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白
从《独立日:卷土重来》的放映厅出来,紧接着看了杜琪峰执导的《三人行》。从影片一开始的令人眩晕的镜头以及血腥的外科手术画面,我就在想,为什么两个产品的成本相差十倍以上(《独立日2》据报道成本2亿美元,《三人行》查不到可靠数据,但两千万美元是万万不至于的),但票价却可以相差无几呢?
这是个经济学问题,可用产品属性,如可复制和成本、销售关系来解释,但对于观众而言,不同类型的商业片,得到的观影感受却是可以衡量和对比的。换言之,如果80元看了《独立日2》,就会很容易对《三人行》产生连20元都不值的心理。
即便有人津津有味地三刷四刷这部港片,《三人行》也难称得上是那种值得玩味、充满细节趣味的作品。钟汉良[微博]扮演的贼人,算是近期华语片的一个亮点,高智商且懂心理战,邪恶得有了魅力,只是最后血战中骤然全体失败,完全浪费了前期的巨额铺垫。最后钟汉良说是不会再醒来,使得整场预谋已久的救援,俨然成了为漂亮画面而生硬拉扯出来的剧情,颇为狼狈。
自从杜琪峰“北上”之后,就难回到从前的巅峰状态,在画面和形式上也主要以“向自己致敬”为主,“射杀站位”、长镜头虽然于电影美学有创造性,但反复任性地使用也容易审美疲劳。而这种状态也并非杜琪峰一个人的问题,一大批“北上”导演都显示出一股难以克服的疲态。
除了水土不服、商业过度掣肘,香港导演本身也显得青黄不接和创造力匮乏。有人说“不喜欢《三人行》的去看看《树大招风》吧”,好像这部作品能代表近期港片质量一样。但实际上,即便《树大招风》也难称出色,刻意地强调历史感,却掉进了老套庸俗的叙事套路中,陈小春[微博]浮夸而没有说服力的表演也让人想起港片中最为拙劣的气氛……年轻、没有禁忌,不代表就能拍出出色的作品,寄予期望但不影响客观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