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给业内人士、记者、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这是一场爱电影的人们的盛大聚会,开幕式红地毯星光灿烂,论坛上思想碰撞,展映片丰富多彩,颁奖具备说服力,大家各得其所。
佳片云集多姿多彩
电影节期间,走进电影院,与大银幕上的光影相对,让6月的上海多了一层梦幻。
今年的展映丰富多彩,国内外佳片云集。从国家分类来看,有“土耳其影展”“泰国电影周”“日本电影周”“聚焦伊朗”等单元。“多元视角”单元兼容并包。“聚焦中国”的中国新片展和中国新片电影频道传媒大奖,汇集了一大批新片,还包括一些在影院未引起关注的片子,给看惯了一般商业制作片的观众提供了新鲜空气。金爵奖参赛片、亚洲新人奖参赛片、官方推荐影片、评委作品影展、向大师致敬,一个个单元目不暇接。特别是向大师致敬单元,张彻、伊丽莎白·泰勒、弗朗索瓦·特吕弗、西奥·罗安哲普洛斯这四大展,含金量极高,能在上海的大银幕上一睹大师风采,对影迷来说,是非常幸福的事。这次记者听到最多的抱怨就是,为什么排片如此密集?选择太多,哪个都难以舍弃。
眼光专业助推产业
据官方披露数据,本届电影节电影交易市场共有参展机构及公司807家,其中海外比例达50%,为历届之最。本次电影交易市场共吸引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617名注册买家,交易踊跃。8个潜力项目入围“中国电影项目创投”。
之前,《钢的琴》就是从上海电影节起步,在电影频道传媒大奖中大胜,此后一路顺风顺水,可见上海电影节眼光专业。今年,《钢的琴》执行导演高博携力作《暴走妈妈》获得传媒大奖多项提名,该片主演方青卓最终赢得影后荣誉。高博今年才23岁。获得本届传媒大奖新人导演奖的韩延,也是80后。
电影频道推陈出新,尊重评审团意见,评审团成员认真履职,慎重投票。和传媒大奖的评审团一样,亚洲新人奖、金爵奖评委的讨论也比较激烈,评委不希望错过一部好片,不希望遮蔽任何闪光点。
爱电影的人们很勤奋。除了辛苦奔波在电影院路途上的观众,每天,几乎都能看到评委们忙碌的身影,看片、评审、出席各种活动。深夜1点,影人们下榻酒店的餐厅和咖啡厅里,可以见到投资人、制片人、院线负责人、宣发单位代表、导演、编剧、演员,参加各种各样的策划会、方案讨论会。许多人每天只睡几个小时,眼圈黑,眼球红。
论坛敢言掏心窝子
本届电影节的主席论坛、产业论坛、电影新浪潮、电影大师班四大论坛共11场,是思想交锋的舞台。
业内精英汇聚申城,掏心掏肺。冯小刚(微博)一天针对创作心理和创作环境连开两炮;第六代集体反思,更多地开始关心观众和市场;金爵奖评委会主席让·雅克·阿诺纵论合拍片,给票房暂时处于低潮的国产片制作提供灵感;一些业内的动态制造了兴奋点。比如,新原野娱乐宣布《云图》将上映,该片由沃卓斯基姐弟和汤姆·提克威导演,主演阵容豪华,目前新原野是该片第二大投资方,资本运营方式给了行业内外人士许多想象空间。有人喊狼来了,有人想着如何御敌于国门之外。中国电影人不缺智慧、决心和行动力。
注重细节体现水准
从对待与会者的态度,可以一窥会务组织者的水准。虽然有记者、观众、嘉宾遭遇各种问题,但总体看来,组委会希望为大家服务好。
今年组委会规定,组委会给记者发短信,需要经过记者同意。在新闻中心,备有接线板和网络接线,活动班车时刻表摆放在醒目位置,这些细节都体现着电影节的水准。这一次电影节,参与者都很忙,大家怀有一颗爱电影的心。电影节搭建的平台,已经显现出成果。
美中不足的是,论坛方面没有专门的场次或用更多精力讨论剧本。
本报特派记者王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