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娱台
马君慧
清宫戏《后宫甄嬛传》播得很火,受老婆撺掇,陪她看了几集。
原以为这类剧集不过如《还珠格格》之类狗血搞笑,仅是茶余饭后添些笑料罢了。没想到越看越闹心:几个妃嫔为了争宠上位,不惜一切代价彼此倾轧陷害。表面上笑语盈盈,暗地里拔刀相向,问候内包藏祸心,关心中暗置杀机。什么亲缘血脉,什么伦理纲常,什么礼义廉耻,全是扯淡!歹毒的心如蛇蝎,胆小的如履薄冰。人心险恶,令人发指!
我曾经对文学作品(影视剧本也算文学作品的范畴吧)中的思想教化极为反感,觉得文学就是文学,不应附着在政治上成为一种工具,不应该歌功颂德、粉饰太平,更不应该用来钳制思想、愚化百姓。比如,在《我的叔叔于勒》中,不必理会“揭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没有亲情,只有赤裸裸的金钱关系”的论调;在《项链》中,绝对不管“资本主义社会中,普通市民贪慕虚荣,一心想向上攀附权贵的心理”的主题。
为作品打上时代的烙印固然引人反感,但如果抛开“真、善、美”的基本标尺来塑造人物,那又会造就一幅怎样的闹剧?如果说,《甄》剧的编剧们为了揭示人性的虚假、罪恶、丑陋,不惜让剧中人物言行失态、举止变形、心灵扭曲,以至于全剧中善良得不到认可,道义得不到伸张,良知失去了市场,那么,观众看到的是什么呢?恐怕只剩奸佞与邪恶吧。
再次回到艺术作品的教化作用上来。在《我的叔叔于勒》中,菲利普夫妇见到亲兄弟却形同陌路,但那也是因为游手好闲的于勒没有任何改变,菲利普夫妇在无法拯救的时候选择了逃避,背后有太多的无奈和辛酸。在《项链》中,马蒂尔德为了偿还遗失的项链所付出的十年艰辛,与其说是对虚荣的嘲讽,还不如说是对诚信的赞歌!也许,这样的解读有些牵强,但最起码不会让人想到“怎样骗人、怎样卖友、怎样吮血”等等。
演员无罪,观众无罪,有罪的是不懂得扬善的编剧和不明白教化的导演。可惜,他们都在幕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