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齐鲁晚报:艺术影院这个可以有

贾樟柯 贾樟柯

  本报记者 倪自放 实习生 李晓晓

  近日,著名导演贾樟柯(微博)准备建艺术影院的消息引发了业内广泛关注。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不少业内人士积极尝试建立艺术影院,却最终因为各方面原因未能形成气候。贾樟柯的这次尝试是锐意改革还是昙花一现?业内人士表示,艺术影院可以做到不赔钱,但不可能赚很多钱,不过,作为电影院细分的形式,这样的影院可以有,应该有。

  艺术片遭市场挤压

  艺术影院意图救市

  艺术影院浮出水面,缘于文艺片在目前的电影市场中受到的歧视。以贾樟柯为例,他是目前在国际上最有知名度的中国导演之一,可是到目前为止,贾樟柯的每部影片在国内的票房都不算理想。2011年,《星空》《转山》《钢的琴》等一大批质量较好的文艺片,也都陷入了“叫好不叫座”的怪圈——获了很多奖,业内呼声高,就是影院里的观众非常少。

  经营压力,是普通影院不看好艺术片的主要原因。当前电影市场发育还不成熟,艺术片又往往趋于小众化,市场化程度不高,很难有较好的票房收入。这样一来,院线不愿给文艺片场次也是自然的。比如《变形金刚3》每天排20场上座率还很高,《钢的琴》每天排两场却少人问津,作为一个经营单位,影院肯定不会舍弃商业大片而放映艺术片。站在院线的立场上,上海联和院线副总吴鹤沪表示:“影院不是慈善机构,票房达不到水准,水电费都付不起,电影院怎么还能放艺术片?”

  遭遇艺术电影放映困境的,并不只有国内的艺术片,最新一届奥斯卡最佳影片《艺术家》也不被国内片商看好,理由很简单,“不好卖”。上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国王的演讲》,直到今年才在中国上映,票房惨淡。

  百老汇探索艺术影院

  不得不对市场妥协

  为艺术片设置艺术影院,是美国、法国、德国等电影发达国家的通常做法。中国目前只有一家艺术影院,位于北京的百老汇电影中心(微博)。百老汇电影中心有三个电影厅,在放映艺术片的同时,还以一比一的比例放映商业电影,通过口碑较好的商业片以及有特色风格的艺术片带动影院知名度,培育电影市场,达到最终盈利的目的。对于这种商业与艺术并存的经营模式,不得不说,这是艺术面对市场的一次妥协。但贾樟柯表示,自家的影院“会比较纯粹地放映艺术片,坚持自己的特色。”

  尽管部分艺术片缺乏放映平台,但真正的艺术影院,如百老汇电影中心,却陷入艺术片片源缺乏的境地,原因是,好的艺术片太少。有业内人士指出,每年中国会生产六百部左右的电影,没机会进入院线的四五百部电影里,能真正称为艺术电影的影片少之又少,“我们要防止那些商业走不通的伪艺术片进入艺术影院。”影评人张小北也认为,目前中国艺术影院的最大问题还是片源不够,“我国生产的艺术影片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都难以支撑一条院线的正常运营,必须要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进,但目前这一点显然不现实。”

  艺术影院的春天还未到

  电影质量是关键

  贾樟柯自建艺术影院,最先双手支持的是王小帅、何平(微博)、霍建起等导演。不过贾樟柯表示,艺术影院的春天并没有到来,艺术影院的推广,条件还不够成熟,现在还处在等待和尝试的阶段。

  艺术影院发展最重要的是资金问题。国外的艺术影院一般依靠民间资金和国家资助。在法国,法国国家电影业中心每年向艺术影院提供约1200万欧元的补贴,用于资助艺术影院影片的宣传推广和影院的整修改造。但在中国内地,由于国内政策、投融资渠道以及艺术电影盈利模式等原因,艺术影院缺乏雄厚的资金支持。

  业内有关人士表示,艺术影院是电影业类型多样化、市场细分的需要,对当前电影发展有积极意义。但如果仅仅把艺术片发展的希望寄托在艺术影院的建设上,只会本末倒置,得不偿失。从电影消费的角度看,只有把握当前主流观众的精神生活和情感需求,才能从根本上推动艺术电影的发展。《观音山》和《桃姐》便是文艺片成功的例子。

(责编: 葱尾)
分享到: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