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京剧是民族的国粹,但是作为从事国粹艺术的京剧演员,待遇不高,生存状况不容乐观。京剧事业的振兴不光要靠从业人员的努力,作为一个民族文化的传承点,国家也要制定相应政策、投入资金来进行扶持,这需要全方位努力,缺少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达到目标。
京剧演员现状堪忧
目前,京剧演员的生存现状堪忧。首先是工资待遇低。京剧演员工资普遍较低,如果加上平时的劳务费,一般演员年收入在三四万元左右。作为差额拨款的单位,北京京剧院(微博)的演员每月只能拿70%的工资,其它30%靠演出结构工资补充,即如果完不成演出任务,就只能拿70%的工资。京剧、脱口秀、小品同为文化艺术行业,但脱口秀、小品演员的收入在新闻媒体高出镜率的引领下大有水涨船高之势,而我们这些从事国粹艺术的京剧从业人员只能甘居末座。
其次,新戏排练没有任何补助。剧团每年正常排一出新戏至少需要2至3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尤其是剧中主要演员,从建组开始,读剧本、学唱腔、练身段,与编、导、乐、美各部门协调打磨,还要揣摩人物,精益求精,这是一个付出精力、体力、耐力的多重劳动。但是同时,这也影响了演员的正常演出,使演员经济收入降低。大家都知道,影视演员参加影视创作有片酬,但是一部新戏的准备过程中,京剧演员的付出却没有相应回报。剧本编剧的创作费有20万元至40万元,导演创作费有30万元至40万元,其他诸如音乐设计、舞美设计、音乐配器、服装设计也有10万元至20万元不等,所有设计、创作人员都有创作费,只有演员除外,没有任何创作费、排练费。
第三,演员补助杯水车薪。近几年,国家为了弘扬民族文化,倡导京剧进校园活动,但每场演出剧团只能拿到1.5万元到3万元之间的补助,扣除上交的20%及道具运输等杂费,所剩余款根本不够给几十人发劳务,演一场赔一场,大家失去了积极性,何谈弘扬?如果政府补助能提高到8万元至10万元,这项工程才能健康持久地发展下去。(注:文化部对国家京剧院(微博)的每场补助是8万元)
中国京剧界的各类大奖,从梅花奖、德艺双馨奖到各种电视大赛,几乎不涉及奖金,即使有也是少得可怜。我1987年参加电视大奖赛,获得一等奖,奖励的是200多元的保险柜,二等奖是电风扇。据现在参加电视大奖赛的演员反映,没有任何奖金,只颁发证书和奖杯。这些年国家对科技界、体育界等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了文艺界,从科学家到体育明星都有不同程度的奖金酬劳。相比之下,我们京剧大赛的明星和资深京剧艺术家们所得甚少。他们台上的一分钟,何止台下十年的功!文化的兴与衰标志着一个民族的兴与衰,京剧是国戏,是国粹,是祖国传统文化的一枝奇葩,京剧人肩负的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是其他行业所不能替代的,京剧艺术家理应得到尊重与厚待。
第四,宣传力度不够。电视台京剧栏目很少,文娱播报却每天由半小时扩充为1小时。各大媒体娱乐新闻被影视明星占据,影视演员排新片、歌星出专辑甚至某个歌星怀孕生男生女都占据大版篇幅,有关京剧方面的报道几乎为零。
第五,缺乏人才包装和市场运作的完整体系。地方电视台的超女超男节目,虽然褒贬不一,但是从运作上看,很多年轻人从选秀节目中脱颖而出,一鸣惊人。我相信京剧演员也有同等甚至更高的实力,但是没有人来运作包装。现在谁来包装京剧艺术?尤其是那些大奖赛后涌现出的京剧新人,他们是京剧的未来。
振兴京剧要落到实处
传统文化是民族之魂,无论如何不可以让京剧逐渐衰退在我们这一代手里。我们这些所谓内行的剧团管理人员,集管理、经纪、演出为一身,眉毛胡子一把抓,对上要完成经济指标,对下要让员工能养家糊口,实在不堪重负,深感缺少传统艺术人才包装、市场运作方面的专业人士。娱乐界改革开放以来,与国际市场接轨,有华谊兄弟(微博)、星工场等娱乐公司为艺人做整体运作,已形成良性循环。我想,如果由文化管理部门牵头,聚拢一批相关人员,研究探求振兴京剧、开发传统艺术市场的途径,找出以往症结所在,科学地评估市场、拓展市场,并逐步有计划地培养一批运作京剧演出、包装京剧明星的经纪人和文化公司,那么京剧市场的繁荣指日可待。
京剧人才青黄不接。电影学院、舞蹈学院招生,报名的有上万人,京剧表演系招生是什么情况?前几年,中国戏曲学院京剧表演系招50名学生,报名的只有40多人。京剧演员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可说是万里挑一,成角率低,没有充足的生源很难淘沙成金。但是现在的状况是,没有人愿意鼓励孩子从事京剧行业,哪怕他有艺术细胞。招来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学校却没有选择的余地。
长此以往,将导致整个京剧行业不景气。京剧艺术传世之作少,原因之一是没有按艺术规律和市场规律发展,原因之二是从业人员待遇偏低造成的积极性降低。
因此,建议提高京剧演员的收入和补助,并设立专项基金。政府的预算政策有规定,不允许给演员发劳务费,那么在拨款时就应该明确创作排练经费。希望政府能专门设立专项基金,对业务上有突出贡献的京剧演员和表现优秀的戏校学生予以鼓励,以点带面,使优秀的年轻演员更加坚持不懈地为京剧事业努力奉献。建议设立相关奖项,鼓励京剧进社区进校园,尽可能地加强宣传,以科学的手段推广京剧艺术。
我认为,宏扬民族文化,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从根本上说要从民族文化抓起,让从事京剧行业的人们扬眉吐气,真正体现从事国粹艺术的演职人员的地位。只有这样,才能使京剧行业向前发展,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作者为梅兰芳京剧团团长、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