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李安获奖让中国电影之窘更刺眼

2013年02月27日12:05  北京青年报

  陆飞

  中国人应该为李安的成功骄傲吗?当然。消息一经公布,国内众多媒体和电影人及普通观众无不雀跃,有人甚至直言其为“中国的骄傲”。

  且慢。李安得奖跟中国电影之间的关系远没有我们想象的紧密。《少年派》由扬·马特尔原著,该书获2002年度英国布克奖;被评为亚马逊网站2002年度最佳图书、《纽约时报》年度杰出图书、《出版家周刊》年度最佳图书、《洛杉矶时报》年度最佳小说;2004年又获德国图书奖,被翻译成了42种语言。与《哈利·波特》不同的是,很多《少年派》的观众是在看完电影后纷纷涌向书店,买来10年前的原著再读一遍。

  有意思的是,在李安被选定成为该片导演之前,扬·马特尔并不相信他的书能被拍成一部好影片,但他最终因对方承诺其作品在任何方面都不会被删节终于被说服。

  于是电影就成了《少年派》的第43种语言。可以说,忠实于出色的原著为李安的再创作打下了坚实基础。而不久前惊世骇俗的《云图》亦如是,英国小说家大卫·米切尔于2004创作的这部小说曾荣膺英国国家图书奖最佳小说奖和理查与茱蒂读书俱乐部年度选书,入围布克奖、星云奖、克拉克奖决选。很多读完《少年派》原著的人会被具有如此想象力的故事再次征服;而读完《云图》的人会去寻找大卫·米切尔的其他小说……

  相形之下,我们国产的影视作品,却常常遭到“雷人”、“做作”、“太假”的批评,这往往缘于缺乏优秀的剧本。“剧本剧本,一剧之本”,这是很多业内人士的共识。但在中国电影界,为什么好剧本总是那么稀缺?有专家一语中的:“中国电影故事像春晚,段子一个接一个,根本不尊重叙事”。

  电影说到底是讲故事,讲导演心中的故事。李安于台湾艺专毕业后,本科读的是美国伊利诺斯大学戏剧导演专业,又从纽约大学电影制作专业获得硕士学位。而他此次恰恰拿的是“导演奖”。事实就是一位深受好莱坞熏陶的华人导演,拿着西方人写的原著,起用讲英语的印度演员,拍出一部奇幻的电影,拿了西方人的大奖。奥斯卡最终把奖项颁给了导演本人,这个逻辑本身就颇耐人寻味,它至少说明一点:李安讲故事的功底,已经获得西方主流电影界的认可。

  反观国内,有最优秀的当代长篇小说之一做“底子”,电影《白鹿原》却因没把故事讲好而饱受批评。有业内人士直言:内地99.9%的导演都是不及格的学生,他们没有解决电影最实质的问题——讲好一个故事,完全就是邯郸学步,太浮躁。

  李安和《少年派》获奖只能让中国电影更为窘迫。好的本子在哪里?会讲故事的导演在哪里?或许,除了在台湾取景,《少年派》作为电影的光荣大概跟我们真的没多大关系!

(责编: 阿菲)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