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卧虎藏龙》:难以形容 无法抗拒(附图)
http://ent.sina.com.cn 2000年12月26日18:16 南方网
 “一部有灵魂深度的动作片。一部打破重心引力常规的史诗!”这是《纽约时报》对《卧虎藏龙》滑稽的赞美。看中国的武侠片居然还去纠缠什么“重心引力”,可见是看不好瞎看。神话自有其游戏规则,不然我倒想反问那些想不通人为什么可以飞来飞去的外国人,你们的圣诞老人离过几次婚哪,办了养老保险没有,几时下岗啊?
窦婉茹专栏
几家欢乐几家愁,同样是过圣诞节,“神童辉”一个人躲在游艇上烧炭自杀,麦当娜倒在英国风风光光地操办婚事,《卧虎藏龙》更是喜上加喜,当晚连获三个金球奖提名,连一向谦虚的李安都高兴到差点说“我也是个普通人”。风水轮流转,也算是大千世界的炎凉世态了。
不出意外的话,《卧虎藏龙》是肯定要得大奖的,所谓“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说的就是这种势在必得的压倒性优势。去年阿莫多瓦的《关于我的母亲》,赢的也就是这种人气。
其实外国人很难了解中国人的所谓“武侠”。李安曾在一次访谈中说,对美国观众而言,“江湖味”是最难传达的东西。但《卧虎藏龙》近日连获大奖、在美国上映票房高企的事实表明,理不理解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倒是“江湖”两个字勾起了西方人强烈的好奇心。眼下的外刊上到处都是“jiang hu”、“wu xia”这样看着眼熟的字眼,相信用不了多久这些汉语拼音就将作为外来词条收录进英语字典。
外国人是怎样理解“江湖”的呢?据美国人研究,“jiang hu”就是“rivers and lakes”(江和湖),用来比喻那些“wild or unsettled region(野蛮的或未征服的界域)”,而在古代中国,洋人们又发现,“jiang hu”是那些遭到主流社会放逐的人生活的圈子。洋人中稍有学问的还提到了《水浒传》(The Water Margin)作例子,佩服佩服。至于“wu xia”,洋人的解释倒比“jiang hu”顺畅,翻译成“martial chivalry(勇武好战的豪侠)”,说这两个字在中国代表着一种英雄神话(herotic myth),打个比方呢,就类似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和美国的西部牛仔情结。
所有的这些说法都没有错,但什么是“隔靴搔痒”,什么叫“笨重得压塌地板”,也就是这样生硬的解释。在中国人的眼里,这些解读都过份努力了。对我们来说,什么是“江湖”,什么是“武侠”,是不言而喻的。中国人把它们摆在“道”的层面上,只意会,不言传,这种感觉有点像Chanel(香奈儿)系列香水“Allure(诱惑)”的广告词:“Difficult to define.Impossible to resist.”难以形容,但无法抗拒。可怜那些外国人还真把“jiang hu”和“wu xia”当一回事儿来名词解释。
更傻的可爱的还是《卧虎藏龙》美国版海报,上面印着《纽约时报》著名影评人Elvis Mitchell的赞语:“A soulful acˉtion film.It's an epic that breaks the laws of gravity!(一部有灵魂深度的动作片。一部打破重心引力常规的史诗!)”我认为这样的赞美不要也罢,看中国的武侠片居然还去纠缠什么“重心引力”,可见是看不好瞎看。神话自有其游戏规则,不然我倒想反问那些想不通人为什么可以飞来飞去的外国佬,你们的圣诞老人离过几次婚哪,办了养老保险没有,几时下岗啊?(南方都市报/窦婉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