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施瓦辛格新片因何票房失利
http://ent.sina.com.cn 2000年12月12日11:13 大公报
施瓦辛格的《第六日》,在美国票房不振,世界其他地方是否也一样?香港公映首天有四十六万港元进账,排名第一,不过不失。
电影人都知道,在本土票房衰退,有时在外地仍有馀威,票房往往超越於同系列的前期作品。
说施瓦辛格是老化的人,是忘了更老的伊斯特伍德。电影容不下老人,更容不下老女人,这是年龄歧视、性别歧视?还是市场始终落在年轻人身上?
阿诺胜在那副打不死的精神,从举重世界到《未来战士》在电影圈中崛起,他都展示了成功者的成功要素。
负面新闻的出现次数,会与票房成绩形成反比。《第六日》的票房,如果以狂风扫落叶的姿态出现,投资於宣传的资金会相应增加,正面新闻和宣传稿件并肩而进,观众欢呼,负面新闻就不得不暂避。
在成功的日子,在高峰的日子,传媒所带来的,是飘飘然的世界。不过,这个日子的结束随时会出现,你继续攀高峰,速度减慢了,好消息立即变成坏消息。
传媒在不同角度、不同时间的比较,会令多数好消息变成坏消息,这是艺人最常接触的现实,阿诺也不会例外。
不同角度制造坏消息的方法,往往是不看一个人的全面,只挑拣其中的弱点。一位艺人的衣饰稍为逊色,可能被选为最没有衣着品味的一群。不少传媒也往往只看一个人的一部分,再加入创作部分。猜测某个人的说话背面意义,是其中常见的一种。
一个艺人可以说几十年来都很成功,也可以分拆同一事实在不同时间的负面部分。如果他十年内都成功,就看他哪一年表现较差;没有哪一年表现较差,就找其中一个月,或其中某一个小时。只要将这类事实与其他时间比较,真的不愁没有负面新闻。
对於许多报章的娱乐版,如果我们不去分析哪一新闻只是小题大做,哪一个新闻只是不同角度看事物,且往往流於片面,不知道哪一个从比较数字制造出来的新闻,我们就会受新闻所愚弄。
同样不少报章的娱乐新闻版面处理法,正向其他版面发展,所有公众人物被艺人般对待。整个社会已愈来愈缺少个人的持平见解。
是否要更多的社会成功人士都不断站出来应付不同的报道?更多人的精力不是应该花在他们的专业上吗?
从《第六日》在美国票房失利,所带来的负面新闻经已太多了。很多美国传媒倒像视阿诺为对头人,希望将他拉下马似的,这自然是社会的悲哀。(陈清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