所需要的。

  点一场燎原大火

  记得去年采访王全安时,蜜月归来的他还在神闲气定地剪着《白鹿原》,5个小时的粗剪片长听了令人不禁咋舌,后来这个数字又变成了210分钟,也就是3个半小时,而且不分上下集,无论对影院还是观众,这个近几十年来最为惊人的片长,都将是个巨大的考验。据说后来片长又被压缩到了3个小时(另有一说是2个半小时)。

  后来,部分人幸运地看了这部堪称神秘的电影,其中洪晃的反应或许能够让许多人对片长的顾虑有所打消:“导演说电影三个多小时,我心想完了,特别想崩溃,当时我时差还没倒过来,进门就先要了杯咖啡,如果是不好看就根本不盯劲儿的,会打呼噜睡着,但是看完了过后觉得没事,真的是好看的电影,故事讲的特好。”

  故事讲的好、震撼、生命力旺盛、超越小说、没有破绽....。。电影《白鹿原》得到了崔永元、铁凝、崔健、刘索拉、李银河(微博)等诸多文化艺术界名人的一致“交口”,未映先成传说。这也使得原本神秘的《白鹿原》变得更为吊人胃口,《三联生活周刊》主编朱伟更是盛赞:“张艺谋之前也试图走,但是和这个还很不一样。现在中国电影到底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白鹿原》给出了答案。”而这所有人里,原著作者陈忠实的话或许是最令书迷们松一口气的:“拍得应该说很好,大大超出了我对这部电影的期待和想象。我认为应该是这些年来长篇小说改编电影最成功的一部。”

  这一切,让人们对携《白鹿原》再次光临柏林电影节的王全安充满了期待。

  从陈忠实到王全安

  1992年早春,在《陕西文艺》杂志担 任组稿工作的何启治收到了作者陈忠实的来信,信中说经过近四年的修改,他已经完成 了50万字的长篇小说《白鹿原》。早在七年前,何启治曾经向陈忠实提出约稿意向,并建议他一定要写长篇。在给何启治的信里,陈忠实表达了想交由《当代》杂志发表的意愿。不久后,当陈忠实在车站把沉甸甸的手稿交给《当代》杂志编辑时,“我连生命都交给你们了”这句话一直憋着没说出来,“憋得几乎涌出泪来。”

  这时候的王全安,刚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不久,被分配至西安电影制片厂担任导演,当时他觉得自己能做得最好的事情就是写剧本,加上喜欢的导演黑泽明和科波拉都是写剧本出身,因此埋头写了十几个剧本,却始终不能拍成电影,于是成了个闲人,加上西影厂改制发不出工资,他吃遍了西影厂附近的诸多饭店和小馆子, 因为囊中羞涩,欠了不少饭费,出门有时候都得化装。

  经过数年的巨大争议,经过小部分删改的《白鹿原》获得了第四届茅盾文学奖,1998年4月20日,陈忠实登上了人民大会堂的颁奖台。作为陕西人引以为傲的文学巨著,近水楼台的西影厂自然希望能够获得小说《白鹿原》电影改编版权, 2002年,西部电影集团正式与陈忠实签订了买断小说《白鹿原》电影版权的终身协议,但导演人选一直未确定,从张艺谋、陈凯歌(微博)、田壮壮再到李安、贾樟柯(微博),传闻 中的导演人选几乎把中国电影最出色的导演数了个遍。

  王全安2000年才拍上第一部电影《月蚀》,此事得益于他某次在北京一个酒会上碰到一个想做点儿文化事业的房地产商,后者痛快地掏了450万给他,于是才有了被称为“中国新电影运动标志性电影”的《月蚀》,影片技惊四座,先后参加了二十多个国际电影节。2003年,以极低成本和隐蔽游击战术拍摄完成的《惊蛰》,被“中国第五代导演御用编剧”、负责《白鹿原》剧本创作的芦苇看在眼里,对《惊蛰》的结构布局印象深刻,认定王全安是个有活儿的电影手艺人,于是发出了执导《白鹿原》的邀请。

  2005年,精心打磨的《白鹿原》剧本获得立项,投资达3000万人民币,但就在形势大好的情况下,王全安却与制片人发生了严重分歧,按照当时中国电影流行的做法,制片人打算邀请日本演员和韩国演员加入,做成一部商业制作,与王全安做成一部100%中国成色电影的想法完全背道而驰,最后双方僵持不下,《白鹿原》剧组只得于2006年宣布解散。

  告别《白鹿原》后,王全安迅速投入第三部电影《图雅的婚事》的拍摄,在他看来,这是一次对拍摄情节片的练习,因为在筹备《白鹿原》期间,他意识到最能让广大观众接受的电影就是以情节叙事为主的情节片,它符合最主流观众的观赏习惯但又是最难做好的。这是一次极为成功的练习,在2007年的柏林电影节上,《图雅的婚事》一举征服评委会,王全安也成为继张艺谋、谢飞之后第三位获得金熊奖的中国内地导演。

  之后的事情变得简单起来,王全安再次获得了《白鹿原》导演权,而影片成本则从3000万飙升到1亿。

  从50万字到180分钟

  《白鹿原》最终定稿剧本是由王全安亲自完成的,而从50万字里挑选适合电影特性的内容,难度非常之大,不过王全安在着手剧本之前,做的第一件事并非是去拜访陈忠实,而是跑到白鹿原去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因为他觉得作为导演,必须在物理意义上去亲自感受自己将要拍摄的内容,在白鹿原上,他感觉到眼前的一切就是陈忠实笔下所写。完成这个必需功课后,王全安才开始真正动笔。

  两件事对王全安形成了真正的考验,一是对演员的选择,二是如何指挥、协调漫长的拍摄期,这两者都将深深影响影片的最后品质。由于《白鹿原》是王全安第一次大规模启用影视明星,因此选角过程相当漫长,片中游走在各位男角色之间、决定着“《白鹿原》感性部分的成败”的关键角色田小娥,被王全安极为大胆地交给了只演过时装片、以时尚气息著称的张雨绮,认为她对异性的吸引力能够让“白鹿原上的男人内心大乱”,离开拍数月前,他只要求她完成两项功课:娴熟地说陕西方言和干农活。而说陕西方言和干农活也是之后确定的张丰毅、吴刚(微博)、刘威、段奕宏(微博)、成泰生等人出演的先决条件。

  早在还未开拍,《白鹿原》就遭遇了一个大难题,为了拍摄片中极为重要的割麦戏,剧组在秦岭地区反时令种了300亩麦,由于长势平平,剧组在内蒙古海拉尔室韦地区找到了合适的替代麦田,但问题是,室韦地区不仅气候寒冷,而且地处偏僻,这对拍摄无疑是一次严峻的考验,为了保证影片品质,王全安决定全组由陕西迁往内蒙古,甚至连陕西品种的牛等畜牧也一起运了过去。

  结束几乎与世隔绝的内蒙古拍摄后,《白鹿原》剧组返回陕西,由于王全安坚持尽可能的实景拍摄,剧组转组非常之频繁,几百人的庞大车队往返于陕西各处乡村,也给拍摄带来了相当难度,其中最为典型的当属田小娥与黑娃栖身的窑洞拍摄戏份。如果按照电影圈最普遍的做法,类似窑洞戏份一般是实地完成外景,内景在摄影棚内搭景完成,但王全安认为只有真实的环境才能让演员的表演展现出质感,于是在渭南合阳县南长益村的陡峭山坡上,每天都有上百号人上上下下搭景布灯,待到大风起时,沙尘弥漫,口罩就成了剧组不可缺少的工作装备……而这一拍,就是半个月,期间,据说摄影师卢茨-赖特迈尔的翻译因为地势险要,经历了一次极为惊险的滚落山坡,而张雨绮每一次抵达现场,都会因为走处于陡坡上狭窄的羊肠小道而紧张不已……

  《白鹿原》普遍被认为是文学经典之作,因此主演们对各自表演极为重视认真,但现场 却较少出现十几条甚至几十条不过的情况,经常一条过。王全安对此的解释是,前期准备时 间一定要长,要充分与演员沟通,在现场捕捉最为生动的那一条,而这一条往往是第一条。除了拍摄期间一直苦练陕西方言之外,演员们私底下的互动也相当有趣,比如张丰毅和刘威 在生活里就是一对老友,但刘威表示拍摄《白鹿原》时自己比平时显得更为关心张丰毅,经 常嘘寒问暖,为的就是培养片中主仆一心的融洽感,而在片中演绎由激情偷吃禁果变成私奔 的段奕宏和张雨绮(微博),到组后也是经常礼尚往来,你送我一袋水果我送你一盒药。

  一场燎原之火?

  不同于《团圆》的神速完成剪辑,《白鹿原》的剪辑直到赶赴柏林电影节前才最终完成,甚至在柏林放映前,具体片长究竟多长时间都是个谜。能够公开看到的《白鹿原》影像,是一支先行预告片和老腔《将令一声震山川》片段,引发兴奋期待声一片,当然,因为先行预告片里一镜到底最后拍摄人员最后入画的反常规做法,也有人表示质疑,认为叫“影片片段加幕后花絮”更为合适。

  对于普通观众而言,农村题材面貌是电影《白鹿原》自身不可逾越的一道屏障,目前占据中国电影市场主要消费份额的,多为70后和80后,对于他们中的很大部分人而言,《白鹿原》或许是一个陌生的名词,因此先期观影的文化艺术界人士的一致叫好,也不完全意味着影片将赢得广泛意义上的市场,同时我们可以看出,先行预告片和老腔片段不约而同均是数分钟的长镜头,不知这是否预示着影片仍是充满欧洲艺术电影的阳春白雪(微博)气质?

  从十几位名人的观影反应来看,《白鹿原》势必将在推崇商业成功的当下,在电影界、媒体乃至整个文化艺术界引发一场“商业娱乐时代的中国 电影何去何从”的大讨论,相信这也将是一次非常有意思而且有意义的讨论。

  名人看《白鹿原》

  戴锦华(著名影评家)

  电影比原作清晰,比原作要好,总体相当好,唯一的遗憾就是横不楞地出了个田小娥,但是这个角色又完成的真是太好,分寸、叙述都好,拍得很有张力又有欲望。我喜欢故事本身和叙述的从容。每一场戏都有抓人的地方,《白鹿原》肯定是这些年中国电影最有份量的重头戏。

  铁凝(中国作协主席)

  影片整体气象不凡,就是白鹿原的神秘、宽厚和那种复杂。让你的视觉不累,三个多小时下来,不仅仅是故事本身,有综合性的作为电影的它的那种美,确实能够打动观众。我个人觉得很感动,真是一个大作品。

  崔永元

  眼前一亮,真是挺好的,这才是电影!坐那三个多小时,津津有味地看下来,整个看下来电影都不是特别使劲儿,这个特别好,我们老容易使劲儿,一到什么地方就想加把力气,越加把力气越不对劲儿。

  朱伟(《三联生活周刊》主编)

  《白鹿原》确实是构成了一部史诗。从整体到演员的表演都非常好。小娥演得很好,这个角色现在改编下来挺重的。张丰毅和吴刚都演得非常好。整个的调子像油画一样,这是很难得的。

  现在我们的电影都太轻浮了,《白鹿原》是一部很沉的电影,有一种非常冷峻的视角。总的来讲我看了过后很庆幸,中国电影可能因为这部片子走到一个比较正的路上。

  姚晨(微博)

  每个演员都把自己的人物把握的很好。比较出色的可能就是几个老戏骨,小娥很惊艳,很难得,太不好演 了。我相信没有看到小说的人看到电影,就会更觉得震撼。

  崔健

  长镜头运用的好,每一个镜头像一个独幕戏,它里面都安排的特别清楚。这个电影把要讲的故事都已经讲完了。演员把握的也好,张雨绮特别好。真的震撼。

  张卫(微博)(《中国电影报道》制片人)

  不管市场怎么对待这部电影,这个作品的历史地位已经没办法撼动了。没有一部电影作品能这么深刻地把中国的精神揭示这么多这么深。

(责编: 子时)
分享到: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