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王晓晶
从1933年一个能冲破地心引力自由飞翔的超级英雄形象诞生在19岁的杰瑞·西格尔脑海里开始,七十多年来,超人几经辗转跌宕,辉煌属于他,暗淡属于他。他曾是影迷心中的终极英雄,像神一般的魔幻、灿烂,成为世界流行文化的标志;也因过于完美,被现代社会价值观怀疑、抛弃,渐渐成为一枚空洞的符号。直到克里斯托弗·诺兰重启经典,联手扎克·施耐德讲述《超人:钢铁之躯》,他像蝙蝠侠等许多超级英雄一样,也有了矛盾、纠结和成长的烦恼。但施耐德说,这不完美的超人即使再黑暗、再煎熬,其价值依然是永恒的,因为他的存在代表了最好的人类,他是这个不断变化又非常复杂世界的标杆。
当一个能跳上大楼、举起汽车的男人开始拯救世界……
超人的诞生要追溯到1933年,一场规模罕见的经济危机正在席卷美国,生活窘困的人们呼唤救世主的到来。某天,一个能够飞天遁地的超级英雄出现在19岁的杰瑞·西格尔脑海里。杰瑞是个爱幻想的男孩,他找来玩伴乔·沙斯特执笔写成最初的超人故事,发表在《科幻小说》杂志上。两个男孩受到鼓舞,他们希望自己的作品也能被画成漫画登在日报上,于是给多份报纸投稿,但收到的都是退稿信。大概在当时人心惶惶的社会环境下,人们还没什么心思寄望于一个能跳上大楼、举起汽车的男人拯救世界。不过漫画家谢尔顿·梅尔注意到了这个故事,但他没能说服他的老板EC漫画接受这个创意,于是把它交给了竞争者哈利·多南菲尔德,哈利那时刚刚创办了《国家期刊》(DC漫画的前身),需要物料来填充版面,于是在1938年10月,第一集《超人》面世。彼时度过大萧条的美国人信心高涨,美国梦方兴未艾,无所不能的超人正是那个时期人们的心理投射。从1939年开始,报纸争相刊载《超人》,有关超人的故事也在广播中播出,到了1948年,第一批《超人》影视作品出现。
拥有精致五官的寇克·艾林是第一代超人扮演者,因为当年技术条件落后,艾林曾有两次为了拍摄从高楼飞出去的镜头而摔断腿。随着电视的普及,第二代超人的扮演者乔治·李维在现实生活中享受到了超级偶像的待遇,由他主演的《超人与摩尔人》是史上第一部超人电影。在1952年到1958年间,乔治·李维还主演了长达6季的超人连续剧《超人冒险》,该剧不仅见证了电视广播从黑白到彩色的飞越,超人也正是在这一系列中第一次以红蓝两色的经典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不过乔治·李维也一度因“定型说”无法接演其他角色,据传他不只酗酒,还跟米高梅一位高层的妻子有染,在1959年《超人冒险》停拍后李维吞枪自杀,死因至今仍是谜团。
进入平行宇宙后,超人有了越来越多变化
在超人漫画诞生之初,关于这个超级英雄的故事并不丰富,漫画家们也没有用新的设定去扩大这套漫画的世界观,超人一直像个完人,没有矛盾,没有纠结,甚至人们对他的身世背景都知之甚少。早期的超人故事充满社会性和政治性,超人对付的不是太空怪物或者疯子科学家,而是社会上没有良心的权贵、无良的政客、战争贩子、控制球赛的黑帮等,他也不是经常站在法律一方,警察们往往都会追捕他,他是受压迫者的救星。二战爆发后不久,超人就此转换成爱国英雄,他那句“Truth, Justice and the American Way”也是在战后开始出现的。超级英雄们甚至组建“正义社团”(正义联盟前身)投身二战,蝙蝠侠和罗宾给前线战士送枪;神奇女侠把希特勒、裕仁天皇和墨索里尼的头当保龄球打;超人在后方支持战争,激发了美国人种植胜利菜园、购买战争债券和再生材料。
超人故事的丰富是从上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超人的狗“超狗”和超人的堂妹“超女”相继出现,另外进入50年代,人们对科学和太空的幻想也令超人常要面临来自外太空反派的挑战。
战后,美国青少年犯罪开始引发关注,就在DC公司还通过超级英雄漫画教育人行善、正义时,一些漫画出版社却开始打擦边球,诸如《犯罪、惊骇和恐怖》等漫画作品流行起来,公众受到刺激,美国上下掀起一场反漫画风暴,漫画界自己设计了一套自我审查制度,结果令50年代中期漫画业衰落。DC公司只有超人、蝙蝠侠和神奇女侠三个角色顺利过关,其他角色都陆续隐没了,直到1956年重新设计的闪电侠出现,美国英雄漫画业再现生机,并陆续把旧英雄重新设计,新一批超能英雄出现。但在那时DC的对手漫威公司更出风头,蜘蛛侠、神奇四侠和变形侠医在漫画家笔下不再只是超级英雄,他们变成了英雄和凡人的混合体,在创作上更为成熟。而由于战前与战后有两个闪电侠,DC推出“平行宇宙”的概念,即平行地存在不同的时空世界,Earth One是新一代的英雄存在的世界,Earth Two则是旧一代的英雄存在的世界。这就让超级英雄摆脱了时间连贯性的束缚,也解决了长篇连载漫画中人物如何成长的创作难题。而进入平行宇宙之后的超人也有了越来越多的变化,在一些漫画中,他离开《星球日报》到了更时髦的“银河电视台”,超人的威力也被调低了,他可以像蝙蝠侠那样和犯罪分子势均力敌地作战,因此也更加可信。
克里斯托弗·里夫和符号化的超人
从1978年到1987年间,好莱坞推出了4部《超人》电影,在特效手段并不高超的年代,大银幕上一飞冲天的超人具有开创意义,他的扮演者克里斯托弗·里夫理所当然地成为“不可思议”的载体和人们疯狂抒情的对象,成为最经典“超人”的代名词。
在美国的超级英雄中,超人是很特殊的一位,无论蝙蝠侠还是蜘蛛侠,都鲜有超人般无所不能的力量。这其实是个糟糕的设置,如果不能找到合适的对手,就无法营造戏剧冲突,故事就不好看。所以起初超人只是一个专门教训现实世界坏蛋的英雄,与普通人的作战永远轻而易举,于是超级反派慢慢出现,他们让超人面临难以克服的危机。超人的剧本历来都很难写,要么突破障碍变成不错的设定,就像《超人》系列电影的一、二部,在《超人1》中对他心中的矛盾、他对自我和能力的认知已有涉及,《超人2》则围绕其能力与责任、世俗与圣人展开;否则就像该系列三、四部一样彻底沦为烂片,成为金酸莓奖的座上宾。人们对克里斯托弗·里夫版超人大喊:“地球很危险,回你的氪星去吧!”
失败的超人似乎也为里夫这位超级英雄的化身蒙上一层阴云。1995年,酷爱运动的他因一场骑马意外导致瘫痪,最初里夫连呼吸都要借助机器,他承认有过自杀的念头,不过后来他开玩笑说,反正美国推销商都有两年内包退货的规定,到时候再结果自己也不迟。里夫成了脊髓研究的积极倡导者,受伤后还在1998年重返荧屏,参加《后窗》的演出。虽然从2000年开始,里夫的病情已经逐渐改善,甚至能移动指头、70%的身体也开始恢复知觉,但最终这位现实生活里的超级英雄没能得到庇佑,于2004年去世。
“超人”走了,时代的车轮却滚滚向前,大银幕上开始充斥各式各样的超级英雄,他们充满精彩特效和立体人格的故事也让超人显示出致命弱点。彼时的小荧屏虽然也出现过《超人新冒险》《超人前传》等几部美剧,但那几个毛头小子远非美国精神的完美演绎者,这个世界似乎也不再需要超人,“超人”也渐渐成为一个空洞的概念。
2006年,华纳公司孤注一掷砸下三亿美元,在经历了换剧本、换导演、换演员的坎坷路后,几近难产的《超人归来》终于得见天日。曾执导过《X战警》的导演布莱恩·辛格接手了这部超人回归之作,并以最快的速度决定启用长相酷似克里斯托弗·里夫的新人布兰登·罗斯作为新一代超人。片中一直想寻根的超人返回了氪星,希望可以找到其他同伴,但那里的一切早已不复存在。这一去就是5年。5年后超人回到地球,周遭一切已经改变。地球已经习惯了没有超人的保护,他一直爱慕的路易斯因撰写一篇《为什么世界不需要超人》的报道获得普利策大奖,更令人心碎的是,路易斯订了婚,且是一个5岁孩子的母亲了。
从电影开篇层层飞跃的字幕和音乐,就能看到布莱恩·辛格对经典的敬畏;已经去世的马龙·白兰度借助电脑特效复活,再度以1978年第一部《超人》电影中的“超人之父”形象重生;超人的头号强敌莱克斯·卢瑟请到凯文·史派西扮演……而超人,除了用一条金色腰带修饰、让自身着装不至于太老土外,他还在和火车赛跑、徒手挽救飞机、救民众于水火,但这些伟大的事对观众来说早就不新鲜了。正如影迷所说,作为一个超级大国的形象代言人,超人被塑造得太完美,他没有金刚狼扑朔迷离的身世,没有蝙蝠侠沉重的复仇宿命,没有蜘蛛侠双重身份的苦恼,甚至连饭都不用吃。从某种意义上看,他就是一个大傻小子,整天不吃不喝地为全世界人民服务。其实,只要他愿意停下来想一秒就会明白,这样完美的人生有意思吗?
迈克尔·珊农饰演的佐德将军顶替卢瑟成为新超人的头号劲敌,当被问及是否有表演坏人的天赋时,珊农幽默地说:“撒旦是我获得邪恶的地方。我拿着我的桶,走到井下然后说‘撒旦,你在底下吗?我今天要做一个坏人’,之后我把桶放下去接了水拿上来,最后喝掉。当然这很疼,不过之后我会喝点碱性苏打水和一些佩托庇斯摩……”
拉塞尔·克劳饰演克拉克的氪星父亲。乔·艾尔是自由选择的提倡者,这让他成为氪星上的异类。扮演这个“叛徒”科学家的拉塞尔·克劳称:“如果你带着乔·艾尔是个好人的观点来看这个故事的话,我认为这对于已经存在的争论是种低估。至少在我看来,故事触及到了他对于自己所做的事情的疯狂态度和巨大绝望。在他看来,送走儿子是保存氪星人的最后一搏。”
“我为什么会在这里?我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所以当《蝙蝠侠》系列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接手《超人:钢铁之躯》项目并以监制和制片人等多重身份亮相后,人们对超人即将展现的新面貌寄予厚望。诺兰曾将《蝙蝠侠》从爆米花电影改造成既有娱乐性又富现实意义的社会犯罪类型片,他希望新超人聚焦的是一个现代超级英雄的成长。曾执导《斯巴达300勇士》《守望者》的视觉系导演扎克·施耐德老早就放出话来:“这将会成为我有史以来最现实的作品,你说这是多么讽刺?”他们的目标是“让超人在现在的观众心里是可靠的,让他适应现在的世界”。
虽然施耐德很清楚自己有拍摄激烈打斗场景和创造梦幻世界的能力,但最初对接拍新片十分犹豫。施耐德从小就是漫画迷,超人是他当初最喜欢的人物,但他“不是很清楚是否真的愿意这么做”,也“不知道是否能把人物带入到一个他没有去过的世界”。之后施耐德看了大卫·S·戈耶的剧本,戈耶与诺兰合作过《蝙蝠侠》三部曲。诺兰也参与了《超人:钢铁之躯》的剧本创作。
施耐德介绍,当人们在《超人:钢铁之躯》中看到克拉克·肯特时,他是一个避世的人,这很大程度上源于其超能力,他没能像他的地球父亲建议的那样,让这些能力隐藏在外衣下,他无法在小镇人越来越怀疑的目光中不被注意到。因此克拉克放弃了他所熟知的一切和他所爱的人,迷失在诡异的工作和情绪上的自我隔离中,他觉得自己只能生活在社会边缘,独居、没有陪伴但又充满了渴望。克拉克知道自己并不属于这个星球,他也十分担心,当他的不同寻常被揭露出来后人类会怎么对待他。当然,如果他能够发现他真正的故乡,他又属于那里吗?他一直在纠结,“我为什么会在这里?我存在的意义是什么?”虽然每个普通人也常会问自己这些问题,但是对克拉克来说它们更难,因为他最擅长的东西正是别人最害怕他的东西。所以他一个人作战,试图在这个世界上找到属于他的地方,属于他的命运。
施耐德说:“这个故事带我进行了一场有趣的旅行,我想观众会产生共鸣也是因为我们多数人都在开始人生征程的时候有过上述疑问和不安全感。”
而在大卫·S·戈耶看来,《超人:钢铁之躯》的主题是选择。这是一个人和两个父亲的故事,一个是乔·艾尔(拉塞尔·克劳饰),克拉克的氪星父亲;另一个是乔纳森·肯特(凯文·科斯特纳饰),克拉克的地球父亲。“克拉克在两种不同的历史背景中成长起来,虽然其中一种是他最近才发现的。他需要调和两个父亲关于他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的不同教导。” 克拉克在地球上的养父母帮助他形成了人生价值观,但自身拥有的神力也令他困惑,他始终为“我为什么到这里”感到纠结,而拥有超能力也意味着要做出艰难的决定——当世界受到威胁、需要稳定时,他的能力是用来维护和平还是分化和征服?若他想要将人类从灭绝的命运拯救出来成为希望的旗帜,那潜藏在身体里的英雄就必须挺身而出。
施耐德认为,虽然超人是我们这个星球上最知名的英雄,但也是最不为人所了解的,之前的影视作品并未涉及太多超人的背景故事就直接跳到他成为木讷记者的阶段,到底他是什么人?来自哪里?为何具有神力?超凡能力是否带给他成长的烦恼?他又是怎样蜕变成地球卫士的?这些都是《超人:钢铁之躯》要解答的问题,所以占据该片最大篇幅的正是超人在堪萨斯州的成长。
就在克拉克渐渐发现他身世的秘密并决定要走哪条道路时,他遇见了一个能改变他决定、颠覆他世界的女性:调查记者路易斯·莱恩。艾米·亚当斯饰演了这个漫画世界最著名的女记者。
“宇宙中的常数”:超人的新意
施耐德明白:“超人就像宇宙中的一个常数,如果你把超人拍对了,至少以尊重的态度去对待这个题材,你最终能把它拍得很出色,因为超人的特质不能被改变。但从另一方面说,没人知道超人是怎么回事,甚至很多对超人的认知都是错的,那么在当代背景下讲述超人的故事就意味着用现在的包装装饰它;同时,超人偶像般地存在了75年,这一角色也被赋予了很多期待,所以要审视他和他周围环境的所有更新的可能性,从他成长的家乡小镇到他胸前的超人标志。”
华纳兄弟最终选定英国演员亨利·卡维尔出演这个潜伏在地球的氪星人,开启超人的后现代时代。与黄金时代到黑铁时代的超人不同,新超人将宝蓝底色红S标的紧身衣变成深蓝色,也第一次将内裤穿在了里边,一个更深沉的超人出现了。施耐德认为超人内裤外穿的设计是个“很肤浅、很天真”的想法,其出发点不过是为了表现超人作为外星人的身份特质,但其实要表现这些有更多有内涵的方法。
超人盾估计是历史上最容易一眼就被认出来的家族纹饰,长期代表着将它佩戴在胸前的超级英雄的力量和勇气。最初代表超人的“S”如今已经成了艾尔家的纹饰,代表了“希望”。同样,氪星议院成员也戴着他们自己的标志,就像反派佐德将军和其他氪星精英。这些标志都有氪星的历史起源,与地球上的符号学不同。对于服装设计师詹姆斯·艾奇逊和迈克尔·威尔金森来说,现代化这些标志和服装是最令人兴奋的挑战,同等重要的是他们将美学和施耐德团队构建的氪星文化结合在一起了。所以在转换糅合后,折中的结果是红色短裤越来越短直至不复存在,红披风、蓝色套装等被保留下来。 “我们制作了自己的布料来表现外星织布的感觉——我们腐蚀了天鹅绒,在布上刺绣和画图来提升质感,并且如希望的那样表现一种一度很辉煌但现在在走下坡路的文明”,设计师说。
而当人们回过头去看超人故事的开头、回到氪星和它的子民身上时,导演施耐德和美工指导亚历克斯·麦克道尔得到了一个构架世界的机会,从草图中建造一个梦幻但又符合逻辑的世界。他们的目标是让观众沉浸于这个新世界,不会去怀疑其真实性且不会因陌生的布景出戏。施耐德决心最大化地利用现实场景,为了避免程式化,他希望观众分享克拉克的经验而不是看到他的世界。工作人员在不同的场景拍,从伊利诺伊的小镇普莱诺到大城市芝加哥,他们也在英属哥伦比亚的冰川上拍摄,登上名叫黛比·苏的捕蟹船,离开尤克卢利特,温哥华岛,经历了35英尺高的海浪。在美国的另一头,他们去了加州的莫哈维沙漠,在那里他们被授予特权拍摄了爱德华空军基地。在每个地点,他们都尽量不用临时搭建的场景和绿幕,而是尽可能地拍摄当地景物。
拍摄超人电影很关键的部分还有特效。施耐德说:“我们知道这是很大的挑战,因为超人起码不能做过去电影里做过的事,他不能在电线上飞,我们也把亨利放在电线上来完成透视效果和不同的角度,但不是让他在上面飞,因为当代超级英雄的电影不能接受这样的‘飞行’。”据前期影评看,《超人:钢铁之躯》的场景设计、人物造型及氪星上出现的怪兽外星人从视觉上都颇具创意,超人在全片中多次腾空跃起的画面在后期转制的3D效果下更添震撼。只是这个总是徒手搏击、重复同一方式摧毁敌人的家伙,在动作戏上难免让人感觉单调。业界老手汉斯·季默称为史诗般的超级英雄电影配乐是个会让人泄气的任务,因为这个挑战太大了,但还是有观众点赞,他们说与诺兰合作过《蝙蝠侠》三部曲的汉斯·季默很大程度上为单调的超人动作加了分,大气的音乐把超人上天遁地的逍遥和遗世独立感营造得灵气逼人。
此外,迈克尔·珊农饰演的反派佐德将军在《超人:钢铁之躯》中代替莱克斯·卢瑟出现,当被问到为何放弃卢瑟时,大卫·S·戈耶说:“有人曾在《蝙蝠侠》招待会上问我是否愿意拍超人,那时我说不,这是个很大的责任,人们对超人抱有特殊的情感,很多人会说‘这是我的超人’。这之前有乔治·李维的超人和克里斯托弗·里夫的超人,你必须尊重这个形象和标准。但是,就像亨利·卡维尔之前说的那样,与此同时你在讲你的故事,一旦决定了你的人物和他所处的纷争,你必须让这些带领你,必须把所有包袱都扔掉,不要担心这种情感上的责任击垮你、麻痹你……并且有句话这么讲,没有坏人认为自己是坏人,他总认为自己是故事中的英雄,在佐德心里,他是一个高尚的人物。”
迈克尔·珊农也对反派的人性化处理有自己的看法:“我认为那些一辈子都是战士、所做的事是惩罚他人的人,都习惯了某个特定的结构。一旦这个结构被打破了,他们仍有这种冲动。如果他掌握了权力,他会十分享受运用它。但看佐德如何试图保持他纯粹的意图也是很有趣的。”相较小丑等反派,佐德将军没有多重人格和悲惨人生,他更多时候只是按照自己被安排的命运行事,够冷酷却稍欠复杂。
《超人:钢铁之躯》主创问答
“我们希望这是一部不需要道歉的超人电影。”
记者:我想知道让你们拍摄《超人:钢铁之躯》的动因是什么?以及你希望这部电影达到怎样的效果?
扎克·施耐德:老实说我也不知道。那天我和诺兰吃午餐,我们讨论到了超人的计划。我记得很清楚,第一次会面的时候,就像问一个人:“咳,你们想吃午餐吗?”如果我们再继续讨论超人,会不会奇怪?因为他像一个无懈可击的神话。但后来我们想,“不,不,超人很酷。”我的意思是,我当时很担心把超人作为一个项目,因为我尊敬他或是他即将成为的人。但大卫的脚本很棒,所有的东西都在里面,我们只要跟着它。所以我们希望这是一部不需要道歉的超人电影。在刚过去的一段时间,人们老是在为超人道歉,在为他的服装、他的起源和他融入社会的方式道歉,但我想拍我们自己的电影,想把他供奉在属于他的地方。这样做是不是把它看得太重,我不知道,但这是我想表现的形式。
克里斯托弗·诺兰:观众会对《超人:钢铁之躯》中肖像似的超级英雄形象很熟悉,但与之前故事中坚定的、完美的形象来说,在这部电影中我们展示了一个更加可靠的形象,他要处理关于爱、忠诚和家庭这样有人情味的事,就算他自己并不是人类。
记者:你们在合作中怎样分工?
克里斯托弗·诺兰:我只做剧本方面的工作,扎克负责所有镜头拍摄,有时我会给他些建议,但更多时候我在幕后,因为请扎克来执导的时候,我就知道他非常明确自己要做什么以及懂得如何去做。我相信一部好的电影源自一位强势的导演,扎克就是那么胸有成竹,作为导演,他对影片的拍摄有绝对话语权。
记者:电影为什么采用非线性叙述方法?
扎克·施耐德:戈耶说过,一般情况下涉及到一个非线性故事时,他会先把它按线性描述,确定它的逻辑是通的,然后再把故事分成几部分调整结构。这是一个很棒的方式,当你同克拉克一起寻找他的道路时,你能获得点关于他“为什么”这样做的预见。这样做很有趣,当他做一个决定时你能够知道为什么,是什么让他做出这个决定的。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观众知道故事是如何推进的,同样,你能洞悉这个人,也让电影很戏剧化。
记者:为什么选择后期转制3D?
扎克·施耐德:为了表现得更现实,我们选择2D拍摄之后再修改成3D。我觉得一种熟练的拍摄手法,包括手持的摄像机,可以帮助我们更加贴近克拉克。因为当我们第一次认识他的时候他还很迷茫,试图寻找自己的位置但又手足无措,这正是我们每个人在生命中某些时刻不可避免的感触。
克里斯托弗·诺兰:我是2D电影的爱好者,我喜欢它质感超大的视觉享受。扎克采取后期转制3D的方法很聪明,2D可以很好地捕捉到3D摄像机无法拍到的细腻,我认为后期转制3D才应该是3D电影的制作方式。
记者:事实上,超人也开始走下神坛,在现代社会的背景下拥有了和蝙蝠侠、钢铁侠等超级英雄一样的烦恼?
克里斯托弗·诺兰:是的,生在氪星的卡·艾尔在地球上被当作克拉克·肯特养大,他到底属于哪个星球?他为哪个星球而战?这是超人所面对的问题,而他所做的选择决定了被他称为“家”的星球的存亡。你能感受到他的痛苦和矛盾,即使他拥有超凡的神力。
扎克·施耐德:其实超人就是我们,他属于我们每个人,他一直尽其所能,将所有人最好的一面引领出来,他代表永恒的英雄,用非常酷的态度来赞美超级英雄文化。这些启发了我们,飞行、速度和力量,还有人性中最好的部分,像家庭的重要性,对爱的渴望以及对这个世界的归属感。这就是为什么在所有可怕的视觉效果、紧张的战斗和他所面对来自星球的问题中,我们希望他能赢。因为他是纯粹的,因为他有一颗善良的心和纯粹的意图。我们希望他选择我们,因为我们希望成为最好的自己,就像他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