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向奥斯卡SAY NO的欧美电影人

2013年03月07日18:38  精品购物指南 微博

  撰文/王晓晶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曾这样形容他获得小金人后的心情——“这就像在我人生中最漫长的干旱之后,终于迎来了一瓢甘霖”,但在奥斯卡这个几乎世界上最大号的名利场里,还有一群特立独行的“极端分子”,他们视小金人如同草芥并毅然决然地与之划清界限。从1935年凭借《告密者》获得奥斯卡最佳剧本奖,但以“美国电影协会和剧作者工会之间关系紧张”拒绝领奖的达德利·尼科尔斯,到声称“少数几个人做出的决定,对我来说绝非荣誉”的喜剧大师卓别林,他们用“拒绝”这一举动狠狠抽了奥斯卡一记耳光。

  有人天生反骨,就有人趋之若鹜,他们千方百计寻求奥斯卡的认同,却总是游走在被无视的边缘。比如日前暂时息影并宣称自己“同时睡了很多女人”的莱昂纳多,小李一度对着镜子练假笑,以免听到他人得奖时表情异样被媒体大作文章;还有奋力摆脱“万人迷”标签的布拉德·皮特,虽然近年来孜孜不倦挖掘《点球成金》等好题材并与高品质导演合作,可奥斯卡还是对他摆出一副冷脸。

  有趣的是,正是这些视奥斯卡如粪土和求它赏光的电影人,勾画出这个名利场的A面和B面,在这个颁奖季成为人们评判小金人、好莱坞以及其他许多“艺术竞争”的谈资。

  

  →《大师》

  杰昆·菲尼克斯

  “我不信任奥斯卡。对,它是根胡萝卜没错,但绝对是我尝过的最烂的胡萝卜。我这么说是很客观的。一群人勾心斗角、争来抢去……全世界找不出比这更蠢的事儿。”

  “我觉得奥斯卡就是狗屎,从头到尾就是彻彻底底的狗屎。我不想成为其中一员,我信不过他们。”凭借《大师》提名本届奥斯卡影帝的杰昆·菲尼克斯在接受某杂志专访时明确表示不想参加颁奖礼。2005年因主演乡村摇滚歌手约翰尼·卡什的传记片《与歌同行》,菲尼克斯参加过一次奥斯卡影帝角逐,不过他对竞争过程中的勾心斗角深感不满,他说:“真的很难表达那种感觉……但是我觉得站在那儿格格不入、浑身不舒服,我再也不想经历一遍那种折磨人的过程了,并不是我对此超脱了,但我就是不想那么不舒服。”他还补充道,奥斯卡是个诱惑人的胡萝卜,但是他今生吃过的味道最糟的胡萝卜,他对此毫无兴趣,把人们摆在一起互相对立,世界上没有比这更愚蠢的事了。作为一名愤青,杰昆·菲尼克斯此前就曾屡次言行出位。2008年,在出席《两个情人》首映式时,他一度高调宣布息影,转攻音乐,并称“我是在不断前进,重新发现我的其他方面,这就好比牛吃草,它们总朝着更绿的草场去”,不过后来被证实是场闹剧,包括此后作为歌手的菲尼克斯和歌迷打架、从舞台跌落、唱着谁都听不懂的RAP等,都被证实他是要拍一部纪录片,也就是说,息影是假,想要借此题材拍纪录片才是真。

  

  →《安妮·霍尔》

  伍迪·艾伦

  “去评判艺术,这太主观了,你不能说这个表演要比那个好,或者这个剧本台词要比那个好。如果你陷入了需要他人来评价的陷阱里,无论他们是多厉害的人,你都要有意识无意识地去按那个圈子的方式来。”

  伍迪·艾伦一向反对“无聊的艺术竞争”,所以一直拒绝出席奥斯卡,他认为此类评奖都是“对艺术的打击”。1977年,伍迪·艾伦执导的影片《安妮·霍尔》夺得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4项奥斯卡大奖,但当晚他却并未现身于颁奖典礼现场,后来人们才知道,他在纽约布鲁克林区的一间酒吧里吹着单簧管,和自己的乐队一起演出,再加上伍迪·艾伦讨厌坐飞机和穿晚礼服,所以他决定不取消演出。1987年,他的《汉娜姐妹》获得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后来记者又从湖边找到了正钓鱼的他。唯一的例外发生在第74届颁奖礼上,老伍迪意外现身了几分钟,他应邀来介绍一部关于纽约的电影剪辑短片,为纪念被9·11事件重创的纽约,老爷子早就说过,“我能为纽约做任何事”。不过在全场嘉宾起立鼓掌的盛大欢迎礼遇后,顽皮的小知识分子伍迪·艾伦却没给奥斯卡留半点情面:“四个星期前,美国电影学会打电话到我的寓所,我慌张极了,想他们为什么打电话?难道是想索回以前发给我的小金人吗?而典当行歇业已经有一阵子了。我又想,也有可能他们想向我表示抱歉,因为我的《玉蝎子的魔咒》这次竟然没得奖;也有可能是前两天第五大街上的无家可归者向我乞讨一顿午餐,而我只给了他5毛钱,难道那个场面不幸被某个学院委员看到了?正在我胡思乱想之际,他们说,原来是有这么一组向纽约致敬的短片,想让我介绍给大家。我问,为什么不邀请马丁·斯科塞斯或者斯派克·李去干呢?他们比我出色多了……结果他们说因为这些人都没空,所以我只好来了。”

  

  ←《教父》

  马龙·白兰度

  “今天的电影工业把印第安人塑造成了野蛮残暴的角色,除非这些现象有所改善,我才会对这个奖表示尊重。”

  1973年奥斯卡颁奖礼,当两位主持人宣布马龙·白兰度凭借《教父》中的老柯里昂尼一角获得影帝后,他并未现身,而是派了一个印第安女孩登上领奖台。女孩扎着两股大辫子,神情忧伤,她介绍自己是北美印第安人,是美国原住民正面形象委员会的主席,当晚代表马龙·白兰度出现在那里,是为了转达他的意思。女孩说,马龙·白兰度非常抱歉不能接受奥斯卡慷慨授予的奖项,原因是当下的电影工业对待印第安人的歧视态度,它们把印第安人塑造成了野蛮残暴的角色,不仅在当时播放的印第安种族屠杀题材片《魂断伤膝谷》里无法令人接受,还有那些反复在电视上播放的影片里,印第安人的形象都是如此不堪。马龙·白兰度事先给女孩准备了一份很长的讲稿,但因为时间关系,女孩不能完全表达,在随后的发布会里,女孩与人们分享了这份讲稿,并在一片笼罩着尴尬气氛的掌声中默默下台。这是马龙·白兰度从影生涯中最后一次拿到奥斯卡影帝。作为凡人,他可怜、可悲甚至可恨,但作为演员,他的伟大却不容置疑。

  

  ←《巴顿将军》

  乔治·C·斯科特

  “奥斯卡颁奖典礼是一场两小时的肉食动物的表演……让演员们彼此竞争,实在是堕落的表现。”

  乔治·C·斯科特曾经凭借《医院》《巴顿将军》《江湖浪子》和《桃色案件》四获奥斯卡提名,并凭《巴顿将军》出神入化的表演夺得第43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不过这位彪悍的“巴顿将军”却拒绝领奖,还特别发表声明表示对奥斯卡的蔑视之情。他说,奥斯卡是“屠宰场里的竞技会”“两小时的肉类大游行”,他本人不接受。在他看来,艺术创作者们都是朋友,实在不必卷入这种伤害艺术的竞争中,他不喜欢这种招摇的评选方式,两个小时的颁奖礼实际上是为了经济利益而故弄玄虚。另一方面,斯科特拒绝领奖的原因是他对“巴顿”这个有争议的人物持保留态度。不过尽管斯科特声明不会接受奥斯卡,他的名字却没有从选票上抹去,对他格外青睐的评委仍然一厢情愿地选中他为心中的最佳男主角,据说这座被拒领的小金人至今还陈列在学院里。

  伍

  ←《精疲力尽》

  让-吕克·戈达尔

  “他不会去美国的,他太老了。你以为他会为一块金属飞那么远吗?”

  2010年8月,第83届奥斯卡终身成就奖揭晓,法国新浪潮大师让-吕克·戈达尔,演员埃里·瓦拉赫以及凯文·布朗洛三位电影人获此殊荣。设立奥斯卡终身成就奖是为避免那些有才华的电影工作者在去世前得不到一座小金人的尴尬,但后来随着奖项的增加和完善,逐渐演变成颁给终生为电影事业做贡献的人。不过主办方却一直无法有效联系到戈达尔本人,他的妻子在瑞士接受一家采访时表示,耄耋之年的戈达尔不愿意长途跋涉前往洛杉矶,并且他认为“这个奖项也并非是真正的奥斯卡”,虚名成分居多。不过面对盛情邀请,后来戈达尔还是在斟酌之下给主办方回了一封信,这封信被描绘成“措辞友好的手写短笺”。后来也有消息称,戈达尔之所以不愿意飞过去,是因为无法忍受在飞机上那么长时间不抽烟。

  

  ←《生命之树》

  泰伦斯·马力克

  “马力克并不是想要作秀,或者是摆谱,他真的是一个非常谦虚的人,希望观众能够关注他的影片,让电影说话。”

  作为好莱坞最著名的隐士,泰伦斯·马力克几十年来一直以低调和神秘示人,所以请原谅记者只能找来一段《生命之树》的监制在戛纳电影节期间的言论。现在你明白了?不仅是颁奖,到现在几乎都没几个人知道马力克长什么样。因为他从不拍照,极少接受访问,他喜欢在没有媒体介入的情况下工作和生活,而他所签订的合约里也规定外界无法购买他的照片。但演员们却趋之若鹜地想跟他合作,即使最后发现他们大部分戏份都被剪掉了。阿德里安·布洛迪就是例证。在看过《细细的红线》成片后,他表示惊诧,在3个小时的电影里他只出现了5分钟,甚至还没有树的出镜时间长。一度《泰晤士报》宣称某个Twitter账号就是马力克,但随后他们又心虚地说,账号可能是假的。在凭借《生命之树》获得第64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后,是制片人比尔·波拉德从简·方达手中接过了荣誉。据说《生命之树》戛纳首映结束后,他只在演员身边“飘过”一分钟,根本没有媒体认出他。所以这样另类的导演,即使被提名了奥斯卡,你也别指望着他会给面子出席。

 

(责编: 山水)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