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评五元票价风波:电影票价与观众意识
http://ent.sina.com.cn 2000年12月05日11:07 新浪娱乐
新浪网友:丝瓜藤
本来,作为最大众化的文化娱乐形式,中国电影一直到80年代末都维持着能够让观众接受的票价,薄利多销使得中国拥有了世界上最广大的观众人次,也使得中国电影经济在几毛钱的票价基础上,创造了20多亿元人民币的高票房。而今天,当有的地方看一场电影需要30、40甚至更高的时候,我们的票房却不到10亿元,观众呢几乎降到冰点--去年不到5亿人次!对此,我们除了抱怨大文化市场竞争激烈、观众分流,难道就找不出别的原因了吗?
11月以来,四川成都又一次成为电影市场的焦点。由于两条院线的竞争,蓉城的电影票价降得如火如荼、观众又象70年代末一般潮水似地涌进电影院。总把观众视为上帝的电影人,终于把这句常放在嘴边的话变成了最实际的行动,5块钱就可以看一场电影,蓉城的观众说:早这样,我连影碟机都不买了。只因电影市场的运作者心中开始有了观众,而作为回报,西南影都应该说还比较坚固的大门,被一次一次地挤破了。媒体对这一事件倾注了极大的关注,在大量报道的同时,很多外地的报刊纷纷都问:我们这儿的观众能够享受低票价的愉悦吗?不会!媒体采访了部分地区电影公司,得到的答复几乎无一例外。
这是再正常不过的答复了。因为中国电影市场的不规范导致了电影经济的恶性循环。垄断造成发行渠道单一,发行渠道单一抑止了大多数经营者的积极性和市场的萎缩,市场的萎缩使得影院无力进行现代化的多厅改造,而单厅只能靠大片的放映才能勉强生存,大量的国产影片和进口普通片都存放片库,大部分观众因为财力有限被拒之门外,不再有看电影的习惯,又造成了单一的只观看大片的观众群体,单一决定了骑虎难下的电影票价的高定位,因为只有这个群体即部分电影经营者所称的城市白领才有可能每个月看一到二次电影。再加上影院越来越厉害的成本支出,又只能想到靠提高票价来维持的权宜之计。
电影票降价大战在四川打响,是有其原因的。因为四川是最早实现两个渠道并存发行影片的地方,有竞争才有可能引发市场所需要的元素产生,才有可能去为观众着想。今天的价格之争并不偶然,因为几年前,两条渠道竞争得是影院质量的好坏,银幕数量的多少。竞争的结果,四川省电影公司最早完成了电影经营单纯由发行向院线管理的革命性转变,省公司拥有了40块左右的银幕数量,而且更自豪的是拥有了中国最棒的多厅电影城。峨嵋公司呢,由小变大,所属华协影城,可以说是中国电影院发展的一个奇迹--由学校礼堂发展成带动周边地区市场繁荣的多功能文化娱乐场所。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当别的一些大城市纷纷希望吸引外资改造影院的时候,因为竞争,成都的影院却几乎是依靠自己筹集的国内资金完成了更新换代的改造--这是我们整个电影行业的骄傲!不仅如此,两条渠道竞争的又一个环节体现在服务质量上,越来越规范的服务,只是出于一个目的就是一切为了观众的需求,只要有一个小空间,就能够变成观众休息的舒适场所。成都的观众已经够幸运的了,现在又碰上了两条渠道新一轮的竞争:电影票的降价。尽管这一事件的出现,还存在许多有待市场检验、修正的问题,但它毕竟是降低自己的门坎把观众又请了回来。
票价的问题牵扯到电影业改革的深层次问题。更涉及到我们的电影制片、发行、放映从业人员心中到底有多少观众意识。留意一下观众的心声吧,他们此刻正在一些著名的网站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呢。
本文提交者发言纯属个人意见,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欢迎来新浪影视论坛发表文章或来信发表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