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赛德克-巴莱》口碑票房两级:到底缺什么?

《赛德克-巴莱》口碑票房两级:到底缺什么? 作为片中仅有的几张明星脸之一,徐若瑄也只是“绿叶”
《赛德克-巴莱》口碑票房两级:到底缺什么?
《赛德克-巴莱》精彩场景
《赛德克-巴莱》口碑票房两级:到底缺什么?
《赛德克·巴莱》口碑好

  “如果《赛德克·巴莱》由姜文、周润发、葛优、梁朝伟(微博)、刘德华、刘青云、任达华(微博)出演,票房一定过七亿……”导演高群书这么说。但是,也有很多人担心,如果像《赛德克·巴莱》口碑这么好的优秀大片最后只落得个惨淡收场,那以后导演们是否将更加坚定不移地将钱砸在明星和宣传上,就像我们一再看到的那种古装大片……

  截至5月13日,之前被市场寄予厚望的台湾热血大片《赛德克·巴莱》,在经过第一个首映周末后,内地只收获了300万元人民币的票房,这让不少圈内人都大跌眼镜,继而纷纷通过媒体、微博等各种途径自发呼吁观众进场:“这部电影绝对值得你走进电影院观看!”“《赛德克·巴莱》完全超出了你对抗日电影的想象,甚至超出了你对华语大片的想象!”“错过《赛德克·巴莱》,将会是你人生中的遗憾……”然而,无论业内人士如何拼命泣血叫喊,收效还是甚微,观众依然不愿为它掏钱。也许,正是因为它超出了大家的想象,所以,没有人会相信这些“交口”之词。

  不只看过的人都说好,而且这部影片在台湾也曾创下8.8亿元新台币(约合2.2亿元人民币)的至今为止最高票房纪录,为什么在内地却如此悲情?为此,羊城晚报记者近日采访了多位业内人士和普通观众,听他们来谈谈这部“真正的华语大片”到底是缺少了什么,才让人们如此忽略掉。

  【缺乏明星主演?】

  大庆,在《赛德克·巴莱》里饰演年轻时的主人公莫那-鲁道,在这之前,他的身份是一名货车司机;林庆台(微博),作为本片的绝对男主角,他饰演了中年时期的莫那·鲁道,而他本人则是台湾基督长老教会的传道人。因为影片要寻找最纯正的原住民担当主角,所以徐若瑄(微博)、温岚(微博)、田中千绘等明星面孔,在《赛德克·巴莱》里也只是充当绿叶。

  圈内人:

  “选择非职业演员意味着主动放弃市场”

  “一个电影,如果用了非职业或非著名演员主演,就意味着在设计上对市场大面积的主动放弃,就不要期望在目前中国市场上有大建树,这是目前中国电影的国情。”看到《赛德克·巴莱》内地票房不佳,导演高群书频频在微博上发表自己的看法。没有明星参演,被他视为该片票房低的重要原因。

  高群书向羊城晚报记者分析道:“《赛德克·巴莱》共投资7亿元新台币(约1.4亿元人民币),在这样一个规模的投资里,没有一个主角是有市场号召力的明星,这的确是个大胆的尝试。我很欣赏魏德圣(微博)导演,他是个有理想的导演。但如今的内地影市,投资一个亿的电影,你起码要收回3亿元的票房才算挣钱。而没有明星脸,这在市场号召力上就大打折扣,比如说宣传时,就只看见魏德圣导演一个人在说。每个搞电影发行的人都知道这个道理,为什么《桃姐》会大卖,你以为刘德华是吃白饭的吗?”

  发行人:

  “魏德圣的名字并不能当成是一张王牌”

  在拿到《赛德克·巴莱》这个项目时,没有明星阵容,成了宣传方一件很头疼的事情。负责影片宣传和发行的张小姐告诉记者:“我们可以拍着胸脯向别人推荐这是一部多么优秀的电影,但这样的推荐需要足够的口碑去支撑,这明显不太适合前期的宣传。我们只能用‘《海角七号》导演’这个概念来向观众灌输,可是对内地观众来说,这并不是一张王牌。”

  看到微博上有不少知名导演和明星都在不遗余力地宣传《赛德克·巴莱》,张小姐很感动:“我从来没见过有哪部电影能引发这么多不相关的明星来帮着宣传,像一向不喜欢抛头露面的言承旭(微博),也专程飞到内地为魏德圣导演站台。明星的力量在宣发过程中是不可忽视的,而我们现在也只能做到这样。”

  院线人:

  “明星虽然不是保障,但没有肯定不行”

  就连同档上映的《飞越老人院》,也在影院展板上摆出了陈坤(微博)的面孔,尽管他在电影中只是客串。而观众站在《赛德克·巴莱》的海报前,却找不到一张熟悉的明星脸,很多人就找不到理由为它掏钱。对于很多人将《赛德克·巴莱》票房不好的原因归结到院线上映场次太少,中影南方新干线总经理助理邱晴有些委屈:“事实上我们在第一天上画时,就排出了很多场次,包括黄金时间,但观众只有零星几个,院线不得不在第二天更改策略。如果有钱赚,院线怎么会不乐意?”在邱晴看来,没有明星脸,电影和观众之间就很难架起桥梁:“明星不是百分之百的保障,但明星脸起码能让观众走进电影院。比如《观音山》,如果没有范冰冰,票房可能会很惨淡;《桃姐》如果没有刘德华,也肯定不会是现在的票房。”

  观影人:“听说这电影好看,谁演的?”

  观众张帆在该片内地公映前两天,从网络上看到关于《赛德克·巴莱》将要上映的消息。他并非影迷,但却有每个月都去影院看电影的消费习惯。“我一般会在看电影前去了解一下剧情、场面、主演等信息,没有特别着迷某种类型的电影或者特定的明星,就是遇到感觉对了就去看。”然而直到《赛德克·巴莱》的首个公映周末过去,张帆也不太清楚这部电影的主角是谁,他问记者:“我在新闻里没有看到主演名字啊,是谁演的?”当记者告诉他,这部电影的主演都是非职业演员,张帆反问道:“非职业演员?这不是一部台湾大片吗,怎么变成纪录片了?”

  ■圈内人(导演高群书) ■发行人(《赛德克·巴莱》内地发行人员) ■院线人(中影南方新干线总经理助理邱晴)

  【题材距离太远?】

  “赛莱克·巴德”、“巴德克·赛莱”、“德赛克·巴莱”……到影片上映一周后,能准确叫出《赛德克·巴莱》名字的观众都不多。但我们不能去责怪观众,影片的题材、人物,与内地观众之间绝非只隔了一个台湾海峡这么简单。同样的问题在《海角七号》内地公映时也曾出现过,因为没有足够的切身感受,内地观众对台湾本土题材的电影总是显得很疏离。但这个问题说起来也奇怪,为什么中国观众对美国题材就不会感到疏离?所以,说到底还是一个品牌和信心的问题。

  圈内人:

  “题材没有错,关键是如何告诉观众”

  虽然高群书也偶尔将《赛德克·巴莱》的名字叫错,但他并不认为影片的题材距离观众很远。他说:“题材没有错,这个历史就在那放着,说不定哪天你自己看书都能翻到。《泰坦尼克号(微博)》和《阿凡达》的题材,难道就离中国的观众很近吗?大家同样都是用故事和情感来打动观众,《赛德克·巴莱》在这方面做得一点也不逊色,看过的人都觉得很热血、很真诚。”高群书认为,《赛德克·巴莱》的问题在于没有把故事的精髓精准地传递给观众:“说这部电影如何牛×的人,毕竟都只是我们这个小圈子,但观众并不知道这部电影到底好在哪里。再加上听说是台湾原住民抵抗日本人入侵的故事,可能大部分人都以为这是个主旋律电影。”

  发行人:

  “题材有些沉重,但也是好看的大片”

  作为影片的发行人员,张小姐认为《赛德克·巴莱》的题材超出了内地观众的审美习惯。她说:“根据我们的调查,目前电影的主流消费人群在22岁左右,都喜欢娱乐性强的片子。《赛德克·巴莱》的题材有些沉重,但没有看过的人,就不知道它也是一部‘好看’的大片。”对于外界把《赛德克·巴莱》当成一部“抗日电影”来看,张小姐也有些无奈:“如果我去告诉观众,这是一部关于文明的抗争的电影,可能来看的观众就更少了。这与好莱坞大片的宣传不同,是需要在潜移默化间去影响观众的。”

  院线人:“题材有距离感,达不到畅销效果”

  在《赛德克·巴莱》上映之前,虽然圈内人和媒体都对影片的票房寄予了厚望,但邱晴却表示,包括院线经理和发行商在内的不少业内人士都不太看好。邱晴分析道:“口碑绝对没话说,这是一部好片。但好片也分两种:一种是叫好又叫座的好片,比如《让子弹飞》;另一种就像《赛德克·巴莱》这样,是好片,但没人看。观众也知道它好,但就差一个掏钱买票的动作,每年有50%票房失利的电影都属于后者。《赛德克·巴莱》从题材来看,明显与观众存在距离感。内地观众把它当成抗日电影来看,这的确是个误解,但这种误解很难解释得清。”

  观影人:“这不是一部抗日战争电影吗?”

  5月14日上午,记者在广州某影院购票观看《赛德克·巴莱》,碰巧遇上两位站在售票窗前犹豫不决的观众。当售票员向他们推荐还有10分钟就开场的《赛德克·巴莱》时,一位观众问道:“这部电影讲的是什么?”售票员思索良久,从嘴里挤出:“台湾的抗日战争电影。”这两位观众立刻摇头。记者上前询问为什么,其中一位女观众反问道:“这不是一部抗日战争电影吗?会不会太闷了?”

  记者采访一位看过这部影片的观众段小姐,问她对影片的题材有什么感觉,她表示:“看完后,我才知道它只是用了抗日的历史素材,影片要讲的其实是两个文明之间的冲突,还有关于信仰的故事。”

  【宣传力度不够?】

  在羊城晚报记者对几位业内人士的采访中,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提到《赛德克·巴莱》在内地的宣传并没有做得太充分。

  发行人:“留给我们的宣传时间太少了”

  从影片过审到上映,因为各种客观原因的限制,留给《赛德克·巴莱》在内地上映前的宣传时间只有10天。张小姐也证实:“这个时间的确太仓促了,就算国内的中小成本电影上映前,也不止这么一点宣传空间。”据透露,《赛德克·巴莱》并非以合拍片的形式引进内地,而是以购买批片的形式,通过中影和华夏公司引入内地,“作为批片,我们的宣传周期和费用都非常有限,比如最能让观众直接接收到信息的硬广告就无钱购买。而在过审之前,有媒体来找我们预约采访,但当时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拿到公映许可证,所以很多信息都没法放出来,甚至连魏德圣导演来内地的时间也没法决定。”之所以将档期选定在5月10日,张小姐解释:“因为台湾地区已经发行了DVD,如果再往后推,恐怕盗版就会冲击市场。”

  院线人:“宣传没有架起有效的桥梁”

  在邱晴看来,有观众把《赛德克·巴莱》看成是一部抗日电影,并不是观众的错,是因为影片在内地的前期宣传做得还不够:“电影没有准备,或者准备错误就匆忙上战,就成为抢滩失败的‘诺曼底’。我那天还在跟同事说,《赛德克·巴莱》就像一个悖论,大家都说好,但却很少有人看。对于这类影片的宣传,你必须要在观众与电影之间架起一座有效的桥梁,但现在很遗憾。”对于院线应该培养观众审美趣味的说法,邱晴也并不否认:“我们经常会组织会员品鉴优秀影片,但你不能说观众不去看就是审美情趣有问题,这会变成在绑架观众。市场怎么走,完全应该交给观众去选择。”

  观影人:“很害怕看交口称赞的电影”

  《赛德克·巴莱》上映两天后,观众陈先生看到圈内人对《赛德克·巴莱》一致叫好,心里反倒有些犹豫起来:“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记得不少国产片上映时,很多影评人和明星都会在微博上吆喝,互相吹捧。我曾经带着他们的吆喝去看片,结果大失所望,不止一次!所以我这次索性就不去电影院看了,就等着看DVD吧。”

  【导演有话说】

  “对得起良心的电影,才会打动观众”

  尽管内地的从业人员都能站在自己的角度为《赛德克·巴莱》找出叫好不叫座的原因,但是否缺少明星、减少宣传,就一定会毁掉一部好电影?导演魏德圣自己也有他的考量,比如不用明星主演,是因为从他们身上找不到原住民的感觉;不用花哨的宣传,是因为他觉得那样做会侮辱历史。

  不用明星主演“明星没有原住民的感觉”

  其实魏德圣并不是没想过找明星主演。在影片筹备之初,曾有内地投资人提出要合拍,然后罗列了一大堆具有票房号召力的明星给魏德圣。但为了保证影片的“原汁原味”,魏德圣坚持起用原住民演员,因此谢绝了各路投资人的建议,他不想自己的创作在前期就受到干扰。对于没有选择明星,魏德圣有自己的解释:“用原住民出演会更具说服力,他们具有大牌明星所没有的‘特殊感觉’。选择他们,首先是因为他们的眼神,还有性格、外形,我觉得这些演员的眼神里面就有一种猎人的感觉,能让观众相信他们真的活在那个时代。”

  不用花哨宣传“要有分寸不想侮辱历史”

  影片去年在台湾上映时,宣传可是一点也不马虎,是台湾有史以来营销最盛大的电影,包括电影套票、周边商品开发以及博物馆、书籍出版等活动,在台湾成功激起了一股“赛德克·巴莱”旋风。但此次来内地,魏德圣并没有叫上片中的几位明星,徐若瑄、田中千绘、温岚都没有出现在内地媒体的视线里。对此,魏德圣解释:“我并不反感宣传,甚至认为导演就是有义务去做好宣传工作。只有电影大卖,才会有机会继续拍摄电影,因为拿再多的奖都得不到投资人的信任。但同时我在宣传时也有分寸,比如我不想用明星来为电影宣传,花哨的宣传手段我觉得只会侮辱了这段历史,还是希望大家能关注电影本身。”

  不跟风好莱坞“要拍对得起良心的电影”

  不管是影片的题材、叙事、主演,还是表现手法,魏德圣的《赛德克·巴莱》都避开了观众熟悉的好莱坞模式,这使得观众在进电影院之前会流露出稍许犹豫,因为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去尝试新鲜的事物。但魏德圣并不后悔,他甚至流露出电影中赛德克族人的骄傲表情说道:“只有拍自己的电影,拍对得起自己良心的电影,观众才会感动。如果只是像好莱坞那样去培养观众的视觉、听觉,而失去我们民族自己的东西,那电影就会变得华而不实。所谓最本土的电影,最能打动更多的观众,就是这个意思。”

  羊城晚报记者 王正昱

(责编: sisi)
分享到: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