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要反思制作思路是不是错了

2016年06月22日 10:58 京华时报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制片方称“上映时间绝对不会超过2017年上半年”。公映时间一竿子支到了一年后,那时候还会有人看《三体》电影吗?

《三体》预告海报 《三体》预告海报

  说好将于今年7月份公映的《三体》跳票了,制片方称“上映时间绝对不会超过2017年上半年”。公映时间一竿子支到了一年后,那时候还会有人看《三体》电影吗?

  答案是,该看的依然会去看,不想看的,依然不会去看。比较有意思的是,这么一部不被看好的电影,跳票行为竟然引发那么多人关注,享受了一次大片待遇,原因恐怕还是与原著有关,与改编关系不大。

  观众希望看到年轻电影人逆袭的故事,也的确有不少年轻导演在这些年上演了一炮而红的故事。但对于《三体》这个连一线导演都不敢碰的题材,年轻导演来改编它,成功的几率的确没法被看好。

  制作团队与创作团队一开始对这部电影的定位就错了,“好莱坞特效团队+国内一线明星合力打造”,“是一部制作精良、高度还原的史诗级国产科幻大作”,“在后期特效阶段延长时间细心打磨”……这样的说法,是在叙述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甚至给人以“越努力,越失败”的感觉。

  尽可能降低观众对《三体》电影期待值,或是更好的策略。新公司、年轻导演,敢于触碰棘手题材,勇气已是可嘉,无论拍成什么样子,都会是国产科幻电影的一小步。把身段、姿态放低了,创作观念自然也会改变,如果初期不这么张扬,默默无闻地完成这部电影,想必今年暑假影片已经可以进院线了。

  低成本一样可以拍《三体》。观众不信赖的,是《三体》团队的技术水平和制作理念,担心它被拍得山寨感十足。无论《三体》怎么努力,都无法让观众相信,它能够达到一流水准。既然如此,何不放弃对“大制作”的盲目追求,转向对《三体》故事线条的摸索,通过另一个途径,带观众领略科幻想象的魅力?

  不需要花费大笔的钱投入到画面上,用紧张的情节、丰富的人物形象以及深刻的立意,一样能拍出小成本的好看科幻片,比如《时间规划局》《源代码》等。能用大制作来完成《三体》当然是好事,但在没法很好地完成这个任务时,选取一个角度,采用一个讨巧的切入点,把《三体》的一个精彩部分呈现出来也不错,没人会要求制片方,在一部电影中就把整个《三体》故事全部表现出来。

  现在这版《三体》还有机会,但当务之急就是不要把精力浪费在视觉特效的打磨上,如果剧本没操作好,创作者自己还没搞明白想要表达什么,那么就算视觉特效勉强达到及格分,一样会被差评。不如在剩下的一年时间里,好好琢磨《三体》的魅力在哪里,如何通过人物与情节的力量,来强化影片的看点,只要在剧情上实现了突破,一样会赢得观众的尊重。

  (韩浩月)

(责编:YY)

标签: 三体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水煮娱专栏+ 更多
热门搜索
热点微博
高清美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