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票房一路高升 口碑两极分化

2016年12月20日 16:00 法制晚报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张艺谋强调《长城》是一部爆米花电影,也是借势好莱坞、传递中国传统文化的作品,来看看业内人士对这部电影的看法。

电影《长城》海报 电影《长城》海报

  “张艺谋新片《长城》如约而至,尽管同期还有《罗曼蒂克消亡史》、《少年》等不同类型的对手,但自开画以来,排片、票房、关注度等方面一骑绝尘,如同冬天里的一把火,为当下萎靡的票房市场注入了一针强心针。截止到今晨,该片上映四天,票房已累计达5.12亿。

  在高票房背后,这部影片却被来自四面八方口碑两极的评论淹没,褒贬不一的声音,大有筑成另一道“长城”的架势。

  此前,张艺谋在接受采访时强调《长城》是一部爆米花电影,也是借势好莱坞、传递中国传统文化的作品。究竟这部希望在商业片突围进军全球市场的影片做得如何,来看看业内人士的看法。”

  别跟老谋子较劲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影评人 大侃

  事有两面,话分两说。对于影片《长城》大体的评价有两种:相对专业的朋友感觉《长城》没有走出张艺谋过去作品《十面埋伏》、《英雄》的老路,认为是奥运会团体操表演;但是普通观众感觉良好,一百零几分钟没有冷场,动作戏好看,怪兽惟妙惟肖,是一部好看的爆米花大片。

  当下最难的就是众口难调,一百个人有一百种想法,不可能达到人人满意。笔者认为作为中美深度合作的首部魔幻大片,《长城》还是合格的,饕餮如万马奔腾呼啸而来、万箭齐发、火球齐飞、雾中大战、燃放孔明灯等很多场景还是很有想象力的,色彩与大场面保持了张艺谋的一贯水准,可以说还是有不小的进步。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口碑两极分化的情况?笔者认为,主因在张艺谋。摄影出身的张艺谋转型为导演后,带给了观众诸多惊喜,《红高粱》、《秋菊打官司》、《大红灯笼高高挂》等影片扬名海外,捧红了不少影帝、影后。但影片《活着》遭禁是一个分水岭。广告里常说“没声音,再好的戏也出不来”,电影里也同样适用。再好的片子,影院里看不到,即使拿再多的奖又有什么意义?于是乎从《英雄》开始,张艺谋收了神通改了套路,抛弃文艺改走商业路线,影片《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等,都是其中的代表,尽管中途拍过《千里走单骑》和《归来》两部影片,但是商业片的大方向并没有变。

  当下,不少人还在用老眼光看人,还在用过去文艺片的标准来衡量改走商业路线的张艺谋,这对张艺谋来说是不公平的。《长城》作为一部合拍影片,从编剧到制片人以及制作人一水儿的老外;加上马特·达蒙、佩德罗·帕斯卡、威廉·达福三位外国主演;幕后创作团队更是来自37个国家,光翻译就几十人……

  这个导演好干吗?一点也不好干!有时候没必要太较真,大多数观众觉得好就行了,毕竟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是爆米花也过于套路 打发时间算合格

  时评人 韩浩月

  我在看《长城》的时候没有明显的反感,打怪兽也是爆米花电影常见的场景和情节,但出影院以后开始回忆整部影片时会轻而易举地发现其中情节的草率,没有什么值得回味的东西。影片中很多都是见怪不怪的东西,比如张艺谋的体操美学、演员的表演。张艺谋的电影没有给大家带来什么新鲜感,或者说他的神秘感和新鲜感早已经不具备了,甚至你能发现其中有种深深的套路感。

  张艺谋也反复强调套路的问题,他始终在强调这是一部爆米花电影,但实际上这是一部过于套路化的电影,可以说是不用心的电影。

  整部影片有融入中国元素的想法,留下的观感有,但不是第一表达要素,甚至还是作为影片的配角出现的,就算是影片反复强调的“信任”这个关键词也是人和人之间的信任,是情感上的东西,而非中国文化独有。长城这个符号,对于外国人来说不新鲜,张艺谋并没有把长城的文化作为文化要素说出去,中国和外国观众都感受不到长城的吸引力,而是被怪兽饕餮吸引走了。张艺谋这种将中国文化通过商业大片传递到世界的愿望是好的,只是做起来有点难。

  影片基本都是好莱坞的编剧在做,他们根本吃不透中国文化在哪里,导致失去了让观众感受的通道,都是被一些花哨的东西所吸引。

  《长城》不是张艺谋主导的影片,里面的张艺谋元素我们看得很清楚,整体的队伍、色调的运用,都是张艺谋的特色,但其他没有一个是属于张艺谋的。我们看影片结尾的字幕,幕后制作人员好莱坞的占了大多数,可以说他们才是创作的主导。整部影片可以看出张艺谋尽量把自己的风格往好莱坞那方面去融合,试图用这种风格,让人们有印象,但这并没有给《长城》加分。

  如果刨去所有附加在影片上的文化内涵的话,《长城》作为一部打发时间的作品是合格的。在看的时候来不及去细想这些缺憾,甚至还会觉得张艺谋的那一套有点意思,虽然它用过无数次。毕竟好莱坞作品本身让人看完就忘的也不少。

  现在很多批评张艺谋的人脱离了影片本身,影片创作上不能拿《活着》的标准要求张艺谋。之所以用他曾经的辉煌来要求张艺谋,说明有些批评人对张艺谋还是有期待的。他们的气急败坏是因为张艺谋有这个能力,但没有满足观众,对他的不求上进感到失望。

  拔高到传递中国文化 这里是空谈

  电影市场观察者 蒋勇

  如果说《长城》是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价值观,那就有点太拔高它了。

  摄影出身的张艺谋,将大量的精力都耗在美工造型上面,关于长城的主题却没有任何反映,似乎饕餮的主题远胜于长城。对于世界人民来说,长城只是一个电影的故事发生地,而并不是中国文化的象征,它唯一的作用就是用来抵制饕餮。而影片也并没有明确提示这是在哪个朝代,只是说明了京都在汴梁,而关于宋朝的人文科技到底怎样,细节完全没有,所谓中国文化的传递在这里只是空谈。

  最偏颇的是整部影片没有人性的反映,打怪兽的过程就像玩电子游戏一样,感觉不到精神的内核和力量。影片中的每一个人设都是脱离开社会和家庭背景的,看不到一个人的成长轨迹,也看不到社会的变迁对人的影响。军营关系、社会关系几乎没有什么表现,更别说所谓的家国情怀了。只是肤浅地认为中国人拯救世界就是中国文化的体现未免让影片成为空心萝卜。我们感觉不到生活的痛痒,没有共鸣,只会有距离感,甚至是排斥感。如果把这叫做讲述中国故事未免显得有些牵强了。

  张艺谋反复强调《长城》为中国导演趟出一条和好莱坞合作的路。如果以这部作品作为代表的话,不知道中国导演接下来的路是趟出来了,还是堵死了。

  如果说传递中国文化的作品,《功夫熊猫》系列和《花木兰》是两个具有借鉴性意义的作品。虽然是好莱坞的制作,但前者将道家思想融入其中,后者替父从军的儒家孝道都是中国文化的体现。

  中国文化走出去是一条漫长的路,我们要学习的不光是美国,要向韩国学习的东西更多一些。要让世界认可自己的电影,首先应该脚踏实地地做一些让自己认可的电影。俗话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自己的东西不能丢。文化的保留、再发现、挖掘,甚至传递到全世界不是嘴上说说而已,确实需要电影人下工夫的。

  (法制晚报 田婉婷)

(责编:小万)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水煮娱专栏+ 更多
热门搜索微博热搜
热点微博
高清美图+ 更多
精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