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的人物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组:雨果和给他留下一台故障机器人的父亲,雨果和火车站玩具店店主乔治·梅里埃(其现实身份为《魔盒》导演,著名电影大师),雨果和乔治·梅里埃养女伊莎贝拉,雨果与火车站巡警。这样的人物关系并不复杂,但看起来却总有一种割裂感。
细究起来,是影片过多地向电影大师乔治·梅里埃致敬,影响了整部电影的格局。现在这个样子,让电影显得有点奇怪,明明是一部情节简单的作品,却显得人物和戏剧冲突太多,让人看着觉得有点累。
影片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雨果借助修复机器人来怀念他与父亲一起在钟楼上生活的日子,能否让机器人重新“活”起来,是支持叙事进行下去的一大悬念。而当机器人拾起笔,写下父亲留给儿子的密语,这当是影片最大的高潮。《雨果》完全可以大幅砍掉其它戏份,单单突出父子情,会更容易牵引观众投入地看下去。但《雨果》却更多地让观众记住了庞大的蒙帕纳斯车站,精心处理的是画面的细节。
《雨果》的主题其实不是讲述父子情、忘年友情,也不是讲述蒙帕纳斯车站里的人情世故,它是在强调电影造梦的力量。只是,如果想达到这样的效果,拍一部有关乔治·梅里埃的纪录片就可以了,何必又设计一个牵强的故事呢?
影片中,雨果是主角,也是最大的配角,这部电影不是为他而拍,而是为导演自己而拍。创作者与故事保持安全的距离,才会将故事讲得完整而真实,自身渗透到故事中去且有忍不住旁白的愿望,这是糟糕的事情。(韩浩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