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新浪首页|免费邮件|用户注册|网站地图

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自由评论 > 哈尔滨日报 > 正文



您还可以通过
新浪点点通软件
摩托罗拉6188手机
爱立信R320sc手机
西门子3518i手机
浏览新浪网新闻




综述:明星出事了娱记忙坏了

http://ent.sina.com.cn 2000年12月15日21:57  哈尔滨日报

  明星总爱出事……出事后,又往往要与急于“等米下锅”的媒体进行好一番拼杀。这阵子,明星没少出事,媒体更是没少忙活,先有“赵大叔”卖鞋风波,又有“李书记”揭秘“东方”;再有王志文的泡泡糖事件,后有孙悦的经纪人疑案……而眼下最引人注目的怕就是毛宁的那点儿事了。随着桩桩内幕、件件隐情的曝光,娱记与明星的争端也就在所难免,且似有空前之势。按说,明星也是人,是人就有隐私权,但就因为是明星,所以你的事就是大家的事,甚至隐私。有人说,“娱记”不过是明星与受众之间的媒介。可几桩事件过后,我们发现部分“媒介”一不小心,愣是甩掉了绿叶的身份,冲到前台当上了主角--成了明星风波中的领衔之一。而其中的爱恨情仇、是是非非又关受众什么事,人们想知道、想看的无非是茶余饭后的一些热闹罢了。

  炒之毒副作用

  一些年来,天真好奇的中国受众们见多了大大小小的腕儿们星儿们打官司。打官司可以扬名,有名则有利,所以腕儿们星儿们多爱打官司,很起劲地打。专事猎奇的“娱记”们便趋之若鹜,添油加醋,很起劲地炒。不负责任的媒体只为逐利,只要有卖点就往往标了“独家”、“专访”的字样,很起劲地卖。但这一炒一卖往往窜了味儿,甚至让你“食物中毒”。

  某亿万富姐号称“这辈子已经打了20几场官司”,光去年就被拍卖掉4套房产,而且因其主演的某历史剧被重翻旧账,一时带出7场官司。这些年,“娱记”们花在她身上的笔墨,恐怕比写任何一个足以影响当今世界人物的还要多。从报道当初两张厚脸皮、一对男女“贼不打三年自招”的“自白录”与“不得不说”,到报道现在的所谓“私生女风波”、“经纪人事件”……

  提起打官司,她自在榜首。在从未间断过的炒卖声中,人家却一面拉洋片似地享受着绝不要婚姻的“爱情”,一面变魔术般地聚敛着绝不须汗水的银子。怪哉,一个与中国传统法制完全相悖的女人,怎么就成了最成功最富有的女人?善良而单纯的中国人都想不明白。难怪人家最近又自鸣得意地说:“一个女人只要成功就会被肯定,压根没时间发愁、衰老。”对此,媒体是否该从一开始就该“有所不言”或尽量少言,不是明摆着的吗?

  某大腕奋起揭发她原在某歌舞团领导的“八条罪状”。揭发者一似言之凿凿,反驳者谓之“胡说八道”,说她此举皆因在“三讲”测评中未被通过云云。几年前,此大腕曾与自己那时还是“小腕”的学生对簿公堂、相背已久。当时就有记者满怀激情地被卷入官司之中。但正当媒体都似乎对着大腕同仇敌忾时,“小腕”却甜甜地口称“大婶”主动与大腕和解了,有人为此很尴尬很难堪。

  对此,媒体是否该“有所不言”,起码等一等再言,别连“全体党员”还是“全体演员”都没搞准就言,不也是明摆着的吗?

  某记者因一篇报道被某大腕告上法庭,败诉后自杀未果……

  这也是媒体炒作太过之故。媒体特别是当地媒体的偏颇,更使记者自以为胜券在握;媒体唤起的社会极大关注,使其心理上“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能不发生悲剧?

  媒体对名人官司极富热情的炒作,炒得星儿们空前浮躁:刚出道的“新星”即把功夫用到戏外,热衷于打官司;影视上几无建树的“流星”,却成了告状“专业户”;本有希望的“无名星”因耐不住无人炒作,先后轻生……

  对此媒体是否该真正地“有所不言”,起码别产生“毒副作用”,不更是明摆着的吗?

  近日,某一向较斯文的明星终于让人瞧见把正嚼着的口香糖啐在某娱记的名片上!

  “娱记”与媒体对腕儿们星儿们有如全息摄影般的跟踪爆炒并非都讨巧。别看你把人家吹大了捧高了,没准儿哪口气儿吹不对或赶上明星正烦着哪,人家会把正嚼着的口香糖啐在你名片上!你抗议?他“全疤涨红”地骂你。你怎么着?玉掌掴人、老拳砸人,巾帼不让须眉表演“全武行”似地打人的不是没有。那时你才后悔:全怪我们把他们宠坏了惯坏了,这帮忘恩负义的家伙!甚至自家抽自家嘴巴,晚矣!

  所以负责任的媒体必须“调整新闻结构”,真正做到“有所言,有所不言”,目下特别是“有所不言”。李昕

  狗咬人也是新闻了

  过去听人说,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如今我倒觉得狗咬人也是新闻,比如一条狗咬了“小燕子”、“紫薇”什么的,肯定是新闻,而且是特大新闻,比美国人选谁当总统更有影响力。最近王志文用一位记者的名片包了口香糖,惹来不小的麻烦。如果换了别人,你就是拿谁的名片作手纸用,人家也根本不在意,人家送你名片,本来就是有一搭没一搭的事。不是吗?

  明星是啥?明星是人,无论他的银幕、荧屏形象多么灿烂辉煌,舞台歌声多么动听撩人儿,他也是人,他的生理结构、质地构成跟别人没什么两样。唐国强不可能真有诸葛亮的文治武功,六小龄童不可能有孙悟空的七十二变,把明星与他们塑造的艺术形象混同起来,以为周润发必定就是《上海滩》中的许文强,这是一个心理误区,是产生明星崇拜的心理根源。别把明星当圣人,常人的毛病,他们都有。摆地摊的小贩儿可以偷逃税费,毛阿敏、刘晓庆什么的当然也可以偷税逃税,同样依法制裁就是了,有什么必要大炒特炒、非炒成特大新闻不可?王志文把一个记者的名片包了口香糖,故然对这位记者有失尊重,但这终归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没什么大不了的。我曾目睹一个疯老头站在一家报社门前无端谩骂,记者为什么不写篇报道呢?过高地要求明星完美、过分地苛责明星的毛病,实质是把明星供上神坛,而把自己贬为跪在神坛下的朝拜者,是一种极卑琐的心态。

  所以,明星的新闻,应该是与他的演艺事业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比如张艺谋又得了什么国际大奖、唐国强又在哪部戏里成功扮演了伟大领袖等等。至于王志文与泡泡糖什么的,还是别上新闻媒体的好。新闻媒体不该是市井妇人传闲话扯老婆舌的大杂院。对吧?望朝

  名人斗法媒体助澜

  名人的风吹草动能够更多吸引受众,这是一个不争的现实。名人与名人一旦起了争执,大概更可以让人们在潜意识里体味到形如斗鸡或斗牛的乐趣。

  就传播的角度而言,名气越大,彼此越是闹得不可开交,就越可能成为热点。作为媒体,将这样的新闻炒作给读者,在满足大众心理的同时,更能换取相应的经济效益。正是由于大众的需要,才导致了名人纠纷的畅销,也正是有了诸多的曝光渠道,客观上也给名人的出名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良机。当年,在歌坛曾各领一段风骚的李谷一与韦唯之争,就引起了全国性的轰动,被李谷一告上了法庭的那家地区小报的销量,也在短期内扶摇直上,这不能不说是沾了两个婆娘的光。名人官司对人的吸引程度,与名人的名气成正比,虽说时至今日,随着名人官司为人们司空见惯后,其综合效应渐渐降低,但大众对名人们的兴趣,仍然是有增无减。

  不能否认,在某种程度上,由于媒体的炒作,有时会让名人们骑虎难下。因此,他们就更需要讨得一个明确的说法。昔日,中国的名人多以谦谦君子形象示人,如今能够庭上斗法,自然是社会的进步。但是名人也有名人的弱点,那就是,由于他们有强烈的“上等”意识,因此一旦打起官司,其身份也将成为索取赔偿的资本。在名人状告媒体侵犯其名誉的诉状中,其索赔金额之巨常常让人产生狮子大张口的联想,因为非如此行事,不足以体现名人“品牌”的高贵,而一旦官司打赢,哪怕是得了要价的十分之一,也足够某些平头百姓苦巴巴挣上半辈子。

  名人们对于面子,更像鸟儿爱惜其美丽的羽毛。就连一向被人认为是温厚平和的“忠祥大叔”,对别人对他文集的挑剔,也颇有恼羞成怒的意思。如果他就是将自己定位于主持人,而不是什么“作家”或“客座教授”,可能心境会变得平和。其实中国的文字,连语言专家们都叫苦不迭,有了错误,何至于如此发烦?说到底,还是把个人形象看得过于完美。

  合法的权益应该维护,但各行各业的名人,都有容不得别人去碰去摸的弱点。再加上纷争稍起,就有媒体往油锅里撒盐,这也就难怪:看热闹的越多,名人们的“黄瓜架”就越支个没完没了、天昏地暗。胡言

  明星“不是人”

  说实话,最初我也是怀着好奇心去翻看明星们的隐私的,想知道这些在舞台上、在影视剧里或媚态百出、或故做阳刚的男人女人,在银幕的背后如何活法。看得多了,忽然生出了一个很奇怪的念头--明星“不是人”。

  说明星不是人我可以找出许多证据。

  首先从最近被炒得沸沸扬扬的李谷一自曝“家丑”说开去。李谷一揭开本单位“腐败内幕”,充其量是反腐倡廉中的一个小案子,由纪检委和检察院侦查核实,作个结论也就完了。确有腐败行为,该什么人负责就由什么人负责,这类案件在全国每天发生的多了。然而李谷一是名人,案件就非同一般了。有人说,李谷一耐不住老来寂寞,靠自我炒作提高卖点;有人说,李谷一“三讲”勉强过关,然后反戈一击……就是没人说,李谷一是一个人,一个普通党员,她有权力向组织反映情况。没有人把明星当人,李谷一非要把自己当人,自然要被炒作一番了。

  前一段时间媒体爆炒的伍卫国与刘晓庆的恋情,怎么看都是一个小白脸子傍上了一个半老徐娘,媒体偏偏要炒得火星子直冒,什么刘晓庆拿伍卫国比较姜文,什么刘晓庆要结婚,刘晓庆又辟谣不结婚。一个半老徐娘和一个后生小子在一起搅马勺,在中国的传统道德上是不合乎规范的,好在他们“不是人”,就不受传统的约束。还有赵薇和谁谁谁,还有刘德华和谁谁谁,还有成龙大哥的小龙女,频频在媒体曝光,归根结底是没人把他们当人,没人用人的行为准则去要求他们。

  明星“不是人”,想当正常的人不要当明星。这是我多年总结出来的真理,送给那些想做明星的人们。斯耶

  “掂马勺”有瘾?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意指行业之间的差别之大,相互之间的专业技术不好掌握。现在看来,这种说法大有过时之势。不信,您到街头随便翻翻,在当下那些花花绿绿的印刷物上总能找到某些新老娱记的名字,他们非但在自己的领域纵横驰骋,而且还把烹饪业之“掂马勺”的高难技术掌握得驾轻就熟,直到叹为观止之境界。

  笔者臆测,烹饪大师们为了把餐饮业推向更高层次,有时间便琢磨,还能把什么东西放在一起炒出个色香味俱佳来。不想人家烹饪业的不二法门偏偏被媒体娱记们逮个正着,并且将其发扬光大,把炒之工艺完善得可谓精益求精。关于这样的例子用不胜枚举都不足以表达。细细想想,朗朗乾坤之下,还有什么东西没被他们爆炒过。炒隐私,能掀开裙子探个究竟;炒感情,能榨干眼泪挖空心思;炒打架,能煽风点火观虎斗。总之,炒之大作俯首皆拾。最近,花腔女高音李谷一女士愤而怒之的消息又开始惊曝国人,关于国家一级文艺团体的是是非非随之搅闹国人的视听。一时间各说各的理,莫衷一是。不过,负面影响的产生已是不争的事实。无论有无猫腻,无论谁对谁错,人们的怀疑与乜视将会扎根心底。抖落出这些东西意义又有多大呢?

  令人担心的是,这种炒风大有蔓延之势。而且竟然向着科技领域进军。前些时日“水变油”和“基因皇后”的炒作即是实例。不经过认真调查,不经过必要核实,甚至道听途说,就能够以讹传讹,甚嚣尘上。到头来,只能是闹剧一场,乱人耳目。可恨的是,当初传讹急不可待,如今辟谣又是急不可待,对与错都能把它当作炒作素材倍加珍惜,人家才是得利的最大赢家。

  倘若今天我还要对各位嗜炒老记们劝戒,新闻最起码的要求是真实,恐怕我自己都会感到脸红和腻烦。这事谁不知道啊?如此老生常谈对于他们来说有如过耳旁风,毫无意义。那么,就看在下一代身心健康的份上,肯请列位,捉笔操刀时勿忘良心二字。叶笛





 相关链接
专家预言众明星恋情:王菲谢霆锋明年将分手(图) (2000/12/14 17:35)
元旦晚会将劲吹“港台风” 众多大牌明星有望加盟 (2000/12/14 11:13)
述评:最后一班明星婚车真挤 (2000/12/12 09:16)
 新浪推荐:定制您关心的新闻,请来我的新浪
情感健康美女写真 尽在一周集萃
2000年美国总统大选
组图:花样旗袍 花样年华
新浪招聘网站
杨晨停赛风波
2000年精彩国际新闻图片回放
手机栏目提供选购、评测个性化方案
孟京辉与他的《臭虫》



新闻查询帮助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1996 -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