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少爷的剑》:爱恨江湖变成儿女情长

2016年12月05日 10:11 新京报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一方面想要加入更多情怀性,另一方面不得不服从当下主流商业叙事,是这部电影最大的撕裂所在。

三少爷燕十三对决 三少爷燕十三对决

  新版影片中关于江湖的爱恨叙事,全面让位于可望而不可即的儿女情长——也许尔冬升和徐克也没有一门心思想表达平民江湖,他们虽然在形式上回到过去,但对观众口味的琢磨却是“与时俱进”,一方面想要加入更多情怀性,另一方面不得不服从当下主流商业叙事,是这部电影最大的撕裂所在。

  自幼熟读古龙的人想必都明白,想要在影视剧中照搬古式语句,在今天无异于自杀。一行一句翻来覆去的,很可能是无意义的废话,组合起来恰恰成为了诡秘气氛的营建者。上世纪70年代后期,楚原曾执导一系列古龙小说改编的电影,在节奏过慢的原装对白中,还将配乐摘除,令电影场面像极了话剧舞台。这样的处理方式在担任1977版《三少爷的剑》主演的尔冬升看来,已经完全过时了。不仅如此,尔冬升更表示,如果能够处理青春时期演的那一系列邵氏武侠(应该也包括八十年代初楚原极尽怪力乱神的《魔殿屠龙》之类),他将会选择全部烧掉。

  然而四十年后,尔冬升作为导演,拍出了他的新版《三少爷的剑》,里面仍然出现了双肩带角的老式武侠片服装,可是演员的举手投足、眼神情义,都已经今非昔比。

  上世纪70年代,包括成龙[微博]主演的大量港产古龙片通常以极其古龙式的悬疑为开头,以绝对港式的大决战结尾。新版《三少爷的剑》最后也有一场大战,只是不再负担正邪对决功能,更像是对一个时代的反省。但影片作为一部武侠类型片,叙事相当草率,而想要讲道理的姿态又表现得非常高调。老武侠迷会直斥影片的直白——所有反转都靠对白,新一代则已经不懂源自古龙时代的武林想象。

  事实上,古龙曾经自陈,小说里借由三少爷谢晓峰带出的三教九流,很大程度上建立在他(包括外省南下人士)在冷战时期的台北所获得的世俗经验——也就是他所流连声色的台北社会的缩影。这本是阅读小说才能获得的趣味,而邵氏版本电影建立在厂棚拍摄机制下,也有异曲同工的感觉。在新版《三少爷的剑》中呈现的市井生态,从小镇风土到挑粪工人情状,虽然点到为止,仍呈现相当强烈的书写愿望。但新版影片中关于江湖的爱恨叙事,全面让位于可望而不可即的儿女情长——也许尔冬升和徐克也没有一门心思想表达平民江湖,他们虽然在形式上回到过去,但对观众口味的琢磨却是“与时俱进”,一方面想要加入更多情怀性,另一方面不得不服从当下主流商业叙事,是这部电影最大的撕裂所在。

  而在古龙鼎盛期的小说里,很少出现小丽这样单纯的女性角色,自然也很难想象由蒋梦婕[微博]这个曾经的林黛玉扮演者去完成古龙作品的女性形象。这个角色如同以今日的影坛长者眼光回望过去的创作者那样,洗尽铅华之后想要从纷乱里过滤出美好,却终于留下残缺,无意识中成了一个自体映射。

  当然许多观众会将焦点放在作为监制的徐克身上,期待《三少爷的剑》作为武侠类型片本身的视听价值。打斗场面本身不功不过,似乎并没有刻意去强调由武功技巧本身引发的观念变化。相反,武功受制于心魔——一如燕十三担心谢晓峰见过了他所有招数后的绝望心态。在护庄之战中,角色的“功能性”死亡延续了这部影片在完成江湖恩仇叙事时的急功近利。诚然,电影中刻画的市井的镜头一度试图接近极端细致,但最终被俗套的灭门与情变一笔勾销,这直接导致影片所有效仿古龙的反转,都成为观众一望可知的儿戏。

  □独孤岛主(影评人)

(责编:YY)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水煮娱专栏+ 更多
热门搜索微博热搜
热点微博
高清美图+ 更多
精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