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本拍摄时主要精力用在还原年代感觉

2013年02月26日16:05  北国网-半岛晨报 微博

  谁能想到,十年前八卦小报的热点人物本·阿弗莱克,如今居然成了严肃电影导演,还拍出了年度好莱坞制作中最有看头的严肃电影《逃离德黑兰》,并在今年奥斯卡上获得了分量最重的最佳影片奖。《逃离德黑兰》(Argo)根据真人真事改编,故事情节非常复杂:1979年伊朗人质危机爆发后,美国中情局花钱投拍一部科幻电影,目的是将六名人质伪装成电影剧组成员,带他们逃离德黑兰。处理这部情节复杂的电影,本·阿弗莱克出人意料地避开了政治色彩渲染,反而采用一种低调、冷静的方式讲故事。

  内容 光天化日下的“敌后撤离”

  1979年11月4日,为响应新伊朗领导人阿亚图拉赛义德·鲁霍拉·霍梅尼的对美示威宣言,一群“学生”暴徒占领了德黑兰的美国大使馆,52名工作人员和平民沦为人质。在被关押的444天里,这些人质被蒙眼、虐待,甚至被假装处决。

  与此同时,华盛顿方面发现在这起事件中,有六名工作人员幸免于难——他们在第一时间从使馆后门逃出,在一幢公寓中躲藏起来。后来,他们在加拿大大使肯·泰勒的帮助下,在加拿大和瑞典大使馆获得庇护。不过,在当时革命卫队横行的德黑兰,这六名美国人的安全岌岌可危。于是中情局成立特别行动组,帮助这六名美国人逃离德黑兰,行动代号为Argo。美国中情局官员托尼·门德斯是该行动的负责人,他是一位“敌后撤离”专家。

  门德斯的“敌后撤离”方案极为大胆:他们假装去德黑兰拍摄一部好莱坞电影,那六名美国人则作为剧组人员一起回国。和以往竭尽全力躲避的策略不同,这次的逃离在“光天化日”下进行。门德斯说,“如果你是从好莱坞来的,还带着现金,基本能在那边得到任何想要的东西。 ”

  影片中,门德斯为了让骗局像样,找来一位真正的制片人雷斯·席格(艾伦·阿金饰)。编剧克里斯·特里奥说,席格这个角色是许多真实好莱坞大佬的综合体:“灵感来源既有我自己认识的制片人,也有好莱坞大腕级的传奇人物。这些人精明、世故、干练,总是有办法把电影搞大。席格要创造一部根本不存在、但能救下六条人命的电影,这可能是他在业界的最后一击。我很喜欢这个想法。 ”

  拍摄 大部分精力都投注在打造场景

  本·阿弗莱克除了担任导演,还在《逃离德黑兰》中饰演门德斯。阿弗莱克曾向门德斯本人讨教。门德斯如今71岁,正逍遥地在马里兰州享受着退休生活。美国前总统卡特曾说:“门德斯是中情局历史上最优秀的五十位官员之一。 ”

  谈及在片中饰演他的阿弗莱克,门德斯面无表情地说:“我可不知道他有没有我那么帅。 ”《逃离德黑兰》的剧本由克里斯·特里奥执笔,故事里充满了戏谑好莱坞的味道。而阿弗莱克在执掌导筒时,弱化了剧本里的幽默元素,打造出一部更真诚、更讲究叙事力量的作品。

  阿弗莱克认为,表现这个故事的关键是“可信度”。阿弗莱克牺牲与家人在一起的时间,把大部分精力都投注在打造1970年代的感觉上——从服装到布景。“那时电脑还没有普及,我们特别收集来一些老式打字机、电话机、传真机,那些古董已经很难找到了。 ”他说。

  影片结束时的片尾字幕上,当真实的“加拿大计划”成员照片与片中角色同时出现时,观众纷纷惊叹“难辨真伪”。为了能让观众更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阿弗莱克将正常尺寸的胶片一切为二拍摄,让画面放大一倍,制造出复古的颗粒感。他还学习了亚伦·J·帕库拉执导的《总统班底》里的镜头运动方式,表现中情局总部里的戏份;而洛杉矶的外景部分,他又向约翰·萨卡维茨的《谋杀地下老板》取经。摘自《外滩画报》

(责编: 山水)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