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华社:“东方奥斯卡”的梦想与奋斗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6月17日09:14  新华社

  16日,第十五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大幕拉开。

  随着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全面贯彻实施和“十二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布,中国电影及其资本市场正在以极大的热情和速度不断发展壮大,中国电影产业迎来了发展的关键时期。作为中国目前唯一被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认可的A类国际电影节,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无疑承担了重要的历史使命。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用电影艺术向世界讲述“中国梦”——这无疑是中国电影的奋斗目标!

  文化交融 丰富多元

  开幕之夜,400多位明星走过上海大剧院(微博)前的红毯,这是亚洲最著名的一条红毯。从1993年创办至今,近20年、1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已发展成为亚洲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电影盛会,有“东方奥斯卡”的美誉。

  但“东方奥斯卡”并非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全部概括,用法国著名导演吕克·贝松的话来说:“是一个多文化交流平台。国际电影工作者和各国电影在此交流、融合。”衡量一个国际电影节的影响力,用最简单的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人气”——能否吸引大导演携力作参赛,能否邀请世界水准的评委,能否汇聚一线的明星走上红地毯,能否让观众尽享视觉与心灵的震撼……

  观察上海国际电影节的人气,开幕前这座城市各大影院前排起的“长龙”就是最好的视角。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影展单元已成为亚洲规模最大、也是最多元的电影展映活动。电影节组委会执行副秘书长唐丽君(微博)说,上海国际电影节影响力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许多影片都开始将上海作为世界首映的首选地。

  上海国际电影节的魅力,来自多元文化的交融,每年都推出能够代表五大洲文化的精彩影片。以本届电影节为例,今年除了有来自德国、意大利、法国、加拿大、日本和泰国的影片之外,还新增英国、巴西、伊朗、土耳其及部分非洲国家的国家级别影展活动。观众将欣赏到自1993年电影节创办以来阵容最强、质量最高、内容最丰富的影展片目,堪称“纵览全球”的电影盛会。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调整大变革之中,两大趋势日益明显:一是全球化与多元化并行发展,二是共同性与多样性相伴而生。上海国际电影节用自己的实践在传递这样一种价值观念:这是一个开放、多元、共生的世界。难怪跨国传媒大亨默多克在黄浦江畔发出这样的感慨:“不言自明,世界各地的电影人都希望在中国敲响大门。”

  创新驱动 转型发展

  在上海市徐汇区滨江地带,昔日的砂石码头、煤炭堆场,已经悄然变身,这里,将承载一个沉甸甸的梦想——“东方梦工厂”。这无疑是上海这座中国最大的城市“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经典注解。

  除了中美合资、中方控股的“东方梦工厂”即将在黄浦江畔浮出水面外,迪士尼度假区项目在上海动工已一年有余,全球最大的影视技术制作公司特艺集团与上海电影集团成立合资公司,推出经典动画《大闹天宫》3D版……这三大影视“航母”正筑梦上海,撬动上海乃至中国的影视产业再上新台阶。

  上海,又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一个缩影。1993年,上海国际电影节诞生时,中国尚未加入WTO,国内的文化体制改革也才刚刚萌芽。到了2002年,中国电影票房不足10亿元,国产电影产量只有100部左右,全国城市影院银幕为1400多块。

  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10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电影产业也发生了巨变。2011年,中国电影年产量已达791部,票房达131.15亿元,银幕已达9000余块。

  上海国际电影节可谓生逢其时,顺势而上。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中国电影产业的蓬勃发展,让上海国际电影节底气十足。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第十五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组委会主席屠光绍说:上海国际电影节坚持发挥文化推广功能、产业集聚功能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功能,正在成为全球著名的文化节庆品牌,为国家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而今,中国文化产业已经迎来了春天。本届电影节开幕前,上海电影产业获得八家银行在未来五年内的130亿元人民币授信额度。可以预见的是,上海国际电影节将牢牢抓住当前中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机遇,不断在世界电影发展潮流中借鉴经验,为促进中国电影的繁荣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电影 世界讲述

  如何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这是中国电影人的历史使命与时代重任。本届电影节为此专设了论坛。

  对中国电影人而言,上海国际电影节是一个学习世界、走向世界的平台。宁浩(微博)、万玛才旦等许多年轻导演,都是通过电影节“新人奖”被世界和业界认识。曾获得亚洲新人奖评委会特别奖的导演张猛带来的作品《钢的琴》赢得最具创意项目的殊荣。这部影片陆续在东京国际电影节、台湾电影金马奖评选中获得提名和奖项,并一举摘得第十四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传媒大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这是上海国际电影节阶梯式孵化、扶持新人产业责任与功能的一个典型案例。

  在与世界电影的近距离接触中,中国电影人深深感觉到:要擅长中国电影的“世界讲述”,只有根植于中国大地,坚持弘扬真善美,才能在激烈的全球市场站稳脚跟。

  在上海国际电影节近20载的“光影年轮”上留下了一段段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佳话。2007年,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的纪录片《又见梅兰芳》引起10多家境外媒体的浓厚兴趣,八一电影制片厂的《我的长征》《夜袭》《太行山上》在法语市场受到欢迎;2008年,河南电影电视剧制作集团公司的少林系列功夫电影吸引12个国家和地区的买家争购……

  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灵魂,价值取向则是文化的灵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不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尤其要贯穿到精神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传播中。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说,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传承中华文化精髓,吸收世界文化精华,彰显海派文化特色,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显著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显著增强上海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在上海,在“中国电影的摇篮”,上海国际电影节必将前程浩荡,在世界电影舞台上努力实现中国梦想!

  新华社记者肖春飞、许晓青、孙丽萍

(责编: Lorring)
分享到: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