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阿黛尔的人生》阶层摧毁爱情

2013年05月28日14:49  大河网-河南商报 微博

  从朱莉·马洛的漫画《蓝色是个温暖色》到导演阿布戴·柯西胥的电影《阿黛尔的人生》,一个艺术抽象的故事变成一部纪实风格的电影。

  为了让影片实现真实自然的风格,导演去除了原书中戏剧冲突十分强烈的情节,比如阿黛尔的父母发现了自己的女儿在和女孩子交往之后的暴怒片段。电影《阿黛尔的人生》随着故事的发展,父母的戏份被逐渐淡化,而两个女主角之间的复杂爱情越来越突出。戏剧性被淡化后,影片的真实感便得以保存,导演所追求的真实让原本有些单薄的情感线变得真挚而厚重。

  “食色性也”

  丰润的双唇,微微张开,充满欲望与渴求。片中特写镜头多次对准女主人公阿黛尔的嘴:吃意面时沾有酱料的嘴,吃生蚝时隐忍的嘴,睡觉时喘息的嘴,接吻时饥渴的嘴……

  所有这些夸张的镜头形象地表现了“食色性也”,将饮食与性,两种原始而基本的生理需求放在一起做对比。这也是为什么片中有那么多餐桌戏和激情戏的原因之一。性,这个原本属于人类单纯、直接的本能需求在社会的束缚下反而变成了禁忌。导演将其和饮食做对比,就是想摘除社会戴在它身上的各种面具,将其回归本性,以最自然、纯粹、简单的本来面目示人。

  “不同的灵魂也许可以相爱,却难以相伴一生”

  片中阿黛尔和艾玛最大的情感矛盾来自于阶级的不同。阿黛尔是工人家庭长大的孩子,虽然喜欢文学,却还是脚踏实地地选择做一个小学老师。而来自中产家庭的艾玛专业是美术,她的生活是创作,她的梦想是办展览。

  两场相对应的“见家长”戏明确地突出了这种对比。艾玛家挂满画作的餐厅里备好的是生蚝、白葡萄酒,而阿黛尔家吃的总是朴素的肉酱面。后来她们生活在一起后,家里举行宴会,当艾玛和朋友大谈各个艺术家风格的时候,阿黛尔所做的只能是为大家上菜。阿黛尔的孤独由此而生,两人的分歧也是从这里开始。艾玛最后和同样画画的艺术家结合,喜欢阿黛尔的也多是她生活圈里的人。毕竟,不同的灵魂也许可以相爱,却难以相伴一生。 (凤凰)

(责编: Louisa)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