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不仅要熟李安还要懂美国政局

2016年11月08日 09:39 新京报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喜欢的前提是要建立在对美国反恐战争和政局动荡,民众政治态度等宏观大背景的长期关注,以及对李安的作品高度熟悉前提下。

许多影评人给了《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负评 许多影评人给了《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负评

  李安把拍片视为修行,态度积极。虽然手擎着伯格曼对宗教质疑的大旗,但他更求答案,敢于触碰美国最核心的意识形态,并表现为对美国精神的怀疑,包括保守主义以及重商主义、新教伦理等复杂概念——李安力图从更高维度来解读美国遇到的新症难题。

  观 众

  需要了解宏观政治背景

  李安的价值根基与美国受众无法调和

  由于对于“新技术”的矛盾观感,许多影评人给了《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负评,也导致我的期待值开始被压至零。然而实际上,看完还是蛮喜欢——喜欢的前提是要建立在对美国反恐战争和政局动荡,民众政治态度等宏观大背景的长期关注,以及对李安的作品高度熟悉前提下,缺一不可。否则难洞察李安在电影中蕴含的用意,哪怕你是铁杆安迷。

  李安把拍片视为修行,态度积极。从儒道到佛教、印度教、基督教,虽然手擎着伯格曼对宗教质疑的大旗,但他更求答案,在这个基础上的入世,敢于触碰美国最核心的意识形态:军队、德州牛仔、反恐与个人自由。美国保守主义的核心,在本片化为对美国精神的怀疑,包括保守主义以及重商主义、新教伦理等复杂概念——李安力图从更高维度来解读美国遇到的新症难题。

  但我要遗憾地说,努力归努力,他本质上是无力提供解答,也许是他的学识和世界认识不足以支撑一个答案,但李安最珍贵的一点在于,他永远以人为本体去做解读,对个体命运他还是能够指出方向的。但对群体、阶层,共同体,他是无能为力的,这个层面上的延续性,从《色戒》《断背山》开始,也是表现愈来愈明显。

  可以预见的是——或者从美国媒体对电影出乎意料的差评可以窥知,李安想表达的,美国主流不会买账。他们更世俗务实,不会改变重商主义,亦不会改变保守自由主义的倾向,相反,知识精英阶层还会视李安的态度为暧昧不清,左右摇摆,这就是爱分阵营的美国和以“仁,和,悟”为价值根基的李安永远无法调和的,李安以前被诩为“贯通东西文化”的牌坊第一次出现了大裂缝。

  技 术

  保守但契合电影

  李安并没有为新技术而妥协自己的诉求

  新技术实验其实很保守,但契合电影本体是合适的,李安并没有为新技术而妥协自己的诉求。通过片名就可洞察到,“半场无战事”,不仅包括伊拉克战事,还包括人生的战事。所以,这个“半场”就很微妙,李安利用了这Halftime,做出了里外两层结构,上下也是倒扣呼应的,那么新技术的目的是为了突出这个时段的记录性、时效性,以及日常性。

  大多数观众觉得失望,觉得没有像《阿凡达》一样的炫目特效辅就的技术跨世代升级,实际上,李安通过反戏剧、反特效、反美化(调色基本只压了高光和矫正了下色差,化妆基本没有,特写镜头给得特别多),艺术野心并不比卡梅隆小,或说更大,他并不会为技术妥协,而这个新技术刚好为类体育转播、秀场、战场拟真结合的剧情提供了基础,这就是他用120帧加3D目的,就是纤毫毕现,给你看生活就是如此。

  当然,新技术如果没有大量使用于娱乐电影,而靠李安一人之力去推广,拍的又是这种剧情严肃电影,前景堪忧。更何况,电影在技术上为保证安全,导致以前大量使用变焦镜头,运镜飘逸的约翰·托尔(摄影师)老老实实用着轨道,给着固定镜头,根本不敢以手执给予现场感。李安用高帧率来弥补运镜上缺失的临场感,证明高帧率对于摇晃或运动的机身,带给观众的眩晕症更为强烈,从片中寥寥可数的几个摇晃镜头就可以看到这一大弊病。另外,蘑菇军士葬礼开始,广角镜头带来的畸变也很严重,仪仗队从后仰变成前倾,说不出的奇怪。

  演 员

  重用新人方便实验新技术

  李安在演员指导上从未失手

  至于演员,李安重用新人,而不以大牌大腕来做担纲主演上的考量,一是片场好控制,方便实验新技术新想法,这个习惯从《冰风暴》开始一直延续至今——大概是他在《理智与情感》上吃了大腕的亏。但最主要还是为了契合角色的气质,绝不为商业卖座而妥协。这次选中毫无名气的乔·阿尔文,打动李安的应该就是乔契合原著味道的外形,这个演员难得是双重气质,在他面无表情的时候,他的眼睛会说话,湛蓝双目有着迷惘和感伤的气息,正好符合角色因剧情推动造成的心理波澜,不管是在战场还是秀场,半场候命时,他永远有着一种“抽离开来,心不在场”的状态。而在他笑时,你发现他不过是一个略为青涩的大男孩,阳光有亲和力,所以他的队友喜爱他,妹子待见他。

  而他的队友,包括李安大儿子,每个角色的性格都是内敛的,由于新技术从未有过的高清晰度,他们必须游走在扮演和记录的边缘,这个难度其实是相当高的。班长这一角色竖立得特别好,严厉不失率真,美国军队核心士官阶层的标准像,辨识度抓得精准。范·迪塞尔的光头造型和糙味,只能说刚刚好,惊喜的在于克里斯·塔克和史蒂夫·马丁脱去谐星的面目,又带点喜感,让剧情冲突不那么沉闷,斯图尔特的伤疤女加大姐气质也能把握到美国蓝领阶层的实质,李安在演员指导上确实没失过手,稳稳当当。

  □兰波(影评人)

(责编:小万)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水煮娱专栏+ 更多
热门搜索
热点微博
高清美图+ 更多
精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