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姐》公映首周末过去,在各界对该片票房寄予期望的情形下,片方透露,上映首周末过后《桃姐》的内地票房达到3600万。对于文艺片来说,这样的票房是一个骄人成绩。片方对目前的票房比较满意,但想要《桃姐》票房过亿,说实话还是难度很大。在媒体、影评人一片叫好,各明星大腕微博推送,点映口碑上佳的情形下,为何《桃姐》在票房上的表现依然和商业大片有不小距离?衡量文艺片是否成功应该有怎样的票房标准呢?
《桃姐》为何还是文火慢炖
《桃姐》公映首周末过去,一般电影公映后的第一个周末,是票房收益的黄金期。记者在不少电视节目还有博客、微博上都看到关于《桃姐》的评论。微博上不少明星如高晓松(微博)等人都在看过电影后发表了自己的感想。也有明星杨幂(微博)、章子怡(微博)等极力推送。《桃姐》首周末票房3600万已经是文艺片的典范,但是和商业大片动辄首周末过亿的票房比较,还是相差太远。
原因之一,就是《桃姐》的文艺片气质是属于偏平淡型的,每个观众对于《桃姐》都会有感触,这个感触点因人而异,属于私有专属,并非是可以面向公众吆喝的商业卖点。举个例子说,观看的人可以跟别人推荐《桃姐》,但如果说到推荐原因,你说的理由就很可能不会吸引人家,比如沉重的现实的养老问题、结合你的经历属于你自己的电影共鸣……对买票去电影院休闲的观众来说,这些理由的号召力也许都不如一句:“特效太棒了”、或者“动作戏刺激”,“剧情太悬疑起伏了”。
另外,《桃姐》的写实风格,让养老问题的现实直接裸露在观众面前,没有任何掩饰。不少人都不建议老年人观看。因为你不能保证每个人看完之后会从电影中学会乐观,一些人都可能会联想到自己不可回避的未来而产生焦虑和压抑。
文艺片不该用票房标准衡量
到底文艺片在国内市场应该有怎么样一个定位,是不是要达到大制作商业片一样的票房成绩,才能算是成功,才能说明中国观众也有了观影品味?《桃姐》给出了不少可探讨的话题。
其实,完全没有必要非把文艺片的票房定位到一个标准,才能证明文艺片在市场上的成功。比如说《桃姐》应该过亿,这样才证明它成功了。文艺片和商业片投资不同,在票房收益上有不同的回报,理所应当。
之前的《观音山》,一直被视为文艺片在电影市场上成功的范例,《桃姐》的票房成绩也被拿来和《观音山》做比较。
其实,这个标准是单单从票房角度看的,要是论现实意义和电影质量,《桃姐》目前的成绩远远高于《观音山》所带来的社会效应。一个如此平淡又有点沉重的现实题材小成本电影,能够取得千万的票房,能够掀起社会公众对于养老问题的直视,能够让看过的人去审视自己,这不是成功是什么?
之前很多人都表示,期待许鞍华成为“亿元俱乐部”的导演,仿佛这才是她成功标志,其实不然,现在的成绩,已经说明她成功了,《桃姐》成功了,文艺片成功了。文火慢炖,留给观众更浓醇的滋味。数字,有时候仅仅是个数字。 记者 张铂
港产片“小阳春”?假象!
一部《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成功,大家都说台湾本土电影复苏;一套《失恋33天》票房大卖,大家又纷纷兴奋道:国产中小型成本制作抬头,大片的时代已结束。百分百的香港电影《桃姐》叫好叫座,评论界又一致判断:港产片“小阳春”了!
事实上,三月份的排期表,又确给人一种香港片回来的感觉。除《桃姐》之外,这个月会公映的新片就包括《情谜》、《大追捕》、《春娇与志明》、《嫁个100分男人》,以及一部月底才上画,与本人有关的《绣花鞋》。
这些班底当中,有被称为另类奇才的彭浩翔(微博),他的《志明与春娇》,凭口碑深得年轻观众喜爱,这部续集移师北京取景,彭浩翔自夸,将会是融合内地香港文化最好的一次!
《大追捕》的班底是周显扬(微博)和杜致朗(微博)这对情侣档,上一部作品《杀人犯》(内地上画改名为《罪与罚》);《嫁个100分男人》是王晶(微博)的熟手喜剧;至于《绣花鞋》,本人和叶伟民意图超越一向以来被认为狂滥制作的惊悚片类型,在布景服装道具方面,力求精致,一向被诟的剧本,亦自问能交出让人信服的故事!
《情谜》的导演是黎妙雪(微博),与厉河合编剧本,厉河是黎的丈夫,也是一位资深影评人和日本通。黎氏作品一向受影展及影评人青睐,今次找舒淇(微博)一人分饰两角,以舒淇人气,当然有一定的号召力!
所以,沉寂多时的港片,一下子涌现了这么多作品,而且在《桃姐》有望过亿票房的大好形势下,难免令人憧憬,香港的电影人,是否有卷土重来,重振声威的能力?!
但我却是悲观主义者,认为三月份的 “小阳春”,只不过是假象! 《桃姐》的成功,就像前年的《岁月神偷》,乃非常特殊的例子,整个香港影坛,就只得那么一个许鞍华,一个罗启锐(微博)(《岁月神偷》导演)! 《桃姐》的三人组合,即加上刘德华和叶德娴,可以说缺一不可,像几年前的《天水围的日与夜》,虽口碑载道兼获奖无数,但生意却不行!
《春娇与志明》是考验彭浩翔适应内地市场的一次功课,如果这部片能有七八千万票房,OK,彭导及格了!王晶的喜剧,相信不会带来惊喜!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港产片小阳春”中,大家其实能观察到,一众香港电影人,是拿出他们熟悉的类型来适应市场,这些片,《大追捕》是警匪片,《情谜》是悬疑片,《绣花鞋》是恐怖片。
“小阳春”过后,大家不妨总结,港产片如果回到他们熟悉的故事和手法,不刻意讨好内地观众,尽力把自己擅长的做好,是否更容易在内地影市生存?□文隽(微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