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北京晚报:好戏剧为啥不过时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14日15:46  北京晚报

  要说如今的话剧,能够打动普通观众已属不易,而要想让“阅戏无数”的媒体记者也能感动,也能落泪,实在难上加难。况且这并不是一部新戏。而有意思的是,北京最近上演的舞台剧,既叫好又叫座的,基本上都是演了多年的老戏。

  被誉为中国当代小剧场戏剧旗帜性作品的《恋爱的犀牛》,已经“奔跑”了十二个年头,在全世界36个城市演了900多场,如今已迎来第五版主演,依旧是门票全部售罄、场场座无虚席;而首次登上国家大剧院的陈佩斯舞台喜剧代表作《阳台》,八年来演遍了全国40多座城市,此次上演票房火爆到竟然连陈佩斯本人想买票请人看戏都一票难求;台湾导演赖声川的《十三角关系》,其实也是13年前的旧作,此次大陆版演出换上谢娜、宋少卿等全新演员阵容,上座率高到连保利剧院经理都只能站着看完全剧;而另一部即将重演的赖声川导演作品《暗恋桃花源》,台湾版首演于1986年,内地版也已演了6年,但依然是赖声川戏剧中最具票房号召力的作品之一。北京人艺今年喜迎六十年院庆,演出剧目中多一半都是《茶馆》、《雷雨》这样的经典老戏;刚刚热演完的《天下第一楼》也已演了二十四年,里面资历最老的演员之一杨立新,早已从当年的大少爷B角,熬成了如今的“掌柜的”。而马上将在人艺实验剧场上演的,则是一部青年导演的“老戏”——黄盈导演的《未完待续》,这部演了五年的小剧场话剧,即将在京、沪两地同时迎来百场纪念。

  在平均每天都会诞生不少新作品的中国当代舞台上,为何还是这些“老戏”最受欢迎?其实,这样的现象并不奇怪,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情况才更符合艺术创作和文化市场的规律。因为长演常新的经典老戏并非侥幸而存,每一部作品背后都浸透着创作者的心血,凝聚着艺术家的智慧和勇气。

  《天下第一楼》的女编剧何冀平,当年为写剧本而走遍北京东西南北城大杂院去走访老厨子,并每天早上八点到全是男员工的全聚德烤鸭店后厨“上班”体验生活,整整三年才磨出一部好剧本。而《恋爱的犀牛》当年创作之初,整个剧组一穷二白,原定的主演陈建斌甚至因为揭不开锅只能临时“罢演”,转去拍电视剧谋生,导致他和导演孟京辉差点反目为仇。即便历尽坎坷终于上演,《恋爱的犀牛》当年也遭到不少争议和批评,甚至被专家蔑视为“破玩意儿”。

  而如今,当年那些以明星、噱头为亮点的所谓商业剧,只能吸引一时眼球,很快就销声匿迹,不再被人提起。而留下的,是这些并不莫测高深,却有深刻内涵;既契合时代精神,又具有持久生命力的“老戏”,经受住了时间和市场的考验,满足着一代又一代观众的精神需要,成为可以让几代人共同分享的幸福观演经历。

  因此,莫要以为数量多、产量高、获大奖就是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如果不能留下几部值得经年上演、影响数代的好作品,只能说是更加令人悲哀。今天这些叫好叫座的“老戏”,都是千锤百炼、大浪淘金而来;而如今,投资更多了,剧场更大了,各种技术手段也都更先进了,而在此基础上被制造出的无数新作,又有几部能够流传数年?而今天的艺术创作者,又是否还能拿出当年的真诚、勇气和耐心,创作出永不怕老、值得一遍遍重来的好戏? J069 王金辉插图H120

  润有声

  王润

(责编: sammi)
分享到: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