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牌控”
伍仕贤(微博)不讳言,按照好莱坞制片厂的价格,凯文·史派西一个人的片酬就高过《形影不离》整部电影的预算。这并无夸张,凯文·史派西获得过两届奥斯卡影帝,主演过《美国美人》、《七宗罪》、《亨利与琼》等影史经典,何况近年来史派西本人早有归隐舞台的倾向,不久前到访中国是作为萨姆·门德斯的《查理三世》的男主角,当时他说:“《美国美人》以来,好莱坞再看不到好的剧本。”大银幕上已越来越难觅得他的身影。
倒是凯文·史派西自己把“自折身价”说得清楚。借精神幻觉制造悬疑的电影很多,《搏击会》、《鬼眼》等等,但大都围绕着幻觉做文章,追求把惊悚埋得越深越恐怖震撼,而伍仕贤给了他不一样的剧本,故事不到一半悬念已经解开,接下来的时间全在解决现实生活的危机。这是一个年轻人的自我成长经历,动人异常。
“我欣赏伍仕贤这个年轻人的才华和胆识。当我看到剧本时,就觉得这是一部很不一样的电影,确实和任何以往的心理悬疑电影、喜剧片都不一样,很现实、黑色,也温馨、幽默,绝望到底中仍旧有年轻人的叛逆。我并不是一个容易被说服的演员,但剧本对我是有说服力的,故事于我是最大的吸引力。”
为相同的理由参与这部电影的还有吴彦祖(微博),他放下了美少年的身段,出演一位不堪承受生活打击、事业压力,几番求死,终于奋起与全世界搏斗的都市白领。《越狱》里的熟脸彼得·斯特曼,甚至有些自毁地裹着大尿布爬来爬去,满打满算也还是配角。
好些人感慨,时隔7年伍仕贤又回来了,他还是有办法给自己的电影弄出大排场,连电影里李越(吴彦祖饰)养的那条死金鱼,在李越的幻觉中张口说了句“天天泡在自己的屎里才叫痛苦”,言语也是葛优式的鬼灵精交织推心置腹,语气声音更别无二致。
“优哥,帮个忙儿吧!”伍仕贤说起这段颇有亮点的配音由来,不乏自娱精神地学起当时给葛优打电话的情景,流利的京片子和西方人的面孔动作逗得周围人哈哈大笑。他曾恳请葛优来帮忙说这小段台词,遗憾的是当时葛优忙于其他而分身乏术,面对“下回下回”的婉拒,伍仕贤也坚持到底。“虽然有点尴尬,但我还是咬牙说,那您千万别怪我找个声音巨像您的。这也算打了个招呼吧。”
《形影不离》是伍仕贤的第二部电影,显而易见有很多经验来自处女作《独自等待》。当初写《独自等待》剧本的时候,伍仕贤刚走出学校大门,心里拗着“为什么中国没有真正的城市年轻人电影”,就七拼八凑了几个哥儿们的情感经历,爱上现实拜金女,错失身边真爱,亦真实亦调侃,竟成就了国产青春片中的口碑惊人之作,豆瓣影评分数近8,至今不乏拥趸留言说,自己正在看第10遍、第11遍。
明星就曾是《独自等待》的看点之一,除了夏雨(微博)、李冰冰(微博)、龚蓓苾(微博)等主演的精彩演出,伍仕贤还张罗来了高亚麟(微博)、吴大维、英达、袁泉等一大批明星客串,甚至周润发也留下了相当惊艳的一瞥,至今在很多《独自等待》拥趸心里,那意料之外故事之内的一幕就像是导演变的一个戏法。
“大家似乎都以为我特能混,每次都能找来这么一大堆的名人。”伍仕贤说起自己爽口直言,“但绝大多数时候,我都不是直接认识他们,而是通过很正规的渠道找到他们。找来史派西是因为我签约的两家美国公司帮忙,成功率比较高的原因是正好我给了他们有兴趣合作的角色。好演员也是需要一个好角色能够让他们有所尝试、挑战的,我很看重和演员在内的整个剧组达成共同的目标——去拍出有意思的东西给观众,因此我的选择也是以适合角色为主,此外才是名气考虑。”
至于很多朋友口中的“大牌控”,伍仕贤说自己也承认极认同作为商业策略之一的明星制对电影的神奇作用,但强调“对”才是选角的唯一关键。达到“对”的方式也极简单,就是把自己当成观众,即便是商业谋略,小聪明、小算计永远不如设身处地的换位思考来得实际。“而且我没有把观众当成另外的一拨人,我觉得我就是他们中的一个。我确实常常去电影院,有看得开心的时候,也有很多埋怨的时候,而我去电影院更多是在为自己寻找答案,什么是我想要看到的电影,什么是我想看到的人,听到的声音。”伍仕贤说。
“好莱坞的好,也可以带来”
伍仕贤生于台湾,父亲是美国华侨,母亲是美国人,小学刚念了一年便全家迁居了美国,后来陆续暂居过18个国家,自觉在文化融入方面本领过人。“在澳大利亚住了个把月,我就能说真假难辨的澳大利亚式英语。”
华盛顿大学电影专业念到三年级,伍仕贤意外地在资料馆里看到《霸王别姬》,着魔般地对中国电影产生了兴趣,发现了另一个魂牵梦绕的世界。后来知晓搜罗到手的几部当代中国电影的背后都有个叫北京电影学院的地方,伍仕贤便毫不迟疑地办理了北京电影学院导演专业的入学手续。
1995年伍仕贤第一次来北京,也是“第六代”渐入高潮的时候,张元(微博)的《北京杂种》、娄烨(微博)的《周末情人》、王小帅的《冬春的日子》被师弟师妹们看做旗帜之作。“在美国看重的是技术层面的训练,剪辑、镜头语言、表演,但是在北京电影学院则更注重电影理论,许多震撼人心的欧洲电影是第一次看到,确有种冲突使我左右为难,但很快我觉得,顺势而为的话说不定这也是我的优势所在。”
临近毕业伍仕贤完成了第一部短片《车四十四》,满是“第六代”的影子,固定镜头,大景别,拒绝剪辑。“我是因为那个故事本身的残酷而拒绝了相对华丽的手法,确实拍得特别冷,镜头一动不动,因为这里面发生的东西就已经很震惊了,包括强奸的场景也摆出一个大全景,也没有按照传统镜头切近的方式,我觉得没必要,那些人坐在车上看,我便用了他们的视线,我觉得这距离感非常有力。”
但是与“第六代”创作中倾向的“重状态、轻故事”又决然有别的是,伍仕贤在十几分钟的短片内把故事起承转合得完整精彩。他用公路、劫匪等好莱坞公路片的经典元素,为影片编织了类型片的外壳,但未完成的“英雄”施救和反用的类型化视听语言则在类型内部消解了范式。被侮辱(遭强暴的售票员)的反抗不仅利落地结局了故事本身,又引出关于良知的沉沉拷问,给故事无限余韵。
起初伍仕贤正是因为不懂得如何与投资方打交道,才闷头攒钱,呼朋唤友地弄了这个短片,结果正如他所期许的那样,《车四十四》获得第58届威尼斯电影节评委会大奖,并入选戛纳“电影双周”单元,以及圣丹斯电影节评审会特别表扬奖。
这当然也为伍仕贤敲开了投资人的大门。令很多投资人大呼意外的是,伍仕贤转身就拿出都市言情喜剧的剧本《独自等待》。“事实上,我不愿意把故事搞得太艺术片,我喜欢电影院更多为集体狂欢的愿望,同时对完全没脑袋的商业片制作我也没太多兴趣。我是比较喜欢拍两层的东西,第一层是怎样通过娱乐的方式把故事推荐给大家,简单说就是故事要抓人吸引人逗大家开心;第二层故事内部也要给那些在观影时想动脑子的人准备好内容,那也是创作者发言的空间,使得观众能带点感受回家,这实际是最令电影人兴奋满足的互动。”他说。
《形影不离》仍旧是这样的伍仕贤城市电影思路,工作压力、经济困扰、感情疏离、虚假欺诈充斥社会,伍仕贤毫无保留地去观察和记录着他的周遭现实,但他为现实选择了完全电影化的表达方式。当主人公和观众一并认同史派西为智慧的隐士、良善的邻人时,李越却在精神科医生办公室里看了自己的就诊录像,发现自己是对着一张椅子说话,无论身处故事内还是故事外都难免瞬间毛骨悚然;而观众刚把史派西从现实驱逐到想象世界的时候,李越又看到竭力挽回的爱妻却与史派西相谈甚欢。伍仕贤终究给了故事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李越与爱妻在机场深情相拥,但史派西的角色,正如希区柯克那个神秘的“麦格分”,早使得这世界失去了信任的原点。
“拍《独自等待》那时正好自己也是二十几岁,就是想拍点真正年轻人的电影,人物特混,调子特轻松,也有现实问题,但现实与青春比绝对不值得一提。过了7年,《形影不离》确实试着要把故事说复杂点,一方面是从1995年至今我基本就生活在北京,现在我在北京的时间是在美国时间的两倍,我对这个社会有了相对饱满的感受;另一方面,就是影像表达的野心,我觉得心理悬疑电影会比较有意思,它能带着社会的东西,又不会过分写实,能尝试真正电影化的表达。但实际上,这两部电影还都是一个男孩心理上的成长和转变,这是我很想弄的电影,很大程度也是自己的生命记录。”伍仕贤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