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被资本的热钱追逐 创意越来越匮乏

2014年07月19日07:19  大洋网-广州日报 收藏本文     
杨幂
《分手大师》海报

  文/王振国

  近3年的中国电影市场与10余年前的艺术品拍卖市场很相似,市场就像一口沸腾的锅,扔个东西就能滚,“票房过亿”的捷报频频,让人们被这热锅沸得麻木。

  电影正被资本的热钱追逐

  2014年,市场再次释放出巨大的经济能量:拿下18亿元票房的《变形金刚4》几乎打破一切纪录;6亿元票房的《分手大师》出自一位首次执导电影的演员之手;《老男孩之猛龙过江》不过是一部微电影的放大版本,票房竟也有1.6亿元;一个畅销书作家的MV式电影哪怕恶评如潮,首日票房也能过亿……在票房主导一切的前提下,如果把拍电影当做商品生产的行为,市场的膨胀无疑会引起连锁反应,这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

  电影被资本热钱追逐,电影的投资逐步证券化。网络巨头一一加入游戏。越来越多的外行人士踏足这个行当。“未来电影公司的发展,就是满足BAT(百度、阿里、腾讯)三家的需求,BAT要什么我们就干什么。” 博纳影业总裁于冬在今年6月的一次电影论坛上如是说。《老男孩之猛龙过江》就是从BAT中的视频网站走出来的电影,未来中国影坛将会有更多的“老男孩”。电影产业的格局正在被互联网改写,拍电影不再是电影公司的专利。

  与此同时,中国原来的导演主导制也在改变。在我国传统的电影制作模式中,导演一直拥有莫大的权力,反而制片人的职位相当尴尬,基本上只起到了“剧组会计”的作用。随着票房主导一切,制片人与导演的地位将颠倒过来,越来越多的电影品牌卖点将是由谁监制而非由谁导演。

  《变形金刚4》的票房成绩也会引来更多来自海外的淘金者,中国将与国际化制片接轨。这类大片势必会加入更多的华人演员,更多地来华取景、植入更多的中国广告。刘德华再也不用模仿汤姆·克鲁斯跳迪拜塔了,说不定下一次就是他们俩一起跳广州塔。

  对质量有要求的人快没片看了

  但如果把电影当作经济项目而非艺术品来“操作”,就很难再“十年磨一剑”了,电影承担的社会责任也将越来越少。影评人没有必要再去解读电影的时代特征,因为大多数电影将不可避免的陷入娱乐的肤浅,变得平板化。那些对质量有要求的人很快就会没有电影可看。

  创意越来越匮乏,只能接二连三的拍续集,继续挖掘既有品牌的资源。市场也会越来越多虚火,很快将面临“原料紧缺”。可以预见未来必然不乏大而无当的演员卡司。科班出身对于演员而言也已非必要,谁在网络上火就用谁。借用一位记者的感慨:“LOW的力量永远大于雅的。”脑残粉更有激情,雅士哪有那么多的情趣来追星?

文章关键词: 电影票房分手大叔变形金刚4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