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文章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文/韩浩月
为了华语电影的未来,期待更多“尔冬升”站出来,挑战电影评奖的落后观念与制度。
“如果这奖只有感性但失去了专业,会变成怎样?董事局成员必须深思!”曾获得金像奖最佳导演和最佳编剧的尔冬升,在第31届金像奖颁奖晚会结束后的第二天发布微博,对本届金像奖表示了不满。作为香港金像奖协会董事局成员并参与过评奖事务的他还承认,“对这个奖一直是支持和包容,甚至偏帮”。
身为香港电影界有影响力的导演,对本土电影奖项发出批评声音,这无关乎勇气,更多是热爱电影、希望电影奖项更加公正的一种表现。坦白说,华语电影奖项逃不出“含金量”不高的宿命,除了影片整体质量的因素外,和这类电影奖项普遍带有本土倾向,胸怀和视野都欠宽阔有关。尔冬升称金像奖“因为港片弱势,就投给港片”,很能说明问题本质。
以《桃姐》为例,电影口碑良好,票房也不错,但口碑和票房改变不了它的文艺片属性,它的高质量没能换来更为大众化的认同,因此不排除金像奖用五项大奖来安慰这部影片。过于扶持港片,忽略内地电影的影响,这是奖项本身不自信的表现,《让子弹飞》入围14项提名仅获一项技术奖就很能说明问题。这种“偏帮”态度不但“失去了专业”,更显露出评委不够大度与宽容的心态。尔冬升表示,有意给这个问题以发酵的时间,“可以大家一起争议”,随着讨论的深入,对评奖制度进行改革很有可能被提上台面。
不仅是金像奖,台湾的金马奖、内地的金鸡百花奖等,在评奖结果出来之后,都或多或少会遭遇到“不权威”、“不专业”、“排排坐分果果”的批评,但批评声音多来自外部,像尔冬升这样具有深意与远见的内部人士发言,还是少而又少。为了华语电影的未来,期待更多“尔冬升”站出来,挑战电影评奖的落后观念与制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