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空头》:告诉你做多做空的黑历史

2016年03月09日 12:14 新京报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台词中不乏黑色幽默、一针见血的反讽来渲染这场事件的滑稽,越凸显这场灾难的无从避免和贪婪对人性的利用。

《大空头》海报 《大空头》海报

  《大空头》中不乏黑色幽默、一针见血的反讽,渲染这场事件的滑稽,就越凸显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无从避免和贪婪对人性的利用,就越显得其寓言性的可贵,真的只有经历过相似灾难的人才会懂。

  电影道真相,次贷危机是人性贪婪造成的

  事关金融风暴的片子,以往有《华尔街》和《窃听风云》,给观众的印象无疑是:市场上的做空者,都是一些内心暗黑、道德败坏的投机者,他们不从事任何正常的生产工作,却时刻想着等别人遭遇经济危机和破产问题时,用金融工具冲上来落井下石,利用市场的失衡赚取大把金钱。

  这种根深蒂固的印象或许会因《大空头》所消解,该片在本届奥斯卡拿下最佳改编剧本,主要讲述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前,少数几位眼光独到的投资人士看穿了美国房市的虚假繁荣,利用做空次贷CDO从而戳穿了这场史无前例的泡沫,在世间众人都因为陷入这场金融灾难而呻吟不已时,这群人反而从中大量获利暴富的故事。

  如果仅仅看到这个故事梗概,观众会说,看,这不印证了我们最初对“做空者”的印象吗?

  但细节才决定一切,不是吗?

  实际上,根据迈克尔·刘易斯的纪实著作《大空头》改编成的这部电影要阐述的观点是:金融市场上,卖空的人和做多的人其实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整体持平,并无道德区别,只要买入某个金融产品,就是在做多,只要卖出某个金融产品,那就是在做空。

  而美国次贷危机并不是因为少数人做空而造成的,而是建立在人性贪婪上的人为杠杆,加上政府对金融体系缺乏监管、甚至故意纵容共同造成的,然后,那些已经洞悉真相和漏洞的专业人士只不过挥杆轻轻一击,多米诺骨牌效应就开始了。

  说到底,他们不过履行了市场职责,做空并不是罪恶,建立在劣迹斑斑加杠杆上的垃圾债券欺诈和谎言才是。

  明星自带弹幕,金融术语就是让你蒙圈

  难怪,在剧中由“蝙蝠侠”克里斯蒂安·贝尔饰演的主线人物迈克尔·拜瑞,被迈克尔·刘易斯奉为唯一说真话的人,他在国家公共电台采访时说:“在次贷危机发生过程中,那些国家监管人员在说谎、华尔街也在说谎、各个银行和公司都在说谎,我身边的人也在说谎。”

  真相就这么古怪,灾难来临时,做多的都是骗子,而做空的才会告诉你真相。顺带提一句,2011年一部金融剧情电影叫做《利益风暴》,它说的就是金融风暴来临的那一晚,第一个发现的公司并没有大声嚷嚷“狼来了”,而是假装无事并引诱其他同行买下它急于抛售、能让公司破产的垃圾债券,从而脱身。而击鼓传花过程的接棒者,当然就是雷曼兄弟这样的憨蛋以及所有的房贷借贷者,道德并没有妨碍始作俑者罢手。

  在金融危机后的2010年,另一部获得奥斯卡最佳纪录片的电影《监守自盗》详细讲述美国次贷危机的形成过程,但是其传播只限于少数骨灰影迷和金融行业人士圈中,普通观众更倾向于剧情娱乐和无需过多专业术语的掺和。于是,这部《大空头》才应运而生。

  它利用一堆观众耳熟能详的明星来演绎这个事件发生的过程,又自带弹幕属性插科打诨,还用“打破第四堵墙”的方式来解释那些专业术语,“创造看似高深的金融术语就是为了不想让你明白”,一个普通观众可以从头到尾打着呵呵,看完这场表面荒诞骨子严肃的狗血事件后还能了解那些繁复的金融术语,正是这片子的可借鉴之处。

  是的,对于现在普遍缺乏耐心而又不汲取教训的主流观众来说,这部片子注定得用荒诞可笑的调度来演绎才是最好的传播途径,契合时下流行的视听语言:夸张的剪辑、手持拍摄推拉、多线交叉的叙述、明星们夸张的脏话台词和肢体语言、打破封闭叙事的解说。

  台词中不乏黑色幽默、一针见血的反讽来渲染这场事件的滑稽,就越凸显这场灾难的无从避免和贪婪对人性的利用,就越显得其寓言性的可贵,真的只有经历过相似灾难的人才会懂,比如,去年连绵至今的A股股灾,我们广大人民群众对于暴跌的段子,其无可奈何的戏谑自嘲,比之《大空头》,恐怕还要高个档次吧?

  所以,对于那些想要了解世界运作原理的观众来说,多看奥斯卡提名电影还是有好处的,至少《大空头》让你懂得,“断供率”就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请提高警惕吧。

  □兰波(影评人)

(责编:小万)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水煮娱专栏+ 更多

王思聪为何成为看脸时代的网红之王

在成为国民老公很多年之后,王思聪的新头衔是——国民网红。[详细]
王思聪为何成为看脸时代的网红之王
热门搜索
热点微博
高清美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