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商报:《泰囧》需要一面反思的镜子

2013年01月07日16:25  重庆商报 微博

  “《泰囧》是一部典型的‘三俗’电影,低俗、庸俗、媚俗!以电影为代表的中国文化产业不能只是紧盯票房,而应该注重文化导向,注重提高老百姓的文化素质与品位。”5日,武汉市政协委员、华中师大文学院教授、作家晓苏在市“两会”上炮轰电影《泰囧》对于文化产业的不良示范。

  以三俗之名棒喝群众喜闻乐见的《泰囧》,或许有些过分。虽然,作为一种类型片的代表,《泰囧》的人物刻画难免夸张,情节安排难免喧闹,但这只是类型片的基本特征而已,影片中惹人发笑的囧更多来自精英的尴尬,而非草根的单纯,真不知道专家“电影在作践草根”的结论从何而来。再说,《泰囧》又不是主旋律电影,本来就是想在年末博观众一乐,何必非得上纲上线予以呵斥呢?

  话又说回来,尽管,教授对《泰囧》的批评有些可笑,甚至可以怀疑教授没有看懂或根本没有看过《泰囧》,但说句实话,《泰囧》确实需要一面反思的镜子。一方面是因为票房放大了人们对《泰囧》的好感,事实上,《泰囧》的确有需要提高的地方,也有可以进步的空间。另一方面,在票房大热、舆论一边倒时,反面的声音、对立的声音也需要听听,哪怕这样的声音是错误的,也可以让意见表达在舆论的一边倒中,避免出现“沉默的螺旋”-强势的声音不断增强,弱势的声音不敢表达,趋于沉默。这种“沉默的螺旋”有害于社会的交流和讨论的深入。

  好的喜剧或是来自生活的沉淀,让人在笑的同时感到会意、温暖,或是来自鬼马的表演,让人在无厘头的夸大中感到新鲜、快意。显然,《泰囧》走的是第一条路线。这也是之前《人在囧途》获得良好口碑的关键。但是,当《泰囧》升级了《囧途》时,很多现实的背景不在了,很多剧中人的真实的迷茫不在了,更多的是为了叙事而进行的巧合、桥段的拼接。《泰囧》在叙事方面没有问题,而且也比第一部多了笑料和噱头。但遗憾的是,这种笑不如第一部来得持久、温馨。这或许是《泰囧》在旗开得胜时,最应该思考的。

  而且,可以预判的是,泰囧的续集真的很难拍。作为一种类型片,其成功的秘诀通常也是其可能失败的原因。一开始,类型化意味着清晰的定位、专业的表演,但后来,类型化意味着重复,意味着脸谱化,意味着审美疲劳。或许,徐铮会保持其导演的品质,演员们也能保持各自的水准。但是,《泰囧》之后实在是难有《泰囧》。

  所以,《泰囧》也需要反思。尤其是当舆论一片叫好之时。本来,作为新锐导演的作品,人们还可能理智客观地评价一番,这有助于年轻导演的成长。现在倒好,《泰囧》一出生便风华正茂,创造了一个传奇。此时,说《泰囧》有缺陷或不好是面临风险的-公众会认为这样的表达是借机炒作、哗众取宠。结果,在舆论的裹挟中,《泰囧》的很多问题被隐藏,被有意地忽视,这既不利于年轻导演的成长,也不利于国产电影的发展,更不利于公众理性地判断和思考。任何时候,多元的声音都更可能接近真相-接受不同的意见,给《泰囧》一面反思的镜子,在《泰囧》正在创造票房奇迹时。

  李劭强(江苏 高校教师)

(责编: 山水)
分享到:

猜你喜欢

换一换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