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春节晚会点评之小品篇:量多精品少
http://ent.sina.com.cn 2001年01月26日14:06 羊城晚报
过大年看春节联欢晚会,成了中国老百姓的“传统”。幽默风趣的相声小品是向来是观众的最爱,因为它乐呵,惹人发笑,老百姓喜欢那种年味儿。央视的春节晚会办了19年,“经典”的小品相声没少出,陈佩斯、朱时茂、严顺开、赵丽蓉,还有他们的《羊肉串》、《胡椒面》等,观众心里常惦着,或许是大家心里有了这么多杆“秤”,看了今年的相声小品,感觉量多精品少,并没有体味到多出彩,。
四个多小时的节目,相声小品就有10个,而且是从来自全国的2000多件来稿中精选的,央视确实顺了观众多点小品相声的呼声。之前呼声甚高的陈佩斯、朱时茂据说因为没有向组委会投稿,没能上晚会,多少让“陈朱迷”们有点失望。晚会要“贴近百姓,贴近生活”,语言类节目也是,即使在节目中也没忘了让“环珠太监”冯巩情真意切地表白一句“是导演重要还是观众重要?”
新年新世纪,今春的晚会刻意在一个“新”字,从之前的反应来看,也是历年呼声最高的一次。说老实话,今年的相声小品花色品种够多,对口相声、“化妆相声”、群口相声、马戏小品等都齐了,其中也不乏好东西,像赵本山的《卖拐》、唐杰忠等的《戏迷》、姜昆的《踩脚》,听来有滋有味,巩汉林等人的《大擂台》更是开了春节晚会小品的先河。
负责语言类节目的导演金越曾信誓旦旦地表示,今年的相声小品“重联欢,没有假、大、空的东西”,观众怎么看?“说教”的东西确实少了,可《红娘》和《得寸进尺》总让人觉得有点无厘头,为幽默而幽默,用老百姓的大实话来说就是有点“耍贫嘴”。
多年来,语言类节目一直是春节晚会的四台八柱,意思是少了它整台子戏就撑不起来。今年相声小品的穿针引线倒算眉目清晰,只是大多时候观众好像是在听京剧而不是小品相声。郭达的《红娘》讲夫妻过日子、黄宏的《家有老爸》说的是家庭亲情、冯巩的《得寸进尺》侃的是时下演艺圈的怪现状,都是身边的生活拾碎,特生活,可几个剧过去了,观众坐在那坎儿“波澜不惊”,直到姜昆的《踩脚》才有点气色,等到赵本山亮相,一句“脑袋大,脖子粗,不是大款就伙夫”和撇出来的浓浓的东北腔,成了晚会的卖点,也给小品带来了不小的人气,以致主持人在节目后满脸灿烂地宣布:语言类节目的支持率直线飙升。接下来唐杰忠刘俊声的《戏迷》一口道地的山东话,天南海北侃大戏,倒别有一番风味。相比之下,前两年风头很旺的巩汉林就有点手忙脚乱,玩起了并不在行也没多大情趣的动物杂耍,让人多少有点伤感怀念起老太太“司马光砸缸’、“只是一盘大萝卜”的俏皮话。没了赵丽蓉,巩汉林真的成了一盘不折不扣的宫廷胡萝卜?难怪天真的小观众在看后直言不讳:不如动物园演的猴子可爱。(孙朝方)
|