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小镇》时间才是生活的真相

2014年01月14日15:34  精品购物指南 微博
《淡水小镇》时间才是生活的真相 《淡水小镇》时间才是生活的真相

  撰文/杜晋华

  第五版《淡水小镇》舞台中呈现出小宇宙的意象,剧中人的诞生、陨落尽在其中,与剧中“珍惜生命”的主题遥相呼应。

  “那是一个一只狗躺在街上都不会有人去打扰它的时代。”1989年,果陀剧场第一部话剧《淡水小镇》首演时,导演梁志民在海报上印了这样一句台词。这是美国剧作家桑顿·怀尔德剧本《我们的小镇》中的第一句话。由该作改编的话剧《淡水小镇》,是台湾果陀剧场常演不衰的经典大戏。日前,第七版《淡水小镇》登上国家大剧院的舞台。

  “为什么是淡水?”梁志民讲道:“原著《小镇》中的故事地点,是个背靠山、面向海,有一条铁路经过的小镇,台湾淡水就是这样一个小镇。它背山面海,有一条铁路经过,而这条铁路是早年间台北人心中最浪漫的铁路线,坐火车去淡水看夕阳,几乎是每对恋人都会做的事情,这里是台北人心中充满温情的地理名词。如果说‘阳明山’是台北人心情的高度,那么‘淡水’就是台北人感情的出海口。”

  全剧共分三幕,第一幕“淡水风光”是讲淡水这个小镇人们一天的生活,主题是日常生活;第二幕“小镇姻缘”是男主角陈少威和女主角艾茉莉的相恋和厮守,主题是婚姻爱情;第三幕“再见淡水”是艾茉莉婚后9年因为难产而死,她的灵魂对尘世仍有依恋,祈求上天再给她一次重历的机会,回到她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一天,主题是死亡、哀伤与珍惜。短短两个小时内,你会看到小镇里一家人的成长、恋爱、结婚到死亡——怀尔德的伟大正在于,他能从人们日常生活中最细微平凡的小事里,提炼出最珍贵的价值。

  《淡水小镇》的特殊之处在于,演员们都是无实物表演,没有幕布,没有道具,只通过面部或肢体的动作来呈现做饭、卖冰、送奶、喝汽水的情景。剧中的“说书人”是一个无所不能、打断剧情的角色,有时向观众介绍故事的前因后果,有时提前剧透故事发展,有时插入故事中变为卖冰人、证婚人,总是说一些残酷但真实的话,把平凡生活里的戏剧感浓缩提炼。蔡琴、陶大伟曾饰演过“说书人”,曹启泰本次在国家大剧院舞台上诠释了这一角色。

  因为《淡水小镇》,梁志民曾把家搬到淡水,一住就是十年,张雨生登台出演《淡水小镇》后也搬去了淡水。去过淡水的人都离不开那儿了。

  第一版,1989.3.19

  素描班的恬淡风情

  舞台上几无布景、道具,完全借由演员的表演,界定剧中的时间、空间及人物之间的关系。成功的时空改编,让全剧忠实地重现了上世纪50年代台湾的地方情味。

  第二版,1993.3.26

  素人油彩的淡水暮色

  临摹淡水老素人画家李永沱先生描绘淡水暮色画作而成的舞台主景,呈现了上世纪50年代淡水平静甜美的意境。为创造“无障碍剧场”,首开舞台剧以手语同步翻译之先河。

  第三版,1996.3.26

  平和淡雅透明如水彩

  更本土化、更生活、更自然,是该剧重新推出的原则。本次从本地的习俗出发改编,让舞台上的人物更忠实地反映市井小民的生活。

  第四版,1999.12.24

  丰富的音乐元素、抚慰人心的创作命题

  在9·21大地震后的这版里,希望借此提醒人们在灾难过后不忘温馨与关怀。

  第五版,2006.3.17

  现代精神的创作元素

  视觉设计上师法画家秀拉的点描法,舞台上的淡水,不是真实的淡水,而是透过艺术家们的想象和印象,这样的静置感,就像永恒的记忆。舞台中呈现出小宇宙的意象。

(责编: 山水)
分享到: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