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是卢·华莱士这部同名小说第四次搬上大银幕,而此前每一次都有历史性收获。1959年威廉·惠勒版本席卷了包括最佳导演在内的11个奥斯卡小金人;1925年的版本,宾虚形象被认为是最有感染力也最忠于原著的一版,它唯一遗憾是比奥斯卡奖早诞生了几年;与小说同年诞生的1907年版本虽仅只15分钟,然而它不仅是史上首部描绘战车竞赛场面的电影,还开创了电影版权先河。
这看似光环等身,但同时很容易成为《宾虚》翻拍的心理负担,还好俄罗斯人提莫·贝克曼贝托夫是个不惧权威的家伙,他大胆把1959年树立的故事样板打翻重来。
首先他把故事结局改写了,让本已经在1959年战车大赛中悲壮殒命的大反派米塞拉复活,用他的一条断腿就换回了迷途浪子的回头,同时换回了他与宾虚的兄弟情深。这种改造本身无可厚非,就看创作者用以何为,能否实现自己的表达。再说经典本来就是用来挑战的。
在1959年的版本中,其实讲了两个故事,一个是宾虚的故事,一个是耶稣的故事。全片贯穿着耶稣的出生、死亡与复活,更重要的是,耶稣在宾虚的世界里无所不在。宾虚快渴死时祷告:“我的神啊,求你救救我!”耶稣出现给了他一瓢水。而在新版尤其是引进版中,耶稣部分一帧未留,给他水的人换成了摩根·弗里曼化身的非洲酋长。
尽管如此,耶稣神祗依旧无所不在。比如宾虚一开始是仁和的,哪怕罗马人的战争机器碾过家门,他也未表现过厌恶和叛逆,这是典型的耶稣式的宽仁。甚至连后来的家破人亡以及
五年海上奴隶之苦,也没有燃起他像激进分子那般对罗马人的仇恨,仅将复仇之火对准昔日兄弟米塞拉。然而当他在竞技场上战胜米塞拉,重获自由与荣耀时,仇恨顿失,他选择了与兄弟握手言和。
爱比暴力更具力量,这恐怕是俄罗斯人最想通过这部好莱坞史诗巨制表达的东西。而爱自己、爱家人、爱他人甚包括爱你的敌人,用宽容化解仇恨,用爱换取和平等等,这些是跨越宗教的人心所向。(曾念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