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届威尼斯电影节落下帷幕。华语影片仅有王兵执导的《三姊妹》获得“地平线单元”最佳影片奖。威尼斯留下的大片空白,给予了华语电影思考空间。
不少人将华语电影的失势与电影节人事调整联系起来。今年,曾经见证华语影片水城辉煌的马可·穆勒卸任电影节组委会主席,阿尔贝托·巴尔贝拉接棒。对此,巴尔贝拉在多个场合进行了解释。他说,自己给电影节设定了“瘦身大计”,因而主竞赛单元入围影片数量整体缩水,但中国影片未能入围只是巧合,他仍然关注华语影片。
话虽如此,不可否认的是,华语影片没有入围主竞赛单元,除了部分影片制片方在宣传、参赛安排上有自己的考量,整体上华语影片达到电影节选片标准的并不多,这才是巴尔贝拉所说“偶然”之外的必然。而这一现象背后,则折射了华语电影在市场与艺术责任之间的困境。
根据中国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7月公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全国电影票房收入高达约80亿元人民币,但其中国产影片票房收入仅占三分之一。如何吸引华语观众眼球,无疑是华语电影面临的重要商业课题,但电影艺术的健康发展,绝不仅仅是追求票房那么简单。
值得欣慰的是,在鼓励创新性、实验精神的“地平线单元”,本届仍然有3部小成本制作的华语电影亮相,除了《三姊妹》和《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还有蔡明亮执导的短片《金刚经》。这些影片均在艺术上有所创新和坚持,如何让这样的艺术影片有生存和发展空间,如何让更多年轻电影人享受这样的空间,本届威尼斯电影节其实也给华语电影圈留下了启发。
惠培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