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李安不是去批判而是反求诸己(图)

2013年02月26日09:43  东方早报
李安与《少年派》主演苏拉-沙玛。 李安与《少年派》主演苏拉-沙玛。

  舒国治,台湾作家、李安好友,原习电影,后专注于文学,曾以短篇小说《村人遇难记》备受文坛瞩目,著有《理想的下午》《读金庸偶得》、《台湾重游》、《生活笔记》等。

  很恭喜他有这么高的成就。《少年派》这部影片也有点耳目一新,但这耳目一新又不是用什么落后地区的元素(非第三世界观感或东方学的想象),还是蛮有世界高度,看得出是有点西方素养的作者写出来的故事(当然这是指小说)。而小说到他手里,并没有落到哗众取宠,也没有想要做什么高调,只是把海洋这么空无、空旷的意境做出来,并做了一出好戏。

  在这种情形下,主人公长了张印度脸孔,却不会让西方眼界格格不入;包括后来成年的他款待西方记者吃素的那一段等,并没有局限在地方性,或强调某种民族性。他的爸妈、女朋友、老虎等设定,也没有排挤另外族类的问题。大家在看的时候,只想纯粹从剧情来观看、专注在故事上,而没有族群上的隔阂。

  我不敢讲他是否东西方通吃,我觉得他只是每次在面对一个新东西时,他会很专注地做好。他也不见得会展现他从原生文化转化外来文化的能力,他就是很认真地完成他的工作。只是刚好他的戏剧才华,把这些东西转化得很好,而成为一家之言。他做得很好,不过有没有超越别人之上并不重要,也无所谓东西通吃。至少可以说,他很专心、努力,把他的材料做好。

  所有的中国人都有儒家的需要,因为人是社会动物,遇到与人互动(待人接物)自己得学习很多方法来应对。李安在他的年代(十多岁时)是嬉皮时代,全世界有很多人都面对人格解放,需要个人自由;但他又是来自传统家庭,而他的家庭是在战乱后来到很小的岛,因此他有很多外来的东西要消化(包括对新的环境与文化,同时还有西方外来文化的渗入),所以他保持了谦虚,不去批判任何东西,反而更多是反求诸己。因此才表现了兼容并蓄的样貌。

  “中庸”这个字本身是个笼统的,很多人认为李安懂得儒学,所以电影如何如何,这样理解并不太对,李安不是为了“四平八稳”和“面面俱到”而得到赞誉和肯定的,他只是用一种害羞的、埋头工作的方式(居然)完成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责编: 阿菲)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