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创作者,要做的是深入挖掘人物内心,而非满足于给他们扣上既定的身份性格帽子,就算打完收工。汤唯和吴秀波这两个人之间的爱情故事,有难度,但写得好,自然也更有力度。但可惜的是,我们几乎没有看到真正爱情片应该有的哪怕一丁点尝试。
看完《北京遇见西雅图之不二情书》,特别没教养地笑场了三回。发现祖峰是有妇之夫笑了一次,秦沛死的时候也忍不住笑出了声(前排姑娘恶狠狠回头剜了我好几眼,估计是没见过这么没心没肺的),王志文那句“要不周一陪我去纳斯达克敲个钟”,更是差点没让我把大鼻涕乐出来。套路,全是套路!这回新加入的编剧是曹保平的高足焦华静,老曹的剧作观可一向是文似看山不喜平的,合着就教你弄出这么些规定动作,这板子到底该打到谁屁股上?
“北遇西”第一部虽然也未见得有多精彩,但出国产子小三与漂泊落拓名医的故事至少还有那么几分新鲜意趣在。到了这一部,似乎有了情怀家国,诗词歌赋这碗老酒垫底,一切就都可以浑不吝地顺着拐往前努:两个人之间的鸿雁往来,开始还能看出点时间脉络,后来就几乎干脆变成了即时通信。不知道到底是“不二情书”,还是“不二微信”。而为了烘托男女主角最后那段度尽劫波的美好,汤唯前面遇见的所有男人,便只能都成为烘托吴秀波的一个个注脚——学霸一定是胆小自私,委过于人的;有钱人一定是视感情为交易,能走支票本就绝不走心的;知识分子就不用说了——负心都是读书人嘛!除了简单粗暴,我想不出别的形容词。
事实上,如果电影结束于汤唯遇见祖峰,吴秀波拉着摩托车上的小男孩在公路上奔驰的那一刹那,我会给它多加半颗星。当然,这恐怕也怪不得薛晓路,我们的观众,多半是不懂得兴尽而归这码子事的,一部爱情片你不让男女主角终成眷属,他们八成得吵着要退票——至少,老板们都是这么说的。
而现在,电影的最后半小时简直就是一场灾难,两个一直通着信的陌生人,突然间就不约而同爱得天翻地覆死去活来,牙一咬心一横就直杀异国他乡,拿出把对方当成自己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的架势,不得佳偶终不还。这像一个十五岁就操砍刀跑江湖的老赌油子和一个亲密关系恐惧症患者能干出来的事儿吗?是什么让汤唯鬼使神差回到榨干了她老爹生命的赌桌前?又是什么把吴秀波变成永远面带职业笑容的冷血二道贩子?
作为创作者,要做的是深入挖掘人物内心,而非满足于给他们扣上既定的身份性格帽子,就算打完收工。赌场公关和房屋中介,某种意义上,都是服务业,干得也都是见人下菜碟的买卖儿,阅尽千帆过后,可能自然而然就不再相信什么劳什子爱情。这两个人之间的爱情故事,有难度,但写得好,自然也更有力度。但可惜的是,我们几乎没有看到真正爱情片应该有的哪怕一丁点尝试。皮里肉外挑了个小口,就告诉人家我这是微创手术。做人不能这么莆田系吧?
必须得承认,某些小桥段里,还是看得到两位女编剧的灵气。比如对秦沛老两口的身份来历的暗示(吴秀波开始想说“解放前”,但看见秦沛脸色,就自动用“几十年前”的说法代换),又比如汤唯在过马路时,头顶大银幕播放出吴秀波闯进摩托赛颁奖现场,高举寻人启事的画面,都有让人莞尔之功。但这却并不能改变本片绝非一部爱情电影的事实。
和前作一样,这一部其实也应该归于小鸡电影之列,或者说,是一部比上一集更为成熟和精致的小鸡电影。开头汤唯被房东轰出门就致敬了《柔道龙虎榜》里应采儿被赶出出租屋的那一幕,坐在海边的吴秀波怎么看都有点《瓶中信》里凯文·科斯特纳的风采,以及不断在《街角商店》与《电子情书》间腾挪的起承转合……这些都是我喜欢的电影,但都被硬塞到这个名为《不二情书》的容器,让人难以产生任何感觉。至于爱情,我建议你还是去娄烨和王家卫的片子里找吧。即便是打着三级片噱头的《踏血寻梅》,援交少女和粗暴嫖客间的真情一闪,也远远要比这对笔友间的千里传书来得动人。
最后,也是最让人生气的一点。不少文艺青年看完片,就把《查令十字路84号》当成了新爱情圣经,有的书店里这本积压已久的小薄册竟然直接就卖断了货。可看过的人都知道,它跟爱情可以说几乎毫无关系,如果一定要说有,那也是讲爱阅读的人与书之间的爱,而男女主人公,则更像一对志同道合的挚友。拿这么一本爱书人的圣经生生附会出一段爱情故事,是要逼得我们这些斯文读书人也跳脚不成?有人能和你一起讨论你们都喜欢的书和作者,这感觉已经很美好了,它未必输于爱情。
□红鱼(影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