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德黑兰:好莱坞主旋律的完美正袭

2013年02月26日12:34  新闻晨报

  顿河

  奥斯卡最大的意义,在于让全世界在这一天都停下手中事,感叹电影真是件又好玩又隆重的大事。所以,讲述“拍电影救世界”的《逃离德黑兰》,怎会不拿最佳影片?

  鉴于奥斯卡奖是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5800多名评委一票一票选出来的,所以,无论你对最终结果是感激涕零还是义愤填膺,都无大碍,无非是验证你和好莱坞电影核心工业产业的主流价值观的差异度而已。基于这种一人一票的制度公平,我们总可以为每个结果找到意料之外的情理之中。

  作为奥斯卡最高荣誉的最佳影片奖,无疑代表其核心价值观:放在任何一年,宣扬自由平等秩序的《林肯传》都会所向披靡,可斯皮尔伯格大叔偏偏碰到了展现电影人自由英雄浪漫的《逃离德黑兰》:“政府想办的事儿,我们不一定要办;但政府办不到的事儿,我们一定要办”。让学院的电影人们,在电影梦和美国梦之间做选择,过程可以很纠结,但结果肯定不意外。

  说起来,奥斯卡颁奖典礼历史上唯一一次主动延期,是避让 “马丁·路德·金”的葬礼,所以你看,斯皮尔伯格把假林肯拍得再荡气回肠,到底还是敌不过真历史。斯皮尔伯格更倒霉的,不是遇到《逃离德黑兰》,而是又一次遇到了李安。如果说上次《慕尼黑》输给《断背山》还情有可原,这一次则是在强敌本·阿弗莱克意外出局的情况下,导演奖大倒热灶,再输李安。

  影片奖肯定价值观,导演奖则负责褒奖价值:拍水、拍动物、拍小孩,李安在《少年Pi的奇幻漂流》里完成了公认的高难度规定动作,而在导演想法上,完全简化第二个故事的手法,则实现了对原小说的超越。再加上尝试3D技术、跨越不同文化题材,就导演这个工种的技术层面而言,李安的爆冷是无懈可击的。另一句闲话是,李安投票前关键时刻的一句“为了3000个工作人员的四年努力,我非常想得这个奖”,是整个颁奖季我见到的最好的公关——智慧,大概从来都在导演奖考量的范围内。

  至于“林肯”丹尼尔·戴·刘易斯创纪录三度称帝、90后詹妮弗·劳伦斯封后,乃至人气胖妞阿黛尔拿下最佳电影歌曲,都颁得合情合理,体现了电影这个行业,对于明星气质和个人魅力的推崇。本届奥斯卡颁奖最厉害的地方在于,六大票房过亿的提名领跑影片,除在影片、导演、男女主配六大最受关注奖项中各占一席外,又多少另有斩获。恐怕让习惯“平均分配”的我们,都叹服手法的不露痕迹。

  坚持政治正确、尊重技术进步、崇尚个人魅力、以我好莱坞为核心,最后还要皆大欢喜,作为一个颁奖礼,奥斯卡该做到的全做到了。你看,健全体制下成熟的颁奖,可以比我们想象的更科学和更有人情味不是?至少奥斯卡,是这么说的。

 

(责编: 山水)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