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吴刚[微博]、秦海璐[微博]等主演的《全家福》,从市民的私人视角出发,以白描手法讲述了北京四合院里王满堂家和刘婶家60年的悲欢离合,构筑了历史事件与个体命运潜在共鸣的关系。与既往献礼剧中强调角色自觉的政治立场不同,《全家福》的人物充满了真实生活的印记。
吴刚饰演的王满堂是一名老工人。解放前,他有小建筑队“王记”。解放后,凭借一门手艺当上了古建队的队长。他对历史大事件的态度,或者与时局合拍,或者不合,都是基于生活和专业的立场。拥护新中国,是因为他的房子、家人、“王记”保住了;对新中国建设充满干劲,因为工作发挥了他的一技之长;反对拆东直门、不掺和“文革”,同样基于专业知识和普通人的直觉。不论是解放前,还是解放后,王满堂评价人的重要标准就是有没有“尿性”——敬重所有有技能、做事能干、有担当的人,不管政治觉悟。
秦海璐主演的刘姐,解放前后身份和地位发生了180度变化,但她对人对事的标准,依然是相同的朴素民间道德和情感。发现儿媳妇白新生是唱戏出身,竭力要求儿子与她划清界限,看到儿子与儿媳和睦相处又心软了;“文革”中,因为白新生的出身,刘姐害怕受到冲击,逼迫儿子与其离婚,在得知儿媳怀孕的时候却官也不当了,精心伺候;一辈子爱吃醋的刘姐,却默默安排身患绝症的周太太与周大夫重聚。
改革开放后,年轻一代的价值选择更加多元。出轨的小苏、入狱的刨子、争房子的中华,是利益冲击传统道德的代表;安心于学问的坠儿、看似漫不经心实际重友轻财的门墩,则传承了老一辈们专业精神和处世态度。
《全家福》叙事不刻意制造跌宕起伏的悬念和浓墨重彩的冲突,细节如流水般娓娓道来,展示了北京市民在大的历史变革下的平凡生活;重大历史阶段如“文革”,也只是人物生活的背景,它影响人们的生活,但不会改变处世的准则。《全家福》区别于其他宏大叙事的史诗剧,不愧为一部平民生活的编年史。(梅子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