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喧嚣时代 文字成为了电影的情感工具

2015年07月03日14:23   法制晚报 微博 收藏本文     
陈凯歌《道士下山》 陈凯歌《道士下山》
尔冬升《我是路人甲》 尔冬升《我是路人甲》

  法制晚报讯(记者 田婉婷 王磊) 排片近四成,提前场4300万,陈凯歌[微博]的一篇“情书”《对你说》达到了目的。

  陈凯歌耗时3年拍摄的《道士下山》已经在院线正式与观众见面,而他前日在微博上发布了一篇“情书”《对你说》,回顾电影拍摄过程中的种种艰辛,感谢郭富城[微博]、张震[微博]、王宝强[微博]、范伟[微博]、林志玲[微博]、元华[微博]、吴建豪[微博]等主创的付出,并在最后向太太陈红[微博]示爱:“你一滴泪下,让我明白了什么是不离不弃”,让朋友圈为之刷屏。

  无独有偶,今日上映的另一部影片《我是路人甲》同样也是一众亲友以写文章助阵的方式帮助电影宣传。在视觉化的年代,文字竟有如此的穿透力,也让电影宣传们重新审视这个被大家忽视了的情感工具。

  文字里有那份最原始的走心

  记者 田婉婷

  随着影片上映进入倒计时,《道士下山》和《我是路人甲》纷纷使出了杀手锏。

  7月1日,陈凯歌通过个人微博发布了一篇致《道士下山》的“情书”—《对你说》,文中对一众主创表示感谢,尤其是最后写给该片制片人、也是自己妻子陈红的段落打动了不少人:“二十年来,有你如影随形,多少塌天祸事都和我共担,我却一次也没谢过你。那天夜里捧着我撞破的脸,你一滴泪下,让我明白了什么是不离不弃。”

  就在同日,《我是路人甲》发布了9款提前点映海报,并在香港《明报月刊》刊登了林青霞[微博]的专栏文章《路人甲?有谁在关注?尔冬升!》,也在网络上掀起了轩然大波。这已经不是《路人甲》第一次用大明星写文章的方式来为电影宣传,梁朝伟[微博]、舒淇[微博]都曾写文章大赞影片,并回忆和尔冬升相处以及自己在演艺圈打拼的过往。虽然影片中的主角都是不知名的“路人甲”,但明星们不约而同的支持,也让这部影片成为朋友圈转发和热议的影片。

  我们热爱电影,很多时候不仅仅因为这部电影好看,更多的时候是喜欢这光影世界背后的故事。而文字就是传达它最好的方式。

  试想一下,如果陈凯歌和尔冬升的朋友们用录视频ID的方法告诉大家这是一部什么样的影片时,你一定是看过笑过之后抛在脑后。而换作亲笔写“情书”的方式一个字一个字码出来,不仅说清楚了故事,分量和情谊都含在里面。

  陈凯歌和尔冬升都是聪明的电影人,他们知道如何在电影上映之前营造一种走进影院的氛围,这种氛围是舒服的,充满好奇的,人情味十足的。尔冬升走的是亲友团路线,陈凯歌则强大到自己为自己拉票。无论是哪种方式,都是名人们说出自己的故事,在这种类似“公开信”的方式下,传播光影背后的故事,传达面对面无法说出的感情,对观众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吸引力。不管看完影片你会如何评价,但至少在看之前,你一定被说服了。

  在这个写信已经out了的年代,一封信,一段走心的文字能够带来的影响绝对是无法估量的。

  电影营销回归文字,也如同人们期盼电影回归到光影本质一样,无论世界怎么变,人们喜欢的还是那份最原始的走心。

  文字加深了传播的力量

  电影市场观察者 蒋勇

  对《道士下山》和《我是路人甲》来说,文字是他们最好的营销方式。

  先说《路人甲》,这部影片缺少明星,从商业的角度讲并没有太多令人关注的宣传点,于是找明星写影评这事就变成了最好的传播方式。

  明星写影评本身就是一个新闻,远比影评人写影评要更有力度,因为他们有明星的光环在。

  尔冬升在香港的关系网很强大,梁朝伟、舒淇、林青霞都是他合作过的演员,再加上这些演员都是香港最顶尖的演员,身上有很传奇的故事,和尔冬升的交情不浅,随便写点什么出来都会引起人们的兴趣,这种方式对影片缺乏明星是一种宣传方面的补充。

  而《道士下山》本身具有人文气质,影片无论在宣传海报、物料上面都体现了这一点,而陈凯歌本人又具备电影文化人的气质,所以写文章这种方式跟他和他的电影气质都非常契合。

  如果只是简单的视频采访,走心的力度要削弱的多,而且和文字相比,视频在朋友圈的传播力度也要更小。

  而陈凯歌的文字表达具有穿透力,传播的效果则更要翻倍。

  这两个案例其实也间接提醒了电影业内营销人员,现在这个读图时代,更加不能忽视文字的力量,合理运用文字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用文字救驾是个悲凉的事儿

  解玺璋(作家、编辑)

  梁朝伟也好、陈凯歌也好,他们的自我抒发也不能理解成单纯文字的力量。虽然在朋友圈有很强的存在感,但大家转发的动力却并非电影或者情怀本身。这两个人本身有太多背后的故事,他们的脸、他们的身份、他们的情感、他们的八卦。

  这个当然和大环境有关系,像我自己现在基本不进电影院。现在的电影很少能真正打动人心,所以我对电影无语,没有话想说。

  拿陈凯歌来说,我们回望一下他当年的《黄土地》,在那样一个惜字如金的年代,《黄土地》一出,成千上万的文字想要和导演对话,去探讨他的电影本体、他的想法、他的情怀。

  而现在,陈凯歌只能自己和自己说话,于是有了这篇《道士下山》的文字,没有人再有兴趣和他对话、探讨。即便是这篇文字本身,又有多少人关注是因为他对电影的思考、他对自己的反省,更多人可能还是因为他给陈红的“情书”。

  用文字救驾,这是个悲凉的事情。对陈凯歌如是,对这个浮躁的大时代亦是。

  文字是召唤“静静”的最好方式

  资深电影媒体人 丁三

  近期,我的朋友圈被几篇电影宣传“物料”刷屏了,如今回头再看这几篇“宣传稿”的目的并不相同,电影《路人甲》的影评宣传是因为电影中没有大牌明星而想通过大牌明星的影评“吸粉”,而电影《道士下山》一段陈凯歌导演“想说的话”也让观众了解,导演眼中的演员是什么样的!而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将电影营销中常用的视觉元素转化为了文字。

  在文字越来越成为边缘化符号的今天,当图书销量从几十万到几万大面积下滑的今天,当纸媒、杂志这些用文字记录内容风光不再的时候,如何想到用文字拉住观众的心?成为这次营销的重点。

  我曾问过电影《路人甲》的宣传,为什么突然想到用大牌明星的影评来吸引观众?他们说:“因为谁都没有这样做过。同时我们的电影太素了,需要明星为我们加点料。”正是这独辟蹊径的营销却博得了满堂彩,我相信观众是被文字背后的内容吸引,而用“文字”这种相对文艺的方式去作为电影营销的一种手段成为风潮是他们万万没想到的。

  其实,我们的观众并没有把文字忘了,观众需要通过文字了解图像背后的深层意义,就例如电影《道士下山》一组先导海报,唯美的构图结构,配上如同诗一般的文字,让观众过目不忘。这组海报仅有画面没有这几段文字,观众的直观感受只是:图美!而配上那几段文字后,会让观众感受到电影的深刻,海报的气质符合“陈凯歌电影”这几个字的气质。

  其实文字力量不仅是字里行间的意义,他能让观众心里唤起千军万马、能上天入地、能无所不能却又有所界限,100人心中有100个哈姆雷特,正是因为观众的思绪,能让这文字背后有更深刻的意义、有着奇异的画面、有着我们意想不到的一切,但在这一切的背后,却只有文字。

  在我们日常营销中,越来越多的同质化内容充斥着市场,观众已经看腻了眼花缭乱的视频剪辑、ps优化后的大片海报,为何不让我们的观众,静下心来感受一下“文字的力量”。让片方和观众通过文字作一次心与心的交流,“我”想和你好好谈谈。

  我想静静,我想文字是能召唤“静静”的最好方式。

  采访整理/记者 田婉婷 王磊

文章关键词: 我是路人甲陈凯歌尔冬升道士下山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